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青島1月6日電 1月6日上午,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作為青島市“十三五”成就巡禮第12場新聞發布會,本次發布主題是“十三五”時期青島市優化衛生健康服務情況。
青島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專職副局長趙國磊,青島市衛生健康委疾控處處長楊軍,青島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處長許萬春參會並接受採訪。
“十三五”時期,青島市積極推進健康青島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19年,全市孕產婦死亡率7.22/10萬,嬰兒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大場中心衛生院防止眩暈及卒中聯合義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青島市衛健委供圖)
醫改:醫藥負擔減輕,分級診療見成效
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深化。2016年以來,青島市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改革聯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等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並以此為突破口,同步完善財政補償政策,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動態調整、醫療費用增長聯合調控、公立醫院績效綜合考核等機制,引導和規范服務行為,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與“十二五”時期相比,全市公立醫院醫藥費用增幅降至10%左右,下降5個百分點﹔藥佔比降至30%左右,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佔比降至23.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性收入佔比提高到30%以上,運行活力和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年8月發布的全國三級綜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中,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和市立醫院綜合績效分別位居全省同類醫院第一名和第四名,佔全省獲得A+成績醫院數量的1/3。
分級診療機制不斷完善。推動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深入開展,青島市首創將一體化醫療服務共同體(醫共體)拓展為構建一體化健康服務共同體(健共體)。6個區(市)被確定為全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區(市),實現涉農區(市)全覆蓋,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位,青島市成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省級試點市,已建成由縣級醫院牽頭的18個縣域健共體。市內四區規劃布局了13個城市醫聯體網格,已建成4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醫療集團)、31個鬆散型城市醫聯體、73個專科聯盟、113個遠程醫療協作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部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群眾少跑路,逐步實現“首診在基層,大病不出區(市)”的分級診療目標。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預檢分診護士仔細測試患兒體溫(青島市衛健委供圖)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漸完備,安全有保障
疾病控制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組建青島市預防醫學研究院。在全省率先落實疾控機構編制標准,編制數增加790名。基礎設施穩步提升,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7個區(市)實施了疾控中心新建、改擴建。實驗室裝備投入穩步加大。市級配置移動P2+實驗室,10區(市)均建立P2實驗室。醫療機構疾病監測模塊和疾病預防控制子平台建設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
公共衛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疫情發生以來,累計出動流調力量4.2萬余人次,規范管理和治療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191人,尤其是大港疫情處置中首次在冷鏈產品外包裝中分離到新冠活病毒,被國家肯定為全國冷凍食品行業相關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典范。建設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啟動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設。2020年疫情初期,以省、市、區(市)18家定點醫院、36家發熱門診為主,構建青島市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進入秋冬后,按照“四早”“四集中”原則,進一步織密救治體系,形成1家市級定點醫院、4家入境隔離人員救治醫院、5家備用醫院、6家入境專用發熱門診、44家發熱門診以及181家基層發熱哨點診室在內的網絡。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開展工作,截至2020年12月,累計收治確診病例131例、無症狀感染者60例,除1例因基礎疾病死亡外,其他病例均得到有效治療。加強手足口病、腎綜合征出血熱等“基層傳染病防控示范基地”建設。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保持在90%以上。成功申請第四輪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率先在全國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二劑次水痘疫苗。建成200余家智慧接種門診,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持續在90%以上,免疫規劃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慢性病、地方病防控不斷深入。成功創建4個國家級慢病示范區、4個省級慢病示范區,西海岸新區獲得2018年全國十佳慢病示范區。2020年11月青島市成功創建首批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市。建立健全碘營養水平監測網絡,並對兒童、孕婦等重點人群實施碘營養重點監測,達到國家消除碘缺乏病標准。
