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援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給藏族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020年08月27日08:50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援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給藏族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大姐”和夫妻檔:援藏的溫度

  山東援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給藏族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而穩藏,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

  山東援藏正是這麼做的,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了民生項目上,特別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用力最多。

  近日,在西藏日喀則,記者看到了山東產業援藏的速度、生態援藏的力度,不過感觸最深的還是民生援藏的溫度。在一位“大姐”和一對“夫妻檔”身上,充分體現了這種溫度。

  “沒有大理想”的醫生大姐

  7月24日,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進行了一場有驚無險的剖宮產手術。

  上午10點剛過,醫院婦產科收到一名產婦。到醫院時,產婦羊水已破,而且是臀位,很容易發生臍帶脫垂,情況非常危險。

  歷時1個多小時,山東援藏醫生、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柴麗萍和團隊成員憑借專業、冷靜的判斷處理,成功完成了這一復雜的產科手術。

  孩子送出產房時,爸爸旦增趕緊上前接過這個新生的寶寶,臉上泛起初為人父的喜悅。“多虧了山東醫生,非常感謝!”旦增連連說。

  直到產婦被推出產房,緊繃著神經的柴麗萍,終於鬆了一口氣。她走出手術室,和家屬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沒說幾句,又轉身小跑返回,下一位病人還在等她。

  在山東援藏公寓,大家都叫柴麗萍“大姐”。柴麗萍今年52歲,來自山東省立醫院。她個頭不高,瘦瘦的,人很樂觀隨和,但工作起來非常認真。

  “我應該來,家裡也沒有多少負擔。”被問起為什麼來援藏,柴麗萍的回答很干脆。此前,她曾報名過援川、援非工作,由於種種原因,都沒能成行。這次援藏,領導一說她就答應了。

  丈夫、兒子的支持,給了柴麗萍動力。她一邊克服高原反應導致的胸悶、心臟不舒服等狀況,一邊著手開展婦產科的臨床和管理工作。但在當地醫院發現的問題,讓她壓力陡增。

  “這裡業務流程不規范,執行不到位,學習培訓也很少。”發現問題之后,她第一時間著手對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學習培訓等進行梳理規范。

  從薩嘎縣調來的醫生普珍,對婦產科的工作不是很熟悉,每次有不會的地方,她就利用晚上時間給柴麗萍打電話。

  “柴老師來了以后,我們學到了很多。”普珍說,她學習的內容,已經記了厚厚一本子。

  “大的理想,我也沒有。比較現實的,就是把這裡的醫護人員教會,將來我們回去了,他們自己干得了臨床的活兒。”柴麗萍說。

  教師夫妻檔的糾結和選擇

  在山東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中,有這樣一對“夫妻檔”。

  兩年前,他們帶著孩子從煙台來到日喀則,均在日喀則第一高級中學工作,丈夫周清翱是副校長,妻子孔凡紅是音樂老師。

  7月23日,對他們的女兒周孔瀟來說是特別的一天:她從日喀則市小學畢業了。畢業后,剛適應西藏生活不久的周孔瀟,就要回煙台讀初中了,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生活將告一段落。

  女兒回煙台前的這段日子,夫妻倆的心情有些糾結:孩子要回去了,很舍不得﹔但孩子該上初中了,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去。

  類似的糾結,在他們兩年前把女兒帶到日喀則來時,也同樣經歷過。

  2018年8月,周清翱決定第三次援藏。此前,他分別在2001年到2003年、2016年到2018年,有過兩次援藏經歷。這一次,妻子也主動報了名,加入到援藏的隊伍中。

  作這一決定時,夫妻倆考慮最多的是孩子。

  “孩子來,是很多家人朋友都反對的事情。西藏這邊海拔高、氣壓低、氧氣稀薄,孩子來這裡,到底有什麼影響,誰也說不好。”說到這裡,這個山東大漢流下淚來。幾經權衡,他們還是把女兒帶了過來。

  7月23日這天,盡管女兒就讀的小學就在隔壁,周清翱也沒去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而是在學校忙著手頭的工作。

  在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中,他們提出幫助受援學校建設西部現代名校的目標,全面實施“十個一”工程。在工作中轉變思路,突出傳幫帶,帶動本地教師加快成長。

  另外,他還有一些個人的想法和計劃。高原上的孩子渴望與外界的聯通,卻很少有機會。他想在這幾年,帶孩子們走出去看一看。前期,通過個人努力,他已經募捐了50萬元。

  對於丈夫的選擇,孔凡紅自始至終選擇支持。她說,加入援藏隊伍,也是自己一段豐富的人生經歷。

  援藏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夫妻倆多次被問及的問題。“最大的意義,或許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裡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到更大的世界去。”周清翱說。(梁旭日)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