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高地
濟南市提出——
●做強東部的科創實力和產業能級
●加快建設以齊魯科創大走廊為核心的發展軸
●圍繞臨空片區、國際內陸港核心區、新東站片區,加快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
●加強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
編者按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為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需進一步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從“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到如今的“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寥寥幾字的變化,彰顯了濟南17年來的發展成果,承載著濟南在新階段的歷史使命。8月3日起,本報推出“解碼濟南‘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系列報道,方便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發展格局優化的原因、意義,以及未來的方向。
7月31日,有著“中國館之父”美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何鏡堂來到濟南,共同研究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新院區建設規劃設計方案。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這個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擔任名譽院長的研究院,正成為濟南東部日益崛起的創新高地。
時針回轉,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確定了“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濟南城市空間布局。彼時,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所在地還是一片荒蕪。
17年過去了,濟南向東的發展空間逐漸打開:濟南高新區不僅是發展的主戰場,也是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章丘撤市設區,加速融入主城區;濟萊行政區劃調整,區域融合發展邁入新階段;圍繞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濟南與淄博將展開深度合作。
顯然,東部的發展框架已經拉開,產業布局和人才集聚成果顯現。在這種情況下,濟南市提出“東拓”要實現“東強”。這是順應階段發展特征的科學決策,也是推進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拉開東部發展框架
4月13日,淄博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淄博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經十路東延工程淄博段等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採購需求公示》。根據公示,經十路將東延,並通達淄博,項目西接G309周村章丘界,沿G309青蘭線、S509青周線向東,終點止於淄川區鄒家村東側,全長約37公裡。
從老城區一路向東,濟南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經十路,這條被稱為“中國最長的城市干道”,見証了濟南“東拓”的步伐。2002年,經十東路拓寬改造,全長13公裡,西至燕山立交橋,東至邢村立交橋。目前,經十東路從燕山立交已經延伸至聖井立交,東段長約40公裡,是原來的3倍左右。
伴隨著道路的延伸,東部片區在不斷崛起。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濟南高新區已經成為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濟南推進“東拓”戰略的重要承載區域。
2016年,濟南“東拓”迎來標志性事件——經國務院、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縣級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此后,章丘加速融入主城區取得顯著成績,很多人這樣形容濟南“東拓”的成果:如果之前燕山立交橋是城市的東郊,那麼現在的東部城區已經東延至聖井立交。
2019年初,隨著濟萊行政區劃調整,揭開了城市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7月9日,濟南-淄博省會經濟圈合作推進會召開。會議強調,雙方將以濟淄同城化為切入點,科學謀劃濟淄同城化的總體思路、功能定位、目標方向、工作重點,明確規劃實施步驟和階段性任務。
……
經過17年的發展,濟南“東拓”的藍圖已經變為現實。
產業崛起加速做大做強
在發展框架拉開的同時,產業布局、人才及科研機構的集聚,使“東強”的發展戰略呼之欲出。
目光向東,一片片發展新高地正在崛起。在2018年12月公布的國家級高新區總體排名中,濟南高新區位列全國第11位、全省第1位。章丘區工業經濟實力雄厚,制造業基礎良好。在萊蕪區,總投資1535億元的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該項目規劃了國內技術最先進、功能最全面的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性試驗場,將為整個集聚區提供商用車、乘用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整車整機產品的測試服務,是全省投資額最大的單體項目,也是整車整機及氫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的“龍頭”項目……
東部還在成為科創新高地。沿經十路向東,聚集了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一批研發機構、高科技園區,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創新發展重要引擎。基於良好的基礎,濟南市規劃設計了齊魯科創大走廊,該片區范圍北至經十東路、南至旅游路、西至東繞城高速、東至繡源河。在該片區,山東省、中科院、濟南市三方共建的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將成為齊魯科創大走廊的“重中之重”。根據計劃,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將統籌承接中國科學院在濟南的各類合作項目,實現集中布局、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利用10年左右時間,建設成為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形成能夠代表國家水平、在國際上擁有重要話語權的科技創新中心。
如果把章丘、歷城、高新區以及原萊蕪地區列入東部城區,2019年這一區域的GDP接近300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約3成。顯然,做強已經有了良好基礎,“東強”也正是在這種條件下推出。
“科創”“智造”成為“東強”著力點
如果說“東拓”更多的使命是做大,那麼“東強”顯然就是推動這一區域做強。
圍繞做強,濟南市提出,要做強東部的科創實力和產業能級,以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推促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打造智造濟南、科創濟南東部隆起帶。
按照這一思路,未來這一片區將聚焦“科創”“樞紐偏好型產業”“制造業”的方向。
其中,要加快建設以齊魯科創大走廊為核心的發展軸,推動章丘區加速融入主城區,加強濟淄協同發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創業平台加快集聚,形成山東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和成果轉化核心示范區。
而且,有臨空片區、國際內陸港核心區、新東站片區等交通載體,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優勢明顯。
隨著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項目的加快建設,加上擁有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精品鋼產業等良好基礎,濟南市也提出,要加強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加快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業,打造黃河流域先進制造業中心。
17年的“東拓”,大大拓展了濟南發展的空間,也讓城市不斷長大;如今的“東強”,讓人們再次充滿期待,這裡必將成為實力強勁、活力十足的發展新高地。(王彬)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