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先行先試大平台 ——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解讀⑤

2020年07月07日08:54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搭建先行先試大平台 ——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解讀⑤

  當前,我國已進入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新階段。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最關鍵的是要加強制度創新、優化制度供給,努力成為開放型經濟體制創新引領區、新高地。

  鼓勵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山東在《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平台、探索對外地方合作新機制、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力搭建先行先試大平台。

  發揮“先遣隊”探路先行作用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作為國家戰略,是山東以開放倒逼體制機制創新的重大平台。“‘先遣隊’作用發揮好了,我們就能收獲更多制度創新成果,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廣杰說。

  今年以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全力推進差異化探索、首創性改革、集成式創新。濟南市商務局副局長梁旭斌說,截至目前,他們已打造了首批30個創新案例,其中人力資本評價體系、“一區一照一証”、“數字保險箱”智慧政務等創新舉措上報國家參評最佳實踐案例,全國首創的《人力資本出資管理辦法》已在片區內試行。截至6月底,濟南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措施320項、新注冊企業8192家,自貿試驗區的引領示范作用凸顯。

  當前,山東正高水平建設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確保年內各片區都形成3項以上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到2022年基本完成112項試點任務,謀劃向上突破的“升級版”。

  去年,上合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賦予了其搭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的歷史使命,也為山東進一步擴大開放打開了廣闊空間。

  “我們自覺融入膠東半島經濟圈、沿黃流域一體化發展格局,聚焦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從政策突破、平台搭建、功能疊加、制度創新等方面,率先在物流先導、貿易引領上找准突破口。”上合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孟慶勝說。

  今年上半年,“齊魯號”歐亞班列“上合快線”順利開行,通達上合組織10個國家30多個城市﹔中國傳化(上合)國際道路運輸通道開通,通過TIR國際公路運輸實現“門到門”便捷服務﹔全面推進上合國際客廳建設,已有9家商會協會、50余家中外企業簽約進駐……孟慶勝說,下一步上合示范區將以制度創新促進雙向開放,著力探索地方經貿合作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加快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中心和海洋合作中心,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

  山東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秘書處專職副秘書長張慶偉認為,我國已進入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新階段,打造高品質國際合作交流品牌有助於吸引和集聚高端和創新性生產要素。

  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的以合作群體命名的國際性論壇。今年3月,由商務部研究中心、省商務廳、青島市政府三方共建的山東跨國公司研究中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秘書處)挂牌成立。“設立這一機構就是為了積累辦會經驗,實現專業化運作,按照國際化、機制化、品牌化的思路,不斷擴大峰會的國際影響力。”張慶偉說。

  探索對外地方合作新機制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潮,山東需要在更大范圍內集聚要素資源,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為此,山東提出探索對外地方合作新機制。

  作為面向日韓的“橋頭堡”,山東如果在日韓經貿合作上沒有大的突破,遑論高水平開放。《意見》提出,要在與日韓地方合作上先行先試。

  “‘海運的成本、空運的速度’,對日韓的貿易往來,我們的優勢在物流。”煙台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 軍說,與日韓合作進行先行先試,離不開對物流體系的優化。近年來,煙台開展了不少這方面的創新性探索,比如立足公鐵水航4種運輸方式齊全的優勢,開展多式聯運,日韓貨物由煙台入境后,可通過內貿干線轉運至錦州、泉州、廣州等城市,物流費用持續降低。

  近年來,威海市搶抓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發展機遇,推進威海海港、空港和仁川海港、空港“四港聯動”,充分發揮兩地在區位、交通、政策等方面的優勢,構建中韓及世界各國貨物通過威海、仁川轉至日本、歐美乃至全球的雙向物流黃金通道。

  山東港口威海港董事高冰說,“四港聯動”不僅是硬件的聯通,更是軟件的銜接。威海、仁川兩市海關在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三互”合作上力度不斷加大,大幅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通關成本,惠及萬千企業。

