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華在山西晉中一處大棚內查看西紅柿長勢。
資料照片
腿傷剛好,徐少華顧不得休息,便奔赴德州,在大棚間穿梭。
徐少華今年59歲,是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人,細高個子,說起話來吐字飛快。農業技師生涯30多年,他常年行走在各地的田間地頭。感謝徐少華為他們帶來致富機會的鄉親,各地都有。
徐少華痴迷農業技術,早年他是果樹技術員,專管果樹嫁接。30多年前,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領17名黨員先行先試,壽光三元朱村的溫室大棚在全國一炮打響,徐少華就是其中一名先行者。
當年,建一個大棚得花70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多年的收入,徐少華的母親聽了直搖頭,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兒子,全家東拼西湊,建起了黃瓜大棚。
黃瓜苗小,與果樹嫁接方法迥然不同。“黃瓜對溫度要求高,是蔬菜中比較難管的。”育苗頭一年,徐少華天天睡在大棚裡。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1月,大棚黃瓜甫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第一年,他就以30300元的毛收入,成為村裡收益最好的一戶。
冬天也能吃上新鮮黃瓜,讓大棚在各地成了香餑餑。但是由於缺乏經驗,不少地方在大棚管理中遇到了困難。於是,壽光的大棚技術能手們便走到各地傳授冬暖式蔬菜大棚種植技術。這次,徐少華又是第一批。
有一年,德州市平原縣新建了一批大棚,因為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收入並不理想。為此,縣裡的干部趕緊跑到濟陽,將在當地指導的徐少華請去傳經送寶。
經過多年摸索,“大棚醫生”徐少華已經掌握了包括怎麼選地、怎麼建棚、怎麼育苗在內的一整套建棚流程。如何快速教給村民,是他要解決的新問題。
“溫室大棚的二氧化碳濃度,對蔬菜的產量和質量起決定性作用。二氧化碳濃度適宜,光合作用就好。”徐少華定期在平原縣的村裡廣播講課,解答啥樣的大棚膜保溫好、啥樣的施肥配方蔬菜長得多等問題,傾囊相授。
他還召集各個鎮集的技術員,針對發現的病虫害等問題一一解答。“當面講不清楚的,就直奔村裡瞧一瞧。”徐少華說,“有了農業科學技術,可以幫助老鄉少走不少彎路。”
第二年,平原縣平均每個大棚收入1.5萬元,徐少華的指導有了回報。
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第七代,功能更多了,好學的徐少華也在與時俱進。多年來,他不僅走遍了齊魯大地,還去往新疆、雲南、貴州等地傳授經驗,讓當地農民依靠種植技術富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7日 第 07 版)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