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聚焦制止餐飲浪費行動 警惕“變味”輿情風險

2020年08月21日14:33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輿論聚焦制止餐飲浪費行動 警惕“變味”輿情風險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事在全民、人人有責。日前,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引導合理消費,呼吁減少“舌尖上的浪費”。宣揚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的直播不見了,制止浪費成為商家和顧客的共識,拒絕浪費漸成風尚,“光盤行動”深入人心,相關話題引發輿論熱議與稱贊,但隨著輿論的聚焦,還需謹防相關輿情風險,不讓制止餐飲浪費行動“變味”。

  謹防政策落實陷入形式主義怪圈

  近日,各地相關行業協會紛紛對“制止餐飲浪費”發出倡議。截至8月13日,31省份餐飲相關協會均已發出倡議,具體來看,倡議內容大致包括餐企不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提供半份餐、適當獎勵“光盤”等。 在進行倡議實施時,打造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硬約束”雖必須,但需謹防形式主義色彩大於實際內容的規定造成負面輿情風險。實施“N-1”“光盤”政策如若矯枉過正,用強制性政策量化考核檢查實施,極有可能引發公眾的不滿與吐槽,從而造成輿論的失焦。 目前在網絡上,“千萬別矯枉過正,希望后面別出來強迫孩子必須吃完,結果造成悲劇的新聞”“形式主義”等個別聲音已經出現。所以,需要在實施“硬約束”的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從而形成全社會鼓勵勤儉節約的“軟環境”。

  謹防平台整治一刀切封堵

  據新華網消息,近日,針對吃播主播挑戰超常食量,甚至用假吃、催吐等方式博取眼球的行為,多家短視頻平台回應將加強管理。抖音表示,對浪費糧食的行為,一經發現第一時間按違規程度進行處罰。快手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發現用戶創作中有暴飲暴食,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將進行嚴肅處理,或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賬號等處罰。 近期,平台對流量至上的“吃播浪費行為”進行整治受到了輿論的關注和贊譽。但治理手段宜疏不宜堵,平台整治需謹防整個吃播領域“一刀切”封堵,引發輿情的不滿與負面輿情的發酵。在“大胃王”吃播治理微博評論中,輿論對於吃播行業是否需要被取締產生分歧。對於平台而言,對過度浪費的“吃播”進行整治,而對於弘揚中國美食、具有豐富文化內蘊的“吃播”進行扶持和倡導,才能讓“吃播”在健康、合理的軌道上發展。

  謹防個別餐飲行業鑽空牟利

  在制止餐飲浪費的倡議行動中,餐飲行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各地餐飲行業積極對於倡議進行響應。在各地餐飲行業積極響應號召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可能會有少數商家趁機鑽空謀利,將“節約糧食”、“節約資源”作為噱頭以次充好,從而欺騙消費者獲取經濟利潤。一些商家在響應制止餐飲浪費的過程中,打起食材“回收利用”等心思,投機取巧。其所採取的措施不僅不符合公眾的生活常識,還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招致輿論質疑。一旦個別餐飲行業“鑽空”牟利出現食品安全等相關問題,將引發次生輿情,擾亂制止餐飲浪費倡議行動的良性開展。

  正如《人民日報》報道,“餐飲企業要進一步通過數字化管理,合理採購、降低損耗﹔鼓勵中央廚房等集中初加工配送等形式,減少原材料浪費﹔提高廚藝水平,減少前端食物浪費”,才能使得從源頭上真正地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落到實處。

  謹防餐飲商家責任錯付歸因於服務人員

  餐飲商家積極響應制止餐飲浪費的號召獲得輿論充分肯定,但有媒體報道少數地區餐飲商家將消費者用餐后的剩余菜量納入服務人員考核體系,引發服務人員群體不滿。如西安某餐館近日推出“將適量點餐納入服務員月度考核”的舉措,按餐桌剩菜情況給予當桌服務員不同程度的考核扣分。有網民評論稱,餐館服務員確有提醒顧客合理點餐的必要,但把顧客沒有厲行節約的責任算到服務員身上,則是典型的責任錯付。

