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黨建引領聚合力,藍村鎮激發鄉村振興“組織動能”

2020年07月01日15:31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青島7月1日電(孫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建引領是保障。近年來,青島市即墨區藍村鎮黨委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陸港新城建設發展實際,把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藍村鎮王演庄北村黨員在村庄黨建文化廣場前集體宣誓

組織聚力,帶隊“領跑”

大海航行靠舵手,鄉村振興靠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著力推進組織振興,建強農村基層戰斗堡壘。

藍村鎮扎實推進“頭雁”工程,公開遴選三名支部書記,充實到村庄,夯實基層“班子”力量﹔創新強弱幫扶模式,由強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定向分管弱村班子提升和村庄發展工作,並對村庄議事決策進行把關定舵。

與此同時,藍村鎮創新思路、豐富載體,建立“1+3+5”黨建工作機制,即強化社區黨委1個陣地,鍛造支部書記、黨員隊伍、后備干部3支隊伍,抓實主題黨日凝聚黨心、黨建考核提升工作、評議考察約束干部、聯合共建補齊短板、職能延伸服務群眾等5項舉措,黨的領導作用全面加強。

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藍村鎮黨委深入村庄、企業開展調研,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抓好非公黨建工作,打造非公企業黨建示范點,逐步把全鎮121個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堅強的戰斗堡壘,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組織支撐。

青島港即墨港區正打造具有國家示范意義的公海鐵聯運樞紐和貿易金融聚集中心

“紅色產業鏈”,鋪就鄉村致富路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產業振興”是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的根本。而產業要發展,規劃需先行。

藍村鎮聘請曾參與過雄安新區規劃設計的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團隊高標准進行陸港新城136平方公裡概念規劃,重點打造“兩城一谷一心三葉”,全面繪就陸港新城高質量發展藍圖。

立足新城臨空雙創港、智聯物貿港產業規劃定位,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港口經濟、跨境電商、軌道交通、新零售、新材料、綠色建筑、服裝針織八大特色產業板塊。先后引進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首批重點項目,以青島地鐵維保中心為支撐的即墨城際軌道交通配套基地,青島市重點建設項目青島百聯奧特萊斯廣場等一大批具有較強帶動力、輻射力、影響力的項目落地。龍湖、青島地鐵置業等知名地產商紛紛搶灘,逐步形成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特色鮮明的宜居新城。

圍繞“西沿河,東環湖”的發展思路,藍村鎮沿桃源河、環挪城水庫,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布局精品蔬菜種植區、都市生態農業休閑區、羊肚菌田園綜合體和藍村大米種植區四大主導產業。

探索推行“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注重發揮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鋒引領作用,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村“兩委”其他成員、“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黨員致富帶頭人參與生產經營管理,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加強基層組織、推動產業發展、促進富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藍村鎮管家屋子村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

旗幟飄揚,吹響美麗家園“協奏曲”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好“紅色引擎”,突出“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3月底,藍村鎮制定了《2020年鎮村庄清潔行動實施方案》,構建環境衛生責任體系,明確和細化工作重點,明晰職能職責,確保執行有力,執行到位﹔5月底又制定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大比武”活動》,將排查、整改、督促、獎罰一體化聚力推進。同時加強環衛公司隊伍的工作實效,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利用好市場力量抓好環衛保潔,及時清掃、收運村庄主干道等公共區域垃圾,確保不漏掃、不斷檔。

針對多條鐵路貫穿域內這一現狀,藍村鎮著重加大對沿線村庄環境的整治力度,安排班子成員擔任鐵路線段長,對鐵路沿線的21個村庄成立由村支部書記牽頭的“沿線環境整治工作專班”,整合各方資源,組織項目實施和運行管護等工作。結合“美麗鄉村”的打造,開展垃圾清運、違建拆除、增綠補綠、外立面粉刷、景觀小品改造等整治工作,使管家屋子、王家屋子、前埠頭、南泉等沿線村庄的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結合美麗鄉村打造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開展,藍村鎮積極推進“美麗庭院”和“美麗家庭”建設,通過黨員聯戶和黨員一句話承諾,構建起“鎮-社區-村庄”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把創建戶數進行細化,具體到各社區、村,層層壓實工作責任。目前,全鎮57個村都成立了由村兩委成員組成的“美麗庭院”和“美麗家庭”創建和評選領導小組,建立一戶一檔,實行動態管理,在全鎮形成了“雙美麗”家庭“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藍村鎮“1165”平安藍村志願者為村民講解惠民政策

創新社會治理,緊扣“民”字做文章

今年以來,藍村鎮將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制勝法寶,圍繞“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目標,創新性實施“1165”工作機制,以黨建為統領,建立1支政法委員隊伍,搭建1個平台協同治理,統籌6支村居社會治理力量,發揮“5”方面效能深化治理,多元化解調處基層矛盾糾紛,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實現社會服務“零距離”、社會管理“全覆蓋”、群眾訴求“全響應”。

通過實施“1165”社會治理機制,將社會治理工作嵌合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強化了鎮、社區、村庄三級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引領作用,通過實行網格化管理、聯防聯控、屬地管理等工作制度,壓實了六支社會力量工作職責,實現基層黨建全覆蓋、社會動態全掌握、公共服務無遺漏、社會管理無縫隙。

在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61個村居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高速路口、火車站等疫情防控一線重點卡口第一時間成立4個臨時黨支部,1500余名志願者在黨員帶動下無私奉獻在防控一線,全鎮3420名黨員主動捐款90余萬元。

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動對各類矛盾穩定隱患信息的快速收集處置,提高了矛盾糾紛及信訪案件的辦結效率﹔通過發揮網格員、治安員、調解員、信訪員、民情員的排查、化解、調處職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貼近群眾、善做群眾工作的優勢,確保把社會治理在一線推進、矛盾糾紛在一線化解、基層基礎在一線夯實。

今年上級交辦12起信訪積案全部化解,成為全區率先實現上級交辦案件100%化解鄉鎮,打造起新形勢下社會治理的“藍村樣板”。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