血液管理能力穩步提升。確定財政專項資金2741.5萬元,用於搭建青島市血液物聯網平台,實現了血液採集、制備、庫存、運輸、交接、臨床使用全過程智能監管,醫療機構臨床獲取血液時間由20分鐘縮短到1分鐘,血液報廢率為零。該平台是國內首個以城市為單位搭建的智慧血液管理平台。2019年,啟動獻血屋建設工作,建設一批標准化、現代化、合法化的獻血設施,利用兩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新設、更新13座獻血屋並納入了市辦實事項目。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高。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強化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健康促進區(市)實現全覆蓋。建成一批健康促進醫院、學校、社區、企業、機關等場所。建成區(市)級以上健康教育基地22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6個。建成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匯集專家470人,其中64人入選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建成社區(村)“健康大學堂”127處,廣播電台開辦“健康大學堂”節目,組織專家錄播“健康大學堂”精品課程82講,聯合新聞媒體開設健康教育專欄12個。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六進”活動,每年組織健康教育活動千余場次,編發健康科普文章萬余篇,印發健康教育宣傳材料百萬余份,受教育群眾數百萬人次。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由2017年的16.12%上升到2020年的24.38%。
衛生健康領域執法規范化能力不斷提高。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完善的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體系,創新性開展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雙隨機抽查、醫療機構“3+1”監管、二維碼監管等工作,衛生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全市行政復議、訴訟、聽証程序案件大幅下降,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在歷年國家、省、市優秀案卷評選中多次獲獎,案卷質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積極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國家衛生鎮街達到19個,佔比達到20%,省級衛生城市和衛生鎮街實現全覆蓋,省級衛生村達到3075個,佔比達到51.85%。制定下發了《青島市創建國家健康示范城市三年攻堅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健康城市創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在全市開展了“病媒生物防制示范街道”“滅蚊達標小區”創建活動,樹立了13個病媒生物示范街道和66個滅蚊達標小區。全面推進控煙行動,每年舉辦重點公共場所控煙培訓班2期,培訓人員600余人。積極開展無煙環境創建活動,2020年創建“青島市無煙示范機關”397個。
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建立了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的“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處置科學、運轉高效”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形成了上下對應、門類齊全的市級衛生應急預案26個,醫療衛生機構預案1286個,預案體系更加健全。建立了“黨政牽頭、部門聯動、社區動員、全民發動”的應急響應機制。組建了四大類10支333人組成的市衛生應急救援支隊,全市共有各級衛生應急救援隊伍158支,各類專家1300人。建成2家省級、6家市級以及15家區域性城區全覆蓋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大力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五進”活動,市民應急行為素養和第一響應能力明顯提升。
空中立體救援實現跨城搶救。(青島市衛健委供圖)
醫療衛生服務:就醫更方便,救治更高效
醫療資源配置持續優化。2016-2019年,青島市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34張增長到6.3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97人增長到3.98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3.12人增長到4.30人,三級醫院數量由16家增加到28家,優質醫療資源得以擴容。建成市立醫院東院二期、青大附屬醫院東院二期等一批醫療項目。出台《關於加快建設一流醫療中心城市的意見》,青島市被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布局。引進建設清華大學附屬青島醫院、青島世福蘭斯醫院等高水平醫院,醫療衛生資源布局進一步優化。加強區(市)級醫院以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平度市人民醫院、城陽區人民醫院、黃島區人民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
基層醫療衛生基礎不斷夯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經費從52元提高到74元。在省內率先全面推開隨訪數據自動採集和取消紙質健康檔案,建設市級基本公衛數據中心和監管平台,強化項目質量控制和績效的智慧化監控。創新電子病歷同電子健康檔案的互通,拓寬信息採集渠道。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構建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三高共管、三級協同”醫防融合慢病服務模式,免費向簽約“三高”患者提供7種基本藥物,減免藥費165萬余元,65萬人次受益。2020年三高共管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基層衛生人才隊伍進一步充實,聯合省內醫學專科學校率先在全省啟動鄉村醫生合同制管理和定向培養。將鄉村醫生基本藥物補助標准提高一倍,達到每月1000元以上,落實老年鄉村醫生補助政策,累計向1.9萬老年鄉村醫生發放生活補助2.9億元。推動基層能力提檔升級,全市4044家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達到省標准。
