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與秋:一個脫貧案例的樣本意義

2020年09月13日09:23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微觀山東|春與秋:一個脫貧案例的樣本意義

在寧陽縣東庄鎮北石崮村,有一個奇特的家庭。戶主陳耐春,生於1951年,是五保戶。按說,五保戶都是無兒無女的單身孤寡老人。但在陳耐春的戶口本上,還有一個人,叫陳耐秋,生於1970年。兄妹?不是。戶口本上兩人的關系一欄寫著:非親屬。

其實,在今年5月份之前,陳耐秋一直沒有名字,是一位“無名氏”。1993年8月底,不知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的無名氏,流浪至北石崮村。當時又累又餓、神志不清的她,躺倒在路邊排水溝裡,被趕集路過的陳耐春發現並收留。在隨后的日子裡,無名氏一直與陳耐春一起生活。北石崮村村主任閆星說:“老陳把她照顧得不錯。”

脫貧

陳耐春隻有0.95畝地,收入可想而知。2018年前,陳耐春一邊照料無名氏,一邊撿拾垃圾、收廢品,換點零用錢補貼家用。一個勞動能力有限的農村老漢,還養著一個沒有勞動能力沒有身份的人。這樣的特殊貧困家庭,如何脫貧、如何穩定脫貧,成了當地政府和村裡的一道難題。

轉機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陳耐春被定為五保戶(現在稱特困供養戶),可以從民政部門領取特困供養補助。另外,60歲以后他還能從人社部門領取養老金。2018年初,北石崮村為陳耐春爭取到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

9月3日上午,在北石崮村委辦公室,記者和東庄鎮分管民政的副鎮長徐金安、分管扶貧的鎮黨委委員王一偉、鎮婦聯主席許娟、村主任閆星一起,給陳耐春算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的收入賬。

“特困供養補助,也就是五保戶補助,加上物價補貼、電費補貼等,一共7628.4元。”徐金安說。

“養老金,1487.28元。”王一偉說。

“清潔工,一個月工資600元,一年7200元。”閆星說,另外陳耐春的0.95畝地流轉給了一個種糧大戶,流轉費用加糧種補貼等一年688.75元。

記者拿出計算器匯總了一下,一共是17004.43元。

從領取特困供養補助開始,按泰安當地標准,陳耐春就已經脫貧了。如果把無名氏也計入家庭成員,這家人從2018年開始也已經脫貧。2019年,泰安的低保標准是人均年收入5160元。超過這個標准,就算是脫貧了。

東庄鎮鎮長褚峰說:“截至今年6月18日,東庄鎮851戶共計1510人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現在隻待驗收了。”

身份

“從今年6月份開始,陳耐秋每個月有100元的殘疾人護理補貼。縣殘聯鑒定陳耐秋為一級肢體殘疾,縣民政給錢。”許娟突然想起了這件事。這100塊錢,得益於無名氏身份問題的解決。如果無名氏始終沒有戶口,她就不能享受政府的各種保障性政策。

無名氏的身份,以及無名氏與陳耐春的關系,一直是當地政府和村裡的一個困擾。

2018年7月14日晚,無名氏意外遭遇車禍。在泰安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援助律師畢秀梅的建議下,北石崮村委向寧陽縣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宣告無名氏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陳耐春為無名氏的監護人。去年4月25日,寧陽縣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支持了上述申請。

通過法院判決,陳耐春與無名氏形成了合法的監護與被監護的關系。於是,陳耐春作為無名氏的法定代理人,向新泰市人民法院(車禍發生在新泰界內)提起訴訟。今年2月17日,法院作出判決,無名氏獲得了677946.40元的賠償金。這筆錢,今年4月30日,已委托泰安市岱宗公証處監管。公証處每月將3000元錢打給陳耐春。

也就是說,春秋二人還有一筆每月3000元的額外進項。“每月10號打到老陳卡上,村裡就有銀行的代辦點,可以隨時取現。公証處每次打完錢后,就截圖發給我。這個資金很安全。”閆星說。

無名氏無名無姓,這在作為婦聯主席的許娟心中,始終是個事兒。去年9月,許娟和北石崮村委商量過后,一起向寧陽縣公安局東庄派出所申請:給無名氏落戶。

對此事,東庄派出所非常重視。9月3日下午,派出所戶籍民警謝文博給記者描述了無名氏落戶北石崮村的整個過程。據介紹,接到申請后,東庄派出所組織人員,進村走訪村干部、村民,核實情況,証明無名氏不是買來的,也不是騙來的,確實是陳耐春好心收留的,而且一直對她不錯。

了解完情況后,民警採集了無名氏的人像和DNA樣本,然后上報縣局,縣局又上報市局。在市局,通過公安大數據系統比對,先看能否核實無名氏的真實身份。結果,沒有比對出來。也就是說,戶籍系統、失蹤人員系統等裡面,沒有這個人。