  各地餐飲商家在探索和擬定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相關措施時,還是得充分考慮舉措的可操作性和歸因的合理性。餐飲商家倘若出現類似考核標准,不僅會淪為“紙上談兵”的笑柄,也有可能挫傷服務人員的積極性,影響服務品質和顧客的消費體驗,最終損害的是餐飲業的品牌形象。正如中國經濟網評論稱,餐飲企業不能機械地、片面地去制止餐飲浪費的號召,不應“蹭熱點”搞形式主義,或者錯把壓力傳導給服務人員,而要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扎實。具體而言,可引導顧客適量點餐,推廣分餐制﹔也可主動提供打包餐具培養顧客節約糧食的意識等。

  謹防個別自媒體關聯炒作糧荒等不實議題,引發輿論恐慌

  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世界糧食供應鏈運轉不暢﹔加之部分國家遭受嚴重蝗災的疊加影響,面臨著糧食嚴重不足的危機。因此,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守護糧食安全,意義十分重大。然而,有個別自媒體無視“今年我國夏糧增產再創歷史新高,完全不存在糧食危機隱患”的客觀現實,將有關制止餐飲浪費的號召曲解為應對“糧荒”,引發部分不明真相的公眾出現不必要的恐慌情緒。

  防范輿情風險建議

  倡導舌尖節儉需久久為功持續加強宣傳引導

  在倡導舌尖節儉,制止餐飲浪費的倡議行動中,輿論在支持點贊的同時也擔憂強制政策或引發矯枉過正、“一刀切”封堵等負面輿情。針對群眾的擔憂、吐槽,相關部門需要下工夫持續加強宣傳引導,呼吁社會各界自覺做中華優秀飲食禮儀文化的宣傳者、實踐者、監督者。如何形成全社會鼓勵勤儉節約的“軟環境”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共同行動。政府部門、社區、街道可廣泛利於電子屏、微信群、宣傳畫大力宣傳。餐飲企業在推廣光盤行動時可以通過張貼宣傳挂圖、就餐引導、餐后打包等措施多措並舉倡導勤儉節約。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發放宣傳單,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積極倡導群眾做反對鋪張浪費的模范踐行者、宣傳者。

  及時回應輿論關切,全方位解讀遏制不實議題炒作

  糧食安全需要有危機意識。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局部糧食短缺現象。今年疫情期間,糧食供應鏈受到威脅,部分糧食出口國限制出口引發輿論擔憂。同時也需關注輿論場中關聯“糧荒”等不實議題的炒作。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回應輿論關切,拿出客觀數據,並全方位、多角度、廣渠道地宣傳解讀,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到“大可不必擔憂國內糧食短缺”,消除輿論恐慌心理。同時,對於刻意制造、散播虛假信息的自媒體加以整治。另外,盡管我國不會發生“糧荒”,但全國糧食浪費現象不容小覷,加之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較大,有關部門需引導公眾樹立危機意識,繃緊糧食節約之弦,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形成“培育餐飲文明、引領節約風尚”的良好輿論氛圍。

  精准施策,讓倡議行動不走樣,引導群眾理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目前各地在制止餐飲浪費的倡議行動中,部分地方“落實舉措”走樣,適量點餐被納入了服務員的“月度考核”,某地某餐館“稱體重點餐”,N-1、 N-2倡議層出不窮引發輿論批評。遏止糧食浪費需要精細化管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蹭熱點”搞形式主義,娛樂化等做法有違政策初衷,損傷政府公信,圖增輿論反感,倡導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需要精准施策。

  制止餐飲浪費,餐企要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各種細節。不應片面、機械理解政策,引發消費者對立情緒,而是要注重“取巧”,如向消費者展示餐飲企業在節約糧食上做了何種優化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了怎樣的便利,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引導消費者節約糧食,不應單純以強制性舉措去要求消費者節約糧食,以導致消費者反感,甚至產生沖突爭議。

  有關部門在響應號召、實施相關舉措時,應充分重視對潛在輿情風險的預判,對各類措施中可能存在的輿情風險進行事前評估。做好人員培訓工作,提升員工輿情素養,避免落實過程中出現的負面隱患因應對不當而進一步發酵,帶來負面輿情危機,損害自身聲譽。

  在進行倡議實施時,也需理清制止浪費與促進消費的關系。消費不等於浪費。反對浪費不是反對消費,也不會抑制消費。如《人民日報》所言,反對浪費不僅與促進消費不矛盾,還會讓消費動力更強、后勁更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目的是通過反對浪費,讓各種稀缺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留出空間、創造條件,以消費升級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當前,在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情況下,我們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推動釋放消費的活力和潛能,帶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白楊 嚴彪 趙勁 實習生司遠)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