陵城區宋家鎮:脫貧攻堅路上的“父子檔”

2020年09月15日16:5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在貧困戶中,因殘致貧的不在少數,陵城區宋家鎮前劉村的劉永峰就是其中一個。而今,他不僅沒有被現實困境壓垮,還通過養牛脫了貧。

兒子劉奇壯收到了齊魯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父子二人在脫貧路上奮力前行。

人窮志不短

劉永峰,肢體四級殘疾,干不了重活,無法外出務工﹔妻子精神二級殘疾,看病吃藥要花不少錢,需要劉永峰照顧﹔家裡還有正在讀初中的兒子,正是用錢的時候……

2015年底,劉永峰家庭被認定為貧困戶。

無法外出務工,想脫貧,又沒有其它技術。但他會養驢,養驢便成了他的選擇,可驢生長慢、繁殖慢,喂養成本太高,家裡養的3頭毛驢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太多錢。

因為劉永峰養牲畜有經驗,人也踏實,干活從不偷奸耍滑,經幫扶干部介紹,他去了隔壁小黃村養牛大戶常衛剛家打工--按比例調配飼料、飲牛、清理牛棚、防疫,他一邊勤快干活,一邊琢磨如何養牛,很快他便掌握了養牛的全套技術。

雖然知道了怎麼養牛,但他沒想過自己養,一方面是他舍不得養了十多年的驢,那是他的“老伙計”,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技術不到家。

2017年出現了轉機。

養牛 能致富

“東家”常衛剛家有1個3個月大的小牛,病懨懨的,眼看就活不成了。劉永峰干活認真,又愛養牛,常衛剛萌生了把這頭病牛“送給”劉永峰的念頭。

雙方約定牛死,算常衛剛的﹔牛活,牛歸劉永峰,但要拿出一些錢作為補償。

令大家都沒想到的是,病牛在劉永峰的精心伺候下,居然挺了過來。

正是這次經歷,堅定了劉永峰養牛的信心﹔而鎮政府實施的危房改造、小額扶貧貸款,以及扶貧干部上門解決生產生活實際的舉動,堅定了他養牛脫貧致富的決心。

2018年4月份,劉永峰把家裡的3頭毛驢賣了,賣了28000元,他用這些錢買了兩頭牛,一大一小,正式開始了他的養牛脫貧致富路。

脫貧致富路上也不總是一帆風順。2019年3月份,他養的母牛眼看就要生了,但難產母牛沒保住。虧錢他不心疼,干什麼都不可能穩賺不賠的道理他懂,他心疼牛,心疼養了一年的牛……

2019年9月份,在鎮幫扶干部的積極支持下,他家蓋了牛棚。

在鎮幫扶干部的積極支持下,劉永峰家蓋了牛棚。

“每天喂兩頓,一早一晚!青芻、麥稈,以及玉米面、豆粕、麩子、蘇打混合的飼料要按比例喂,不能亂喂”,一提起養牛,一向不怎麼愛說的劉永峰話也多起來。

上大學 斬斷“窮根”

劉永峰在脫貧路上自尊、自愛、自強,不“等靠要”,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這樣的精神深深影響了兒子劉奇壯。

從初中成為貧困學生開始,劉奇壯心裡就憋了一股氣,一定要考上大學,一定要改變命運,一定要斬斷“窮根”。

從那之后,父子二人便有了分工——父親在小黃養牛廠邊打工邊學技術,努力脫貧致富﹔兒子在學校刻苦鑽研知識,為高考做准備。父子二人各司其職,在脫貧致富路上,相互鼓勵。

如今,兒子高考519分考上了齊魯工業大學,父親養牛7頭,父子二人在脫貧致富路上越走越穩、越來越有信心。

得知劉奇壯考上了大學,鎮扶貧辦為其申請了5000元的慈善助學金,並上門講解大學期間的各種教育扶貧政策,鼓勵他樹立“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的信念,努力學習知識,不負韶華。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圖/文 魏新峰)

(責編:宋歌、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