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改善。健全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共建成市級質控中心52個,區(市)級質控中心187個,二級以上醫院預約診療時段精確到30分鐘以內,提供移動支付等“一站式”結算服務。布局重點疾病防治康復體系建設,31家胸痛中心、23家卒中中心、17家創傷中心、41個癌症規范化病房、17家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9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通過評價。將院前急救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市辦實事,共新增75個急救單元,達到177個,急救半徑縮短37%,急救單元覆蓋密度列全省第一,城鄉一體化院前急救網絡體系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開通省內首個“空中120”項目,啟動青島市急救中心航空醫療救援運行服務項目,2架新型H135直升機並入青島市院前急救網絡體系,已實施航空醫療轉運6例。推動非急救醫療轉運工作,出台《關於開展非急救轉運社會化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2019年11月,服務全省的“96120”號碼上線,累計提供服務超過1.5萬人次,安排82車次參與公共衛生事件等應急處置。
“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建成青島市區域診療“一卡通”平台,平台通過網站、手機APP、微信服務號等渠道為居民提供預約挂號、診療信息推送、檢查檢驗結果查詢、排隊叫號查詢、第三方支付、健康知識科普等服務,二級以上醫院號源均可在線預約。根據青島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38家醫院開通“互聯網+發熱咨詢門診”,免費提供線上咨詢服務,已累計服務4萬余人次。全市累計建成互聯網醫院36家,累計網上配送藥品22298盒。建成市級“互聯網+區域影像診斷平台”,接入16個診斷中心,互聯網診療服務持續改善。制定印發以惠民便民 “四個一”、智慧診療“六板塊”、綜合監管“三系統”、平台支撐“三保障”為主要內容的《青島市智慧醫療工程建設實施方案》,讓看病就醫更方便,醫療救治更高效,監督管理更全面。
城陽區棘洪灘街道37°母嬰關愛中心探索多元托育服務。(青島市衛健委供圖)
重點人群服務:精准施策,惠及老幼
婦幼保健能力顯著增強。建立了以婦幼保健機構為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為基礎、以大中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為支撐的服務網絡和婦幼健康構架。建立健全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全面開展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實行重點人群高危專案管理。建成市、區兩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16個,新生兒(兒童)救治中心9個。婦幼保健特色專科建設不斷加強,獲得國家級孕產期、更年期特色專科2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與重點專項2項,省級孕產期保健特色專科2個。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覆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兒童早期發展全周期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構建起 “一中心十平台”的出生缺陷防治青島模式。創新婦幼健康宣教模式,在婚姻登記處設立11個婦幼健康宣傳驛站。“十三五”時期,全市孕前優生項目目標人群覆蓋率均達100%,產前篩查率均達96%以上,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新生兒聽力篩查率均達99%以上。
創新推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在全省率先出台《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率先建立托育機構登記備案具體規則。大力推進普惠托育機構建設,全市共篩選儲備了超過40個托育項目,其中8個區(市)政府的12個項目成功申報國家項目試點,獲得中央支持資金920萬元,新增普惠性托位920個。開展示范性托育機構創建活動,全市遴選12個市級示范性托育機構。指導城陽區創建示范區,啟動“關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撫育項目,為 2400余個0-3歲育齡家庭提供了管家式精准服務﹔設立0-3歲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服務周邊社區及企業育齡婦女共計3400人次﹔打造高、中、低多元托育服務模式,滿足差異化需求﹔推動“智能網絡”建設,搭建智慧照護系統平台。目前,全市已有133個托育機構完成登記,68家機構提報了備案材料,14家機構完成備案,1所托育機構成功獲評省級普惠性托育示范機構。
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陸續出台了《青島市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等7個市級養老醫療政策文件,先后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山東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市。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護照”管理,每年組織65歲以上老年人口免費查體一次,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76.4%。因地制宜實施了六種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推進“醫、養、康、護”一體化服務,建成“醫中有養”機構93個、“養中有醫”機構186個、“醫聯結合”機構67個、“養醫簽約”機構39個、“兩院一體”機構10個、“居家診療”機構490個。截至2019年底,六種服務模式共為廣大老年人提供醫養服務400余萬人次。在全國率先推開社會化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每年籌措近3億元購買服務,發展了700多家護理機構,累計支付資金約26億元,8萬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受益。
職業病防治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健全市-區(市)-鎮街三級職業健康監管網絡,上下聯動,提升整治效果。每個區(市)至少有1家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轄區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有針對性開展監督執法,從源頭上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重點行業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91%,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達到96%,醫療衛生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97%,新發塵肺病病例年均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市校共建“青島大學青島醫學院”,新增6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市衛健委供圖)
