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医保100%全覆盖,职工大病“二次”报销高达90%

“十三五”济南医保体系、待保机制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1年02月04日14:13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2月4日电(逄鑫珊)4日上午,济南市新闻办召开“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第 16场新闻发布会,济南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济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医疗保障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济南全面完成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探索实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列入国家试点,建立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指导保险公司推出了“齐鲁保”商业健康保险,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为补充的保障体系。济南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627万增长到802万,增幅为28%;基金年征收规模从104亿元增长到154亿元,增长了近50%。

全面实现医保市级统筹。整合市本级、济阳、章丘、平阴、商河以及原莱芜等六个不同的统筹区域的医保政策,涉及职工医保98项、居民医保52项。实现了全市参保范围、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信息管理“六统一”。“同城不同策”“待遇不一致”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逐步建立重大疫情救治费用保障机制。疫情期间,济南将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留观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建立基金预付机制,会同市财政部门,向济南市定点医药机构预付医保基金10.5亿元,确保患者不因报销政策贻误治疗,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资金周转影响救治。全年为用人单位减轻缴费负担37.5亿元,为4766家中小企业缓缴2.7亿元。

全覆盖、一体化的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大病预防精准到位。2019年,济南在全国首创将癌症早诊早治纳入医保支付,选取了省内癌症发病数位于前列的肺癌、食管癌、胃癌等5种癌症作为试点,对高危人群通过低剂量螺旋CT、胃镜、肠镜等项目开展筛查,目前已诊察6700人次,发现胃肠道腺瘤、肺结节等阳性指标1450余人,早期癌症21人,均得到及时治疗,有力推动了癌症高发人员早筛查、早诊治、早康复。

门诊常见病待遇进一步优化。制定阶梯化、差异化报销政策,助推分级诊疗,济南市选择二级以下医院作为普通门诊统筹定点的参保职工,占全部签约人数的85.1%。社区医院普通门诊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80%,普通门诊诊疗项目报销范围由534项扩大到1800余项,降低肿瘤放疗、高精度CT等102个诊疗项目的个人自付比例,济南市81万余人享受待遇,减轻个人负担3.8亿。

重大疾病患者负担明显减轻。开创性实施了职工大病“二次报销”政策,对一个医疗年度内个人累计负担过重的参保人,由统筹基金给予二次支付。2019年,将职工医保大病“二次”报销比例提高20个百分点,最高达到90%,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至1万元,取消最高报销限额。政策施行一年来,为群众减轻负担4.3亿元。

慢病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济南市开设慢病管理专区,解决群众多窗口跑路、长时间排队等问题。线上,为患者提供慢病续方、医保结算、药事服务、送药上门、健康管理等“一站式”诊疗服务,逐步实现从线下就诊到线上复诊的分流。目前已在千佛山医院、省中医、市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试点。

失能半失能家庭照护负担进一步减轻。在山东省率先实施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职工承担90%的护理费用。截至目前,累计为1.9万余名失能、半失能参保人报销费用3.15亿元。据统计,济南市800余名重症失能患者转入护理院享受专护待遇后,每天平均治疗费用由1260元下降到220元,降幅达82.5%。

医保扶贫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济南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建立完善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参保实现100%全覆盖,大病报销起付线由1.4万元降低至5000元,取消了封顶线,报销比例最高达到了85%,使用大病保险特药不设起付线,实行医疗再救助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为9.6万人次贫困人员“一站式”报销各项医疗费用7.6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全面减轻。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