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繞門藍做帶,美橋可戶翠當屏。
有河流的城市是幸運的,臨沂因瀕臨沂河而得名,古城八水環繞,六河貫通,水在城中流,城在水中長,城水相依,橋韻流長。
臨沂,城沿河而建,水繞城而流,商依城而起,美麗的濱水生態城以其迷人的夜色,迎接八方賓客。攝影:付迎東
臨沂城橋文化底蘊深厚,有關橋的傳說很多,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以橋命名的街巷。譬如,咸濟橋、皇姑橋、竹林橋、南三孔橋……等等。小時候我家就住在沂河岸邊煤山街一個被稱為“臨沂八小景”之一叫北三孔橋的地方,不過在我的記憶中,這些橋都是些小石橋或小木橋。
孩提時聽奶奶講,以前過河需要乘船擺渡,沂河老橋是臨沂城連接河東最早的漫水石橋,也稱東洋橋。這橋是1934年春由時任臨沂縣長,后來成為抗日英雄的范筑先修建。石橋建成后,成為沂河兩岸人民生活和經貿往來的黃金要道,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曾做出過重要貢獻。
原沂河老橋。攝影:付迎東
1946年春,蘇北新四軍北上與山東軍區在臨沂城會師,陳毅將軍將軍部安在臨沂城。為避敵機轟炸,陳毅率部從這座橋上轉移,又將軍部設在河東的前河灣村,老橋成為當時連接臨沂城的唯一通道。
時間像沂河水一樣奔流不息,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座歷經風雨飽經滄桑的老橋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終因年久倒塌。
新世紀之初,市裡又在老橋舊址上,建起了一座宏偉壯觀的新橋。橋是新了,但老人們對老橋的故事仍津津樂道、念念不忘,因為老橋已經融進了臨沂人的生活和情感。
過去由於貧窮落后,臨沂城河流多、橋梁少,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需求。
虹橋臥波起宏圖,天開圖畫水秀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隨著臨沂經濟的發展,一大批橫跨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陷泥河、青龍河、余糧河、李公河等河流的新建、改造橋梁應運而生,橫空出世。
一座座壯觀雄偉的大橋,像一條條美麗彩練飄揚在河流碧波上,又像一首首凝固的詩,一幅幅立體的畫,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滋潤著市民的心田,昭示著臨沂城市發展的新輝煌。
橋之多。臨沂城的橋翻坡躍水,跨河飛雲,通八方達四海,城因橋美了模樣,人因橋走向時尚。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臨沂城區250多平方公裡,大橋,小橋,鐵路橋,立交橋,過街橋……且多且廣且大,數也數不清,目前僅主城區12條河道上的跨河橋梁就有近200座。其中,沂河上的10座大橋中,最長的解放路大橋達1960米,最短的長春路沂河大橋也有690米,38.6米寬的陶然路大橋則是沂河上最寬的橋。橋的數量之多,在齊魯大地首屈一指,全國地級市中也少見。
蒙山大道與陶然路交匯互通立交橋。攝影:付迎東
橋之美。臨沂城的橋,一橋一景,千姿百態,瑰麗多彩。每一座橋都有她不同的姿態,或臥,或懸,或翩,或飄,橫在河上,飛在水面。2006年8月開工建設的蒙山大道祊河橋是亞洲第一座大跨度異形拱連續橋梁。西安路祊河橋則是山東省第一座、中國第三座梭形獨塔斜拉橋。這橋全長777.4米,主橋寬47.6米,橋塔高105米,有28對斜拉鎖牽引,外形氣勢磅礡,像一隻振翅欲飛的鳳凰直沖雲霄,又似一條飛梭穿行天空織錦繡。
橋水靚橋姿,橋靈河流美。河與橋,橋與水,相互輝映,相互點綴。立足全國高度第九的臨沂電視塔上,放眼望去沂河、祊河、柳青河上的斜拉橋,像數隻蝴蝶迎著水花,在三合口輕靈地翩飛,順流而下煙波浩渺,那悠然恬靜輕柔飛舞的白蝶,縈繞流連在河波﹔那橋化紅蝶嫵媚嫣然,在氤氳紫煙裡輕逐輕飛,充滿詩意。
