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司法行政一線高高飄揚——“法治”成為山東司法行政人心坎上最重的兩個字

2020年07月03日21:04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7月3日電 2020年6月30日,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山東省司法行政系統慶“七一”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濟南召開。八名來自司法行政系統的黨員干部展現了他們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創優爭先、司法為民的先進事跡和時代風採。

范紅生 濱州市司法局行政復議科科長

范紅生是濱州市司法局行政復議戰線的一名老兵。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基本方略。“法治”成為他們這一代人心坎上最重的兩個字。

今年是他從事復議工作的第十年,也是全省復議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的10年,濱州市受理“民告官”復議案件從不足百件增長到五百多件,迅速超越了訴訟案件數量。有一年夏天,一位年近60歲的農民,也是一位失獨的父親,找到他們。

原來,人社部門認定他唯一的兒子為工傷死亡,用人單位不服提起復議。接到案件審查后發現,職能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在事實和証據上存在一定問題,維持工傷認定,可能被法院定為錯案。但撤銷工傷認定,對失獨老人是雪上加霜,更多的是,他們可能會失去對社會、對國家的信任,甚至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

經過十幾個日夜的反復研究,經過用心、用情、耐心細致的調解,反反復復的溝通協調,最終雙方按照工傷死亡賠付標准的50%達成協議,用人單位一次性付清補償金。老人帶著補償金念叨:這是俺的命啊。老人雙眼含淚鞠躬不止:“感謝政府,感謝共產黨,是黨給了我生活下去的希望!”那個樣子永遠定格在范紅生的腦海中,再次讓他感受到肩上的重任,作為共產黨員,隻有始終對工作敢擔當有作為,以人民為中心,講感情,更要以法律為准繩,講原則,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

行政復議的崗位看似渺小而平凡,但關乎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范紅生經手的1600多起復議案件,隻有43起繼續進入訴訟,已經連續三年沒有敗訴案件。今年上半年,全市復議案件和解比例達到50.67%,市本級達到了75.9%。

王其欣 濟南市萊蕪區高庄法律服務所主任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基層人民調解員王其欣,同時也是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他講述了一個關於《信任》的故事。2019年6月5日,在高庄街道樓子村有兩戶村民因宅基地遺留問題發生糾紛。這類糾紛,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爺爺輩的恩怨延續到了孫子輩,至今都快30年了。這次因為地界問題雙方又嗆嗆起來,還打了110,派出所叫著王其欣一塊趕過去。

那天天氣特別熱,在兩家之間周旋安撫來來回回,從晌午太陽最烈的時候一直調解到太陽快落山,五個小時,最后說通了,一家把樹砍了,排除障礙﹔一家把羊棚子修復了,緩和關系。累積了30多年的矛盾化解了。

這樣的場景每周、每月都在發生,對於老百姓來說,有了問題不知道找誰,他們就通過送法進村、法律趕大集、到田間地頭,點單式的普及這些生活中經常遇見的法律問題。

受到同樣扎根基層從事鄉鎮法律服務工作的父親影響,王其欣說:“怎麼讓他認識你?怎麼讓他了解你?怎麼讓他接受你?沒有竅門、沒有捷徑,有的就是通過一件一件的小事、難事、復雜事,走到他們中間,贏得他們的信任。”

“小到一棵樹一塊地,幾百塊錢的工資,大到死亡糾紛案件,大大小小的事咱都認認真真的、當自己的事去辦,發自內心裡的想著給他辦好。”王其欣說,干基層工作其實就是小事大業。平時雞毛蒜皮,你真正給他化解好了,那麼理順的是民心民意,密切的是黨群關系,構建的是社會和諧。

李鵬光 平度市司法局社區矯正工作科科長

這位2004年加入司法行政隊伍、現任青島平度市司法局社區矯正工作科科長的老黨員名叫李鵬光,他說:“社區矯正,既要‘矯其行’,更要‘矯其心’,我認為,我們銜接的不僅僅是人,更是親情和希望!讓破碎的家庭重圓,讓泯滅的希望重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困擾,也對社區矯正工作提出了挑戰,特別是人員銜接任務艱巨。4月2日,是呂某假釋出獄的日子。接到監獄通知后,幾經周折,終於聯系到他的父親。得到的答復卻是,“他愛去哪去哪,我們不管”。連續2天電話溝通,對方的態度沒有絲毫軟化。面對家屬的排斥,李鵬光沒有放棄,而是登門勸說。好不容易叫開門,說明來意,其父把門一關,喊出了三個字“滾出去”。一瞬間,委屈的淚水涌滿眼眶,他硬是把眼淚憋了回去。一趟上門不行,就兩趟,兩趟不行,就三趟。幾天的堅持,呂某母親終於同意一起去接兒子回家。母子相見,頓時抱頭痛哭。路上,李鵬光耐心勸導他要體諒父母,他哽咽著頻頻點頭。一進家門便面對父親長跪不起,悔恨的淚水流個不停,就連他那倔強的父親也紅了眼眶......

