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山東沂水縣:喜事新辦得民心,婚俗不再“窮講究”

潘俊強

2020年07月01日09: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細“繡花”,群眾滿意度增加(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③)

 

     核心閱讀

  為加強和完善社會治理,各地進行了許多探索:有的出台婚俗改革指導意見,對彩禮、婚車、喜宴等提出倡議,減輕群眾人情負擔﹔有的在改造老舊小區時,廣泛征集意見,妥善解決居民的不同需求﹔有的將垃圾分類減量寫進村規民約,讓村裡環境變美了,游客變多了,群眾腰包變鼓了……通過精細治理,讓環境更美麗、生活更舒心。

  婚禮習俗咋改革?

  彩禮隨禮都變少

  不比排場負擔小

  彩禮包了1001元,不收村民隨禮﹔喜宴訂了8桌,不設流水席﹔租用6輛普通轎車,沒有租豪華車﹔沒有燃放禮花……前不久,在山東省沂水縣馬站鎮鞠家旺村,鞠增玉、劉敬偉夫婦結婚,嚴格按照沂水縣婚俗改革的要求舉行婚禮。“喜事新辦,我們和村裡的鄉親們都卸下了人情包袱。”鞠增玉說,婚禮熱鬧,花費卻少,沒有硬撐門面、講排場,沒有因結婚負債,婚后生活輕鬆無負擔。

  “沂水婚俗改革,倡導喜事新辦,減輕經濟負擔,避免了人情債越積越多。”鞠家旺村村支書於長江深有感觸地說。如今,在馬站鎮,不光是鞠家旺村,其他鄉村的群眾也正逐漸接受這樣的喜事新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但一些地方婚嫁成本越來越高,給群眾帶來不小的負擔。“在農村,以前村民結婚,常常比誰家婚禮排場大,誰家花錢多。”於長江說,“拿隨禮舉例,你給我200元,到時候我要還300元,甚至有的動不動給千元以上,別人給這麼多,自己還少了讓人瞧不起。”

  於長江也和鎮上的干部一起調研過。他們發現,多數群眾對互相攀比的婚俗都頗有怨言,但誰也不願意首先站出來反對,尤其是貧困戶和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對此更是苦不堪言。

  “婚俗改革倡議喜事新辦,帶來文明新風。”於長江說,倡議書、明白紙一發到村,村民們舉雙手贊成。

  提倡不要彩禮或少要彩禮,彩禮一般不超過1萬元,不過咱村提倡1001元,寓意千裡挑一﹔在婚車使用上提倡不超過6輛,不租豪華車﹔在喜宴安排上提倡隻讓雙方親戚參加,每桌500元左右﹔在隨禮上提倡不超過200元,困難戶、老年戶隨禮不超過50元……於長江早已熟記婚事新辦的要求,村裡有人家要結婚,他都要提前去宣傳,去做思想工作。

  鞠增玉結婚那天,於長江早早就去幫喜。作為該村紅事理事會會長,在做好喜事新辦服務的同時,他還要引導、監督,及時勸導制止一些有違婚事新辦要求的不文明行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1日 第 15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