市區臨工大橋又名開羅大橋,該大橋全長2980米,索塔高度為120米,其中橋梁全長1450米,主橋橋面寬30米,引橋橋面寬27.5米,連接起國家級臨沂經濟開發區和羅庄區,於2014年12月正式通車。攝影:付迎東
橋之立。臨沂是全國著名的商城,城區人口達250多萬,人多車多。矗立在市區西部的蒙山大道高架橋,是山東省地級市第一條高架橋,是全國第一條由民營企業獨家全資捐建的高架橋,也是臨沂市構建城區立體交通網絡的標志性工程,在魯南蘇北區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臨沂立交橋像彩帶一樣縱橫交錯,飄動在商城的樓林中。她讓呆板輕靈,讓雜亂有序,讓粗獷細膩﹔她給城市注入了輕盈生機,整個城市因她鮮活靈性。她用柔和的線條,強健的肌肉,使城市充實健壯,也更具動感、質感和美感。
橋之夜。臨沂城的夜晚,燈光漫漫,夜色茫茫,整個城市像披上了華麗的霓裳。各色的橋漸漸生春在夜色,點染在光影。讓一塊塊冰冷、呆滯且無生命的鋼塊、鋼混的線條漸漸柔和流暢,韻律豐滿。橋姿,橋色,隨之溫暖靈性起來。一派緗綺生春風,流光泄畫色。
你看,沂河大橋,象一條巨虹飛在水面,染河一抹緋紅。祊河大橋,象一朵青蓮盛開,綽綠在老城與新城之間。沭河新橋,像一枚金戒光彩耀目璀璨在老城區。而西部橋頭立交,又像圈圈漣漪漾在天空……
蒙山大道祊河橋,於2008年7月2日竣工通車。攝影:付迎東
在夜色、燈光的渲染下,臨沂城的橋絢麗奪目,像不熄的禮花綻放,似花朵盛開﹔像彩練飄動,似流星輕飛,流明輕濺。
如果你第一次來這裡,目睹臨沂城夜晚的橋色之嬌美,橋姿之空靈,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夢幻般的不真實感。
橋之魂。臨沂的橋,家鄉的橋,我心中的橋,她強化了功能,深化了內涵。我們通過她邁過昔日的貧困,走向今朝的繁榮。寬闊的橋面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道,堅實的橋墩是沂蒙人民不屈的性格。
沂河老橋(解放路沂河大橋)成為沂河兩岸人民生活和經貿往來的黃金要道。攝影:付迎東
筆者站在解放路沂河大橋上,放眼望去,一群水鳥掠過水面,向遠處被譽為世界第一橡皮壩的地方飛去。此時,我想起此處80多年前修建的那座歷經風雨的老橋,目睹如今新橋面上川流不息的車流 ,兩側彩色人行道上悠閑散步和垂釣的人們,頓升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和超越時空的時代感。
靠著建設者們團結協作、任勞任怨、不怕吃苦、攻堅克難的工作作風,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臨沂人成功架設了一座座通向小康、走向世界的幸福之橋,我想,這不正是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嗎!
假如,你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臨沂城的橋,你會發現遠近高低俯仰觀看,這橋就像變幻的魔術剎那,會生發出不一樣的景致,不一樣的視覺沖擊。近看,這橋如輕盈婉約的純淨女子﹔遠眺,又如大氣暢達的英俊帥哥﹔仰觀,象一輪清月挂在天空典雅明麗﹔俯視,又象飄帶游龍靈動霸氣。
“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 。去年武漢路祊河大橋已開工建設,已批准的臨沂城民生工程建設規劃還將在沂河上修建多座大橋,今年,臨沂西城又沿涑河規劃新建戈九路、西安路、創業路、中央大街4座大橋。今后臨沂的橋梁建設將根據發展的需要,開工建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維修整治一批,綠化量化一批。以文立橋,橋見文化,以橋靚城,助推發展。
臨沂的橋,美輪美奐,美美與共,美了山水,美了城市,也美了你我的心靈。她連通了臨沂,連通了全國,讓臨沂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讓這座古老而又現代、充滿生機的城市日日生新,平添了奔騰飛翔之態勢。
(作者為原臨沂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