銜接路上,有無家可歸的,有有家難回的,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最多的一天跑5個獄所,從凌晨4點到晚上10點,行程1500余公裡,回到家時,腳腫得脫鞋都有點困難。從獄所到隔離點、到鎮街、到村居,李鵬光和同事們無縫銜接各類人員122名,行程4萬多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轉了一圈。

張昊寧 泰安市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科科長

泰安市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科張昊寧,在執法監督崗位已經十五年。行政執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小到交警開出一張罰單,大到強拆違法建設,都是行使行政執法權的表現。多年的工作實踐,張昊寧領會到,執法監督就像一個溫度計,既要與執法部門建立良性互動關系,又要接地氣、聚人氣、貼民心,充分知曉百姓冷暖,並將百姓冷暖及時反饋,使行政執法更加順應群眾期待。

今年5月,接到投訴,某小區內一家中醫店排放有污染的氣味,有關部門不予查處。經過實地調查,熬煮中藥產生的氣味確實造成了污染,給居民帶來了困擾。但是,現行法律沒有明確列舉所有大氣污染情形,城管、公安、衛生、環保等相關部門均以中藥氣味污染不屬於本部門執法職責為由,相互推諉。經過論証,按照“環保兜底”原則,對這類未列明的民生類環境污染行為,應當由環保部門負責查處,據此下達了執法監督意見書,約談了環保部門負責人。短短3天,環保部門依法下達了整改通知,督促中醫店對通風管道進行了改造,從源頭上解決了氣味污染問題。一起針對“執法不作為”的執法監督案件就這樣高效辦結了,附近的百姓說:“你看,這推來推去誰都不願干的事,執法監督這麼快就給解決了!”

“執法監督連著執法部門和百姓,但部門之間的爭議不能轉嫁到百姓身上!關鍵時刻,就應當重拳出擊,劍指部門推諉難題,用足監督權限,有效遏制懶政思維,讓百姓切身感受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張昊寧說。

張行進 山東齊魯律師事務所律師

作為首批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律師,張行進也是一名有著33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執業20多年,先后被司法部、全國律協、山東省司法廳、省律協,授予全國律師行業創先爭優活動“黨員律師標兵”“全國保護未成年人特殊貢獻獎”“齊魯最美律師”等榮譽稱號。

他在雲南省梁河縣開展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服務時,遇到一個阿昌族的殘疾人叫楊世元。梁河縣地處中緬邊境線上,是全國的扶貧縣,也是一個無律師縣。張行進到他家幫助調解土地糾紛時,了解到,他幫人砍柴時,從樹上掉下來,受傷截去一條小腿,失去了勞動能力,跟隨他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一起生活,房子露著天,家裡唯一的家電,就是一個電燈泡。在幫他解決了糾紛之后,張行進找到梁河縣民政局和殘聯匯報情況,民政幫他解決落實了特殊家庭困難低保,殘聯幫他免費安裝了假肢,給他1000元幫他購買原材料和學習編制竹筐的技術。現在楊世元一個星期能編制兩個竹筐,裝上假肢后,他也能自己出行拿到集市去賣錢,一個竹筐能賣二三十元,基本解決了他家的生活費用。張行進通過司法調解延伸幫扶,讓受援人走出家庭困境,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全國首批1+1志願者律師有30名,其中山東省就有四名,現在全省參加過的律師有200多人次,山東志願者律師在全國人數最多,法律素養最高,貢獻最大,這充分體現了全省廣大黨員律師,對黨的忠誠和對社會的無私奉獻。”張行進說。

王起祥 山東省濰北監獄獄內偵查科科長

山東省濰北監獄的王啟祥說:“2020年的春節,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深刻的記憶和感受,我也一樣。因為工作關系,這個春節是我從警26年以來第一次在家過除夕,很溫暖、很珍貴。”

春節前,王起祥80多歲的母親不慎滑倒,右腿骨折,監獄領導批准回家探望。大年三十全家團圓,老母親說:“雖然摔著腿了,但兒子能回來過年,真好!”然而,讓他很是愧疚的是監獄根據防疫工作要求,取消了犯人聚集性的春節活動,所以今年不用陪罪犯過除夕夜了。