經寧陽縣公安局研究決定,依據現行戶口管理政策,參照人民法院判決,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按“存疑”事項先給無名氏落戶。4月30日下午,東庄派出所給陳耐春辦了一本全新的戶口本,無名氏正式落戶北石崮村。無名氏有了名字,叫陳耐秋。出生日期寫的是:1970年3月8日。

許娟說,陳耐秋50歲左右的年紀,是醫生們根據骨齡估算出來的。而3月8日,是婦聯和村裡商量后定的。為什麼叫陳耐秋?“這是我的主意。一是兩個人遇到的時間,是秋天。二是,有春就有秋嘛。”閆星說。

“無名氏的戶口落在村裡,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村裡的一個負擔。如果陳耐春哪天去世了,咋辦?”記者問。“這個問題,我們村委會也研究過。她既然在這裡生活,就是村裡的人。這個包袱,村裡必須背。”閆星說,如果陳耐春哪天沒了,村裡會承擔起照顧陳耐秋的責任。

在醫保方面,今年5月22日,有了身份的陳耐秋,和陳耐春一起辦理了新一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而且都是一檔,每年交240元錢,外加10元錢的意外保險。由於歸類於特困供養戶,這筆錢由寧陽縣醫保局出。同時,縣扶貧辦出錢,為二人辦理了針對貧困戶的扶貧特惠保險,每人每年295元。

現場

耳聽為虛。

9月3日中午,我們來到陳耐春的家。院子不大,青磚的房屋。門口的一塊天藍色小牌子上,顯示著2019年12月寧陽縣住建局請山東華安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該房子做出的農村房屋安全等級鑒定,為B級。A級最高,B級說明安全性基本沒有問題。

陳耐秋坐在輪椅上打盹。一行人的到來,並沒有打擾她的午休。“她今天有點感冒,剛吃了點藥。”陳耐春說。69歲的陳耐春,很精神,臉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一眼能看出來。

陳耐春有些耳背,加之方言過於地道等原因,記者與他的交流並不流暢。借助閆星、鎮政府工作人員的翻譯,記者了解到,陳耐秋雖然暫時不能走路,但身體恢復得很好,尤其是胃口特別好。“喜歡吃豬頭肉、水餃、油條、魚。能吃能喝,都胖了,抱她上床都快抱不動了。”陳耐春比劃著說,“不喜歡吃饅頭,給她饅頭,一扒拉就扔地上。脾氣可大了。”

“豬肉最近挺貴啊。”記者說。“貴也得買啊,錢夠花。”陳耐春說,早上從村裡超市買了水餃,一會兒去買些熟肉,賣肉的快來了。“不能光吃肉,水果、蔬菜都得吃。”徐金安說。“都沒斷。”冰箱是去年買的,花了900多塊錢。陳耐春打開,讓記者看。冰箱冷藏上有兩根油條、小半碗水餃、一個半燒餅、涼菜等。冷凍室裡,凍著一些豬肉。“少吃剩菜,現吃現買就行。”許娟叮囑道。

陳家的起居室兼臥室,一張雙人床,一張護理床。護理床是陳耐春最近剛買的。“二手的,不孬,挺好使。”陳耐春說。

這天,最高溫度28度,不熱。陳耐春開著電風扇,兩個月前花1999元買的新空調暫時歇著。

因為陳耐秋愛吃水餃,陳耐春專門買了一個絞肉餡機。他還買了一個榨汁機,剛開封,打算給陳耐秋榨果汁喝。陳耐春又拿出一個電子血壓計,給記者看,說每天給陳耐秋量血壓。“今天血壓高了還是低了?”記者問。“不高不低,正好。”陳耐春說。

“你這電器,比俺家的還多。”許娟說。

一台電視機旁,有個機頂盒和路由器。最近,陳耐春花600塊錢裝上了寬帶,又花800多買了一個智能手機。陳耐春有點得意地把手機遞給閆星,說,你掂掂。閆星試了試,說:“挺沉。好家伙,比我的手機還好。”

“你會用手機上網嗎?”記者問。“會看個戲。”“看啥戲?”“快手,抖音啥的。”

我們同陳耐春揮手告別。陳耐春說:“我也出門,買肉去。”

意義

脫貧攻堅,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是對各級政府的大考。

脫貧攻堅,需要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各部門通力協作。所有的職能部門,在擔負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的同時,有必要主動作為、勇於擔當。

陳耐春、陳耐秋的脫貧故事,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地方。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從各級政府到村,從民政、人社、醫保、扶貧辦、婦聯、殘聯到公安、法院等,所有的部門、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盡其職、謀其責,處處體現著擔當和作為,體現著我黨不放棄一人的為民宗旨和情懷。(戴玉亮 桑 蕊)

(責編:公雪、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