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勞動榜樣”劉璽印:一切為了京劇傳承

2020年07月13日11:31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在京劇藝術低迷的今天,有一位老人為了京胡演奏技法的傳承,窮畢生心血出版了一部手寫版的書﹔在晚年更是孜孜不倦地免費教學,被稱為“活在京胡裡的人”。他就是濟南章丘75歲的京胡大師劉璽印。

編書

劉璽印八歲起學習京胡演奏,先后師從劉印長、孫少言、張志亮等名師,曾在濟南藝校、章丘文化館、泰安京劇院等專業院團工作,期間長期致力於京劇演出伴奏和教學研究,對京劇藝術有著很深的造詣。

2005年退休后,衣食無憂的劉璽印沒有安享晚年,作為一級琴師,他整日憂心忡忡:現在喜歡京劇的人越來越少,學習京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京胡操作功藝深奧,而且不同派別的唱腔演繹技法不同,想熟練掌握京胡演奏困難重重。如何幫后人規范准確地演奏,更好地傳承這門國粹呢?他決定將自己一生的操琴經驗和技法編成琴譜,為弘揚京劇文化盡最后一份力。

於是,他日夜伏案,開始了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整理編寫,歷時十多年,2017年,一套手寫版《京劇名段伴奏曲譜》終於問世。

每一個拿到這套書的人,都會驚訝不已,密密麻麻的音符規規矩矩地排列在紙上,所有的1234567似乎都長一個模樣,像刻板印的一樣。

劉璽印介紹,書上每一句曲譜都是他聽著名家唱段的錄音,一遍遍反復校正過的。曲譜上的弓法,是他一句句用京胡訂正后標注上的,並且還把自己多年來總結的一些演奏技法標注上。在編寫時,每一頁紙都先用尺子和鉛筆打好格,畫好橫、豎線,然后標著尺子用簽字筆畫上小節線,再把音符一個一個認真寫上。每一條增時線、減時線,直至每一個弓法都是用尺子標著畫上的。寫完一頁后反復檢查,確定無誤后,才把鉛筆痕跡擦掉……“一頁曲譜從編寫、校正到檢查,得用好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套《京劇名段伴奏曲譜》上下兩冊,共541頁,307個唱段,出版價120元。十多年的心血啊,感動於老師的辛苦和執著!真正的工匠精神!”一位學生感慨萬千。

在出版這套書時,中國戲劇出版社堅持要重新排版,但劉璽印不同意,他擔心排版時書上有關弓法和指法的標注會有錯誤,非京胡高手校對不出。而在他心目中,本來就是規范統一的專業教材,爭取不出現誤差。他表示,寧肯不出版,也不能有任何小瑕疵!前后交涉了兩年,最后出版社領導看到他的底稿后,驚嘆於他的精細嚴謹,感佩於他的藝術成果,決定破例為他出影印版。

傳藝

劉璽印退休后創辦了“玉璽京胡藝苑”,一直免費從事京劇教唱和京胡演藝教學工作。十多年來,跟他學習過的有上百人,遍及全國各地,並且他經常自費去外地教學。有的學生成績優秀,已經在中國京劇院工作。

劉希雲是章丘區辛銳中學的一名音樂老師,跟劉璽印學習京胡兩年多了。她對劉璽印老師的評價是“德藝雙馨”。

其實她學習京胡是被劉璽印要求的。兩年前的冬天,她想去劉璽印家買《京劇名段伴奏曲譜》,從未謀面的劉老卻在公交站牌下,冒著寒風等了她半個多小時。劉璽印跟愛人熱情接待了她,並且不介意她患重感冒,執意留下她吃午飯。用飯期間,兩位老人對她噓寒問暖,並主動提出免費教授她學京胡。

在學習京胡的過程中,劉希雲慢慢明白了劉璽印執著於傳承京劇文化的初心。京劇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京劇作品還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中國精神和民族大義,像《鍘美案》《鎖麟囊》《紅燈記》《沙家浜》等,會讓人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

劉璽印雖已年過七旬,但每天一直堅持練琴。劉希雲說,劉老教學嚴謹,一絲不苟,對於學生們每一個小小的錯誤,他都會耐心認真地指導糾正﹔演唱示范時,劉老如在舞台上一般,時而婉轉細膩,時而鏗鏘有力,時而正襟危坐,時而揮動雙臂……劉璽印對京劇藝術的熱愛深深感染了她,她也慢慢喜歡上了京劇。

“老師一生為京胡而活。永遠忘不了他對我說過的肺腑之言:我練琴六十余載,不能把它帶走,就想讓你們繼續傳承下去。如果可以,我恨不能把這雙手給你!”劉希雲每每想起這句話,就忍不住眼淚婆娑,更加努力練琴。

現在許多人開培訓班,收費不菲,生活簡朴的劉璽印卻分文不要,並且從不收禮,也不接受學生邀請吃飯。他多次嚴正表示,你們隻需好好學習,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劉璽印對記者說:“國家給我發著退休工資,有房子住著,我就很知足了。我現在什麼心事都沒有,就想為傳承京劇文化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周琳華)

(責編:宋歌、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