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三代九間棚人接力奔小康 15萬畝扶貧金銀花開滿全國

2020年07月02日08:32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三代九間棚人接力奔小康 15萬畝扶貧金銀花開滿全國

老劉家三代小康路

昔日窮山村九間棚走出大山“闖富路”,15萬畝扶貧金銀花開滿全國

這幾年,隨著村民收入增加,越來越多的九間棚人住進了二層樓,開上了小轎車。在九間棚村的盤山路上,轎車逐漸替代了摩托車與自行車。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山東的“重點工作攻堅年”,當前全省黨員干部群眾正咬緊目標、攻堅克難,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近日,大眾日報牽頭大眾報業集團各媒體,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蹲點採訪活動,數百名記者奔赴全省各地,記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齊魯大地的山鄉巨變。本報今起推出“千村萬戶看小康”大型融媒體報道,刊發記者蹲點採擷的老鄉奔小康鮮活故事,凝聚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6月16日,小雨淅瀝,龍頂山浸潤在蒙蒙雨霧中。在盤山公路上轉過24道彎,就來到了平邑縣地方鎮九間棚村。

61歲的村民劉嘉軍正坐在九間棚景區停車場旁的長條椅上歇息,在他身旁,停著一輛電動三輪車,車斗裡載著一把鐵鍬、一把掃帚和一隻垃圾桶。24歲那年,劉嘉軍被機器砸傷右腿,落下殘疾。如今作為九間棚旅游公司的清潔工,他每天都要騎著電動三輪車,在龍頂山上打掃衛生。

30多年前,九間棚村有句玩笑話:“買了自行車3年沒進家門,隻能放到山下親戚家”。自打1984年村裡修通了路,劉嘉軍的父親劉德才終於可以騎著自行車下山了,這是老劉家的第一輛車。但上山時腳鐙子踩不動,隻能推著走,幾公裡的山路要走1小時。

“我腿腳不好,以前看人家騎自行車下山還很羨慕,現在旅游公司為了方便我干活,給配了這輛電動車,我也可以自己下山趕集了。”劉嘉軍說,這輛電動車是老劉家的第二輛車。

現在,山上每年要接待十幾萬游客,今年年初,景區還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緊接著,村裡開展了垃圾分類。景區人手不夠,劉嘉軍就主動申請出來工作。

劉嘉軍住在村裡統一建設的二層小樓裡,小樓院牆仍保留著山石堆砌的淳朴風貌。走進堂屋,家電齊全,冰箱與空調立在兩側牆角,當中擺著一台液晶電視。九間棚村曾經水電不通,如今村民家中的擺設已與城裡人無異。

“30多年前怎麼也想不到,咱山裡人有一天也能用上這麼多家用電器!”1984年,九間棚村黨委書記劉嘉坤等9名黨員干部帶頭賣豬、賣羊、賣家當湊錢,全村177人架線、修路,修成了一條寬6米、長3500米的盤山路。劉嘉軍因為腿上有傷,當時沒法跟著大家在山上干活,但回憶起那段往事,他記憶猶新:“我父親那時每天早出晚歸,用一雙手和山裡的石頭較勁。一窮二白的小山村,要想改變祖祖輩輩的窮日子,隻能豁出命去干。”

一條山路,帶著九間棚人走上了脫貧致富路。20世紀90年代,九間棚人下山、進城、辦廠,全國推廣金銀花產業。村集體賬戶上現金過百萬元,參與創辦的企業年營收過億元。就算是村裡最窮的村民,現在每月在村裡打工也能掙3700元,一戶人家最低年收入有8萬多元。

“這幾年村民收入提高了不少,閨女家買了小汽車,這是老劉家的第三輛車,一會兒工夫就能拉著老爺子下山遛彎。”劉嘉軍說,今年86歲的老父親雖然腳步蹣跚,但每年仍有三五回能去山下走親訪友。

最讓九間棚人自豪的是,這個昔日的窮山村,已經讓15萬畝扶貧金銀花開滿了全國。這幾年,九間棚村一直在西部地區推廣金銀花種植,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受益群眾達到3萬人,“種植一畝金銀花,第2年的收入就能達到2000元,3年后金銀花到了盛花期,畝均收入能達到5000元以上,行情好時能有上萬元。”劉嘉軍告訴記者。

劉嘉軍的女兒名叫劉芸,她的丈夫是一個東北小伙兒,倆人結婚后選擇定居在九間棚。在九間棚,老一輩人曾經的夢想,是走出大山去城裡生活,現在反過來,是城裡人一有空就往空氣清新、風景秀麗的山上跑。如今,龍頂山上設施齊全,生活便利,景區裡新建的兩個廁所是最高標准的旅游廁所,裡面有空調,還有母嬰室,比賓館房間收拾得還干淨。

“爺爺那輩人艱苦創業,走出大山擺脫了貧困﹔父親那輩人靠著金銀花產業,帶動幾萬貧困戶增收﹔我們這一代人還要繼續奮斗,讓我們的鄉村更加富裕美好!”劉芸在龍頂山上的金銀花農場工作,相比前輩們,她對金銀花種植技術的認識也發生了轉變。新型農場正在種植的是沒有農藥、地膜、化肥、激素、除草劑、轉基因的“六不用”農產品。三代九間棚人,從脫貧到致富,如今又開啟了對發展高質量農業的探索。

從自行車,到電動三輪車,再到小汽車,三輛車見証了老劉家的小康之路。三代九間棚人,從打通山路走出大山開始,村黨組織帶領群眾“拔窮根”“闖富路”,不僅自身脫貧致富,還讓扶貧金銀花開滿全國。九間棚,正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杜輝升 紀偉)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