對監獄警察來說,別人過年他們過關。每逢團圓節,罪犯的心理便會有波動,及時掌握罪犯的心理動態,陪他們一起過節,是監獄干警必做的工作。

然而,新聞中一串串冰冷的數字和空冷的城市畫面,讓從事獄內偵查工作的王起祥本能地意識到——更重要的任務就要來了,他給妻子隻發了一條模糊的信息“這次備勤時間可能很長......通訊不便不要挂念”。

之后的日子,他和戰友們在監獄疫情防控一線,每天執勤10多個小時,有的連續封閉備勤、執勤三四個月,有的身患多種疾病輕傷不下火線,有的堅守工作崗位、沒能見上親人最后一面。在疫情面前,他們沖鋒向前,舍小家、顧大家,戰疫情,保平安,用滿腔熱血踐行初心使命,用忠誠擔當踐行入黨誓言!

徐雲衣 山東省女子監獄四監區民警

徐雲衣是山東省女子監獄第六批援鄂工作隊的隊員,和所有90后一樣,她的經歷簡單又平淡,考學、求職、戀愛,字典裡從未有過“出生入死”“血雨腥風”。但這一切,因一次援助、一場遠征而陡然改變。

2月28日,是疫情以來封閉隔離的第31天。晚上10點48分,突然接到通知:組織援鄂工作隊。空氣驟然凝滯,去,還是不去?父母怎麼辦?一推再推的婚期怎麼辦?自大二光榮入黨后,更憧憬著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去!”徐雲衣選擇了報名。

不到30分鐘,30人完成了報名,這是一支平均年齡隻有31歲的年輕隊伍,其中黨員19名,單身90后19名。

等待她們的,是一場極不對等的戰斗。她們接收的罪犯都曾密切接觸過確診病例,犯群中彌漫著恐懼、焦慮。如何防脫逃、防自殺、防感染,成為擺在面前的第一張考卷。

面對困難和大家的困惑,工作隊臨時黨支部及時召開會議,修訂工作預案及流程,提出了“穩軍心、明目標、改措施、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各黨小組立即傳達會議精神,分頭找隊員談話。談完話已是凌晨四點,心頭的陰霾也隨之一掃而空,此時,遠處的啟明星亮了。

在支部的嚴格要求下,全體隊員認真細致做好防護和管理,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和監管安全中,實現了“零感染、零差錯、零遺漏”。“先鋒”和“堡壘”這兩個詞在徐雲衣的心中更加清晰、鮮活。

呂鑫 山東省戒毒監測治療所專管大隊大隊長

山東省戒毒監測治療所艾滋病專管大隊大隊長呂鑫,在全省唯一收治男性艾滋病戒毒人員的戒毒所已經七年,在專管工作的崗位上,時刻面臨著艾滋病、肺結核、梅毒、性病等傳染性疾病感染風險。干警因突發事件導致職業暴露的風險絕非個例,每一次傷口處理、每一次抽血化驗、每一次藥物注射,對呂鑫們來說都是一次考驗。

今年大年三十,大隊新收治了一名戒毒人員許某,這名戒毒人員情況特殊,是被家人向公安機關舉報后,送到該所強制隔離戒毒的。入所時,發現他有強烈的戒斷反應,以及被家人離棄的怨恨和絕望。為防止他出現過激行為,呂鑫迅速組織大隊警察進行分析、研判,制定針對性管控措施。在隨后的日子裡,值班干警每天都找他談話,聊生活、聊家庭、聊未來,慢慢地,許某灰暗的臉龐變得明朗起來,也漸漸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積極參加各項戒治活動,被選為民管成員。就在前幾天,他給家人撥打親情電話時,用懺悔的聲音哭著對父母一遍遍地說:“爸、媽,對不起、對不起……”這讓在場的每一名警察都感到無比的欣慰。

八年間,他們用一次次的談心教育,一堂堂的心理輔導,一遍遍的巡診問診,一場場的幫扶活動,增強了戒毒人員的戒治信心,重新燃起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八年來,他們累計幫助500余名艾滋病戒毒人員戒除毒癮、回歸社會,出所戒毒人員未發生一起惡性傳播艾滋病事件。

從事戒毒工作,需要很強的責任心,也是份良心活。呂鑫和他的戰友始終秉承“不歧視、不拋棄、不放棄”的職業操守,用真心和奉獻挽救了一個個戒毒人員,拯救了一個個破碎家庭,為社會增添了一份和諧安寧。(山東頻道)

(責編:宋翠、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