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國家力促經濟多元化(國際視點)

本報駐埃及記者 周 輖

2020年08月06日15: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海灣國家力促經濟多元化(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海灣國家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相關產業,推進經濟多元化一直是地區國家重要的經濟戰略方向。在疫情沖擊下,經濟多樣化支柱產業,包括旅游業、酒店業、航空業和物流業遭受嚴重沖擊,拖累了相關國家的多元化努力。分析認為,當前海灣國家採取了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持計劃,可適時調整相關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

近期,受國際油價走低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打擊,海灣國家政府財政狀況惡化,許多支柱產業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海灣國家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戰略面臨挑戰。專家指出,當前的形勢再次凸顯海灣國家擺脫石油依賴、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經濟多樣化產業遭重創

“海灣新聞網”近日報道稱,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造成海灣國家財政收入嚴重下滑,加上疫情持續蔓延,經濟活動減緩,抗疫經費又需要大幅支出,地區國家財政赤字壓力增大,海灣國家經濟發展面臨考驗。

根據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日前發布的報告,2020年海合會成員國(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阿聯酋和卡塔爾)政府財政赤字預計將超過18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報告預計,海合會成員國未來3年的財政赤字將繼續擴大,其中約55%的赤字來自沙特,其次是科威特和阿聯酋,分別佔比為17%和11%。

目前,海灣國家的經濟發展仍高度依賴石油相關產業,石油收入佔其財政收入的70%至90%不等。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度,海灣各國一度採取封城、宵禁、停航、限制活動等強力防控措施。許多被認為是經濟多元化的支柱產業,包括旅游業、酒店業、航空業和物流業在內,都遭受重創。

以航空和海運業為例,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疫情將導致海灣國家航空公司收入損失70億美元。由於海灣地區是連接亞歐的國際運輸樞紐,這一預估數字最終可能還會更高。此外,疫情使國際旅行大幅減少,海灣國家的旅游接待人數和酒店入住率均出現大幅下滑。

為應對經濟沖擊,各海灣國家央行紛紛降息,並頒布一系列紓困措施,釋放金融機構流動性,為企業提供支持。其中沙特、阿聯酋、巴林分別推出了總額為320億美元、343億美元和114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卡塔爾計劃向私營企業提供約206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並向股市注資。

結構轉型重要性凸顯

長期以來,海灣國家憑借儲量豐富的石油資源,形成了能源依賴型的石油經濟模式。分析指出,海灣國家整體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外部依賴度高,遭遇油價下跌等外部沖擊時容易陷入經濟困境。

國際金融協會中東和北非地區首席經濟學家加爾比斯·伊拉丹指出,推進經濟多元化是海灣國家減少對石油收入依賴的戰略方向。此次低油價和疫情導致的財政危機,嚴重削弱了海灣國家依靠公共投資推動經濟轉型的能力,這也再次凸顯推進經濟轉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事實上,面對經濟模式單一、抵御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海灣各國近些年來積極推進經濟多元化,已經做了不少探索,並陸續提出發展規劃,提高非石油部門和私營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取得一定成效。

經濟多元化較為成功的阿聯酋,通過經濟改革,已逐步成為中東地區的金融、商貿、物流、旅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非石油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阿聯酋經濟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十六位,連續第七年在報告涉及的阿拉伯國家中排名首位。前不久,阿聯酋發射了阿拉伯國家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啟用阿拉伯國家首座核電站,也是希望以此帶動相關科技行業的發展、提高科研能力、培養人才,促進經濟轉型。

沙特於2016年發布“2030願景”和“國家轉型計劃”,希望借助經濟和社會改革“雙輪驅動”,包括開放娛樂業和旅游業、發展人工智能等,逐步擺脫石油經濟,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阿曼則把制造業和航運業作為發展方向。地區其他國家也在不同程度發展旅游休閑、物流運輸、金融等服務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外國投資。

當地媒體表示,最近幾年海灣國家開始加大力度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高新產業,目的就是要推動進一步轉型,不斷提升國家競爭力。此外,目前海合會成員國30%的人口低於21歲,他們將在未來數十年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抓住時機大力培養本地人才,未來還將獲得不少“人口紅利”。

需要推動更全面改革

IMF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隨著未來石油市場供需結構的變化,如果不進行持續果斷的經濟改革,到2034年,海灣國家的石油財富將可能被耗盡。未來10余年是海灣國家實現轉型的關鍵時期。

中東媒體指出,目前海灣國家的經濟轉型計劃大都集中在旅游、會展、航運、金融等經濟領域,但這些行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不少學者指出,海灣各國已展現出推動改革的更大意願,需要出台更全面、更長期的經濟改革方案。

美國智庫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所研究員馬切爾·瓦巴指出,尋求經濟多元化已經成為海灣國家發展的首要任務,但目前大多數海灣國家的轉型還處於初級階段,相關措施停留於表面。各國應當適時調整相關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

有分析認為,目前一些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多屬金融等非實體經濟,對外投資屬純資本型,不攜帶技術,不參與管理,未得到實體經濟支撐,也沒有技術和管理溢出效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海灣研究中心主任丁隆表示,海灣國家對外投資收益受經濟周期影響波動明顯,與受油價波動影響沒有太多區別,將加劇產油國經濟脆弱性。海灣國家應發揮產業優勢,利用“石油紅利”為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奠定的基礎,進一步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轉型成功。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認為,海灣國家努力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經濟良性發展,對於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未來,在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海灣國家還應注重提升工業化水平和本土科技創新能力,致力於提升經濟的韌性,穩定近年來大規模投資的收益,為經濟轉型奠定良好基礎。

(本報開羅8月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6日 第 17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