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科創濟南” 搭建載體平台

濟南市長清區大學城建設積蓄動能 蓄勢崛起

2020年08月10日16:3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布局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提出著力推動長清區、大學城、創新谷“融合提升”,實現“校、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人才聚集型、知識密集型、創新引領型的“雙創”示范區,為長清堅定不移加快向現代化中心城區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對標“科創濟南”,著力攻堅產學研融合發展,加快校企融合、校地融合、校校融合,上半年大學城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新引進3家科創類企業,入駐企業達37家,新引進專業人才12人,人才團隊及各類高端人才達31人﹔成功舉辦“雙創大道”落地項目集中簽約,12個校地企項目現場簽約,2個校地(企)實訓基地正式揭牌,截至目前雙創大道入駐各類企業550余家,吸引各類人才5000多名﹔開展線上藝術品交易平台,完成大學生黨建聯盟暨大學生人力資本銀行項目落地﹔山東省立醫院大學城院區加速推進,預計年底投入使用﹔泉城國際會議中心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如今,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山水相依生態優美、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雙創平台發展快速的長清大學城,正在積蓄動能、蓄勢崛起。

今年以來,長清區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力大學城建設大突破,充分發揮大學城優勢,為高校、企業搭好新時代互聯互通的大平台,促進校地企科研、人才、文化等資源的共享轉化,助推全區加快向現代化中心城區發展。“市委全委會確定的發展新格局,為我們實現年初確定的大學城建設大突破、產學研融合發展大突破任務目標增強了信心,我們正按照市委全會要求,聚焦‘五個濟南’強力攻堅,不斷完善提升‘雙創大道’,加快大學城‘四個高地’建設,做大做強六大產業集群,推動‘一區四園’提檔升級,實現長清主城區、大學城、創新谷、濟南經濟開發區深度融合。”區委書記王勤光說。

長清區著眼載體建設,重點打造了大學城文創園等11個特色園區,在軌道交通沿線建設了13萬平方米的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在雙創大道兩側規劃了2平方公裡的新動能科創園和雙創大廈,與高校實現緊密對接,建立了六大聯盟,在經濟開發區規劃了六大特色園區:大學城文創產業區、紙男孩設計智造小鎮,水發·地理信息小鎮、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聯東智造港、美客小鎮,成立服務專班,制定專項扶持資金和扶持政策,為產學研成果轉化提供了載體,創造了條件,為廣大企業投資興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城市配套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投資商的關注和青睞,中鐵十四局、中聯水泥、國開金融、中關村智能科技等知名央企和品牌企業紛至沓來,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正在推進合作項目……

群山環簇,郁蔥蒼翠,森林覆蓋率達47%,北大沙河橫穿大學城,蜿蜒入黃河,長清湖、崮雲湖雙湖相伴,與群山相映,組成山水新城濟南“后花園”﹔擁有山東師范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0多萬師生,兩院院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泰山學者等高級人才4100多人。長清大學城的自然生態和文化底蘊,集聚人力資源優勢,都為建設成引領省會西部發展的“山水知識城、創新創業谷”增添了底氣和自信。

大學城建設空間格局上,將突出發展創新創業、文化旅游、休閑娛樂和商業商務等功能,規劃形成“一圈一帶、一芯一環”的空間發展布局,即:以濟泰文化旅游發展軸為主線,打造省會城市群最具風情文化旅游圈,以長清河為軸線,打造長清醉美休閑娛樂帶,以園博園為核心,打造省會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環……上半年,濟南市“雲招商”推介活動(長清專場)以“齊魯仙境 山水長清”為主題,按照長清區“1+697”工作體系,圍繞區位優勢、產業定位、招商引資政策、投資環境及重點招商項目等進行了推介,大學科技園服務中心主任焦玉銘對濟南大學科技園進行專項推介,直播觀看量達52萬。據了解,長清區將計劃做大做強大學城作為濟南市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門戶會客廳優勢,融入京津冀1小時經濟圈建設,承接區域經濟總部、服務外包、創意經濟、科技研發產業轉移。

一座大學城,具有“促進資源共享、推進知識科技創新、產生集聚經濟效應、優化區域城市結構”等功能,大學城對於落實引才聚才戰略、推動長清向現化化中心城區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今年以來,大學城建設指揮部堅持高點謀劃定位,全面提升大學城片區建設水平,推動校地企合作共建更加順暢。在重點項目建設推進上,指揮部積極爭取資金投入,上半年召開高層對接會、工作推進周例會17次,與崮雲湖街道等責任單位靠前工作、合力推進,確保了項目順利實施:泉城國際會議中心項目已經完成地上物的清理,宋風古城項目現場地上物清理全部完成,華誼兄弟電影城老濟南街項目明年上半年開業運營。在疫情防控方面,校地雙方溝通協作、聯防聯控,先后召開5次大學城高校聯席會,現場督導察看20余次,有序推進高校開學工作。

大學城的集聚效應,為西部高質量發展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更為大城“西興”增添了強勁動力。“我們將緊緊咬定將大學城建設成為‘產教融合、產城融合的國內一流大學城’,持續打造‘人才、創新、創業、科技’四大高地這一目標,在完善對接交流機制、大學城環境提升、拓展產業平台、產教融合發展、提升大學城影響力、雙招雙引六個方面,搶抓發展機遇,實現新的突破!”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曲京鵬介紹。長清區將積極建立科研成果轉化長效機制,發揮各類載體作用,促進駐區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建立長效溝通合作機制,搭建鏈接實體產業與科研團隊的橋梁,促進其進行深度合作,從而提高科技研發進展和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實現“校、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李娜 周萍萍 部分照片拍攝:劉悅琛)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