  各地基礎不同、稟賦各異,對外合作必須因地制宜、重點突出。對此,山東省提出實施“一國一地一策”合作行動計劃,支持各地進行差異化探索,各市確定2-3個重點國家或地區集中力量突破。

  德州把與東盟合作置於對外開放的重要位置,集中資源全力推進雙方合作。隨著“百企下南洋”、德州與東盟國家網絡招商對接會、中國-東盟(德州)經貿洽談會等系列活動次第展開,商機不斷顯現。

  受海外疫情影響,位於齊河縣的山東克朗生物裝備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啤酒釀造裝備歐美出口線路受阻。“通過中國-東盟(德州)經貿洽談會,我們聯系上了東南亞客商,目前公司已從8個國家拿到了訂單,預計未來東盟市場的出口份額有望提升到30%以上。”公司副總經理萬繼憲對開拓東盟市場信心滿滿。

  “集中力量突破重點國家和地區,對外合作的效率、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齊河縣商務局副局長董娟表示,相較歐美、日韓,東盟與齊河的互補性更強。齊河機械制造產業發達,全縣有出口業績機電企業50余家,東盟國家大都處於快速發展期,對機電產品需求強烈。雙方合作以來,企業間廣泛對接,目前已有十余家機電企業參與東盟貿易。

  對外地方合作,領域廣泛、產業眾多,不能“撿到籃子裡都是菜”,而要聚焦重點產業,加強產業鏈合作。

  “產業鏈合作是推動區域特色產業做優做強的基礎。”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副書記趙士玉說,圍繞現代海洋、國際貿易、先進制造、航運物流、現代金融等五大產業領域,近年來新區不斷對外開展產業鏈招商。比如,中德生態園於2014年從德國引進了當時少為人知的被動房技術,6年來攜手德國頂尖被動房機構,陸續完成了包括合資公司、研究院、示范社區等覆蓋研發、設計、建設、材料、關鍵設備等全套產業鏈布局,鏈上企業已達數十家。

  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形成開放的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必須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今年,山東制定優化營商環境18條意見,全面推開無差別“一窗受理”,企業訴求“接訴即辦”平台上線運行,在20個行業開展“一業一証”試點。

  “一業一証”改革試點,山東走在全國前列。“我們把過去一個行業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許可証,不僅破解企業曾經‘准入不准營’的難題,辦証的速度與便利度均大幅提升。”省市場監管局局長侯成君說,“要充分釋放這項政策的紅利,推動企業由‘多事多証’變為‘一証准營’。”

  7月1日,青島昂必立實業有限公司在網上向青島海關申報了一份原產地証書的待審簽信息,不到一個小時,就收到了海關審簽完成的回執。“國外客戶可憑這份証書在韓國享受關稅減免約4200美元。中韓距離近、貿易頻繁,審簽每快一分鐘,就意味著可以多降低一些成本。”公司業務員賴青高興地說。

  審簽速度的加快,有賴於青島海關原產地証書審簽模式的轉變。青島海關全面啟動原產地証書虛擬審簽中心,構建原產地証書“線上智能化自動審簽+人工集中分類審簽”新模式,提高了審簽效率。青島海關關長賀水山說:“我們一體推進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推進業務科技一體化,以科技為新海關全面賦能。”

  山東將通過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行“跨國不見面辦理”模式等措施,提高貿易自由化水平、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山東各級要有緊迫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說,“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付出很大努力。要崇尚實干精神,把《意見》提出的措施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變為實實在在的效果。”

  《意見》提出,深入落實外商投資法,全面清理涉及市場准入的審批事項,啟動“山東法治指數”試點,提高法治化水平。

  “目前,一些地方國際化的生活配套設施不夠健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梅建華介紹,在這方面,山東將制定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發展規劃,提高生活環境國際化水平,同時創新工作流程,暢通外國人來魯通道,提高居留便利化水平。

  對接最先進的國際規則,突出投資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形成開放的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山東正全力打造制度創新高地、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趙洪杰 李振 李子路)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