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勇:系統探討“數據治理”

2020年09月11日14: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杜小勇:系統探討“數據治理”

  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后,人類正在快速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社會主要特征之一是數字技術高度發展帶來整個社會的數字化,數據成為繼土地、人力、資本、管理、技術之后新的生產要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充分凸顯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對於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巨大價值。

  數據這種新的生產要素與之前的生產要素相比有許多新的特點,有待我們探索解答。比如,數據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產生並採集的,數據的權屬如何確定?數據的復制成本幾乎是零,這與其他任何生產資料都不一樣,如何定價?數據越積累越多,而且積累速度很快,可以說取之不盡,似乎不具有稀缺性,何以成為資產?數據來自眾多個人,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這些問題有待我們去研究、去解決。

  數據治理以“數據”為研究對象,主張在確保數據安全前提下,建立健全規則體系,理順各方參與者在數據流通各個環節的權責關系,形成多方參與者良性互動、共建共享共治的數據流通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數據價值。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據治理之論》對數據治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主要內容。

  提出數據治理的重要意義。人類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而我們對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的本質屬性、存在形態、潛在價值和利用方式等的認識還不充分,尚未建立科學系統的數據治理規則秩序,還不足以支撐數據資源有序高效的開發利用。作者提出從四個方面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加快普及大數據思維﹔建設配套法律制度體系﹔加強技術應用與突破﹔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知識結構。

  界定數據治理的主要內容。首先是以釋放數據價值為目標,通過系統化、規范化、標准化的流程和措施,促進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將數據中隱藏的巨大價值釋放出來。其次,以數據資產地位確立為基礎,以數據管理體制機制為核心,重點在於建立健全規則體系,形成多方參與者良性互動、共建共享共治的數據流通模式。再次,以數據共享開放利用為重點,保障數據的有序流通。同時,以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為底線。作者認為數據治理的基本思路要堅持“四個思維”,即堅持戰略思維,構建良好的數據治理生態體系﹔堅持辯証思維,處理好虛擬與現實、安全與發展、保護與開放、法制與倫理、自由與秩序的關系﹔堅持創新思維,探索引入新型數據治理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守好國家安全、產業發展、個人權益三個底線,切實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權益。

  探索多學科視角研究數據治理的可行途徑。數字化轉型事關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學科都需要研究和解決數字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因而數據治理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該書選擇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以及數據科學的視角,用各自學科原理和方法研究數據治理問題。其中法學聚焦對數據的治理和算法規制,經濟學關注數據治理背后的經濟邏輯與制度因素,管理學探討數據治理的計劃、組織和領導。該書還對數據科學和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有深入分析和新發現,對於我們弄清楚數據治理這一新興學科的基本問題具有啟發意義。

  開展數據治理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有利於全面釋放數據價值,助力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信《數據治理之論》的出版對解決數據治理問題、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有所助益。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