可持續發展:重人才,抓學術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補貼辦法,出台《青島市衛生健康人才引進和培養補貼暫行辦法》,大幅度提高補貼標准。五年來,深入挖掘以才引才潛力,帶動相關專業領域人才來青共謀發展,累計引進或柔性引進106名高層次人才。借助線上線下招才引智名校行,組織駐青、委直屬、區(市)和民營等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赴國內重點城市開展招才引智雙選會及校園招聘,提前鎖定優質人才。發揮行業引領優勢,聯合委直屬、區(市)、市直單位所屬醫療機構共同開展公開招聘工作,形成集團化聚集效應。共計招聘各級各類人才6453名,其中,碩士、博士和副高級以上人才2192名,本專科人才4261名。
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實施重點學科和人才培訓項目,財政每年投入3000萬元進行滾動支持,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成國家級重點專(學)科1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2個﹔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108個。55個學科進入學科百強榜單,入圍數量位居全國計劃單列市之首。深入實施醫療衛生“三優工程”(加大引進優質醫療機構、優勢醫學學科、優秀醫學人才力度),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十三五”期間,與美國休斯敦醫學中心、邁阿密癌症研究所、加拿大渥太華心臟病院等開展相關合作。
中醫特色治療(青島市衛健委供圖)
中醫藥服務: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遴選公布15個市級中醫綜合診療中心,開展緊密型中醫醫(健)共體建設,在即墨區、西海岸新區打造省級中醫緊密型醫共體典型。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4個。完成膠州市中醫醫院恢復重建。率先在國內組織開展國藥坊建設項目,打造30個國藥坊。建成國醫館155個、精品國醫館60個,中醫特色村衛生室100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立中醫藥適宜技術免費網絡培訓推廣平台,培訓人數3000余人。全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91.8%的社區衛生服務站、91.6%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所有鎮街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加強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青島市的差異性中醫藥醫保支付、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外埠中醫專家存案、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指導等4種改革模式被認定為全國首創,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納入可復制可推廣的經典案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建成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級名中醫工作室4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30個、省級中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1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6個。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設立傳統醫學分論壇,全力構建青島市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新平台。創新中醫醫院服務模式,開展“送湯藥上門”“中醫上門”服務,全市累計送湯藥44.3萬劑,受益群體達6.8萬人次。開展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共有19個門診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日間病房管理實行限額結算,為患者節約費用1284萬元,節約醫保基金1725萬元。
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實施“中醫藥人才攀登計劃”,全市現有岐黃學者1名、全國優秀臨床研修人才9名、省名老中醫1名、省名中醫24名,柔性引進包括1名院士、10名國醫大師在內的88位省級以上知名中醫藥專家,實現了青島市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質的飛躍。注重強化基層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育,全市共培養省級基層名中醫29名、市級基層名中醫50名,2個國家級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落戶青島市。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新培育國家級繼承人4名、省級繼承人12名。實施中醫專家存案和中醫診所備案制度,累計存案外埠中醫專家216名,備案中醫診所201個。
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建立青島市中醫藥產業項目庫,推動上海國藥北方總部落地市南區,實現知名藥企總部落戶青島市“零”的突破。打造11個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4個中醫藥旅游基地。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入選全國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即墨區玫瑰小鎮(靈山“花香藥谷”)獲評首批“山東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開展“養生保健進萬家”活動,年受益群眾達3萬多人次。開展65歲以上老人中醫體質辨識調養指導和0-3歲兒童中醫調養指導等服務。打造11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成16個養生保健基地(治未病中心)、188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8家藥膳特色餐廳組成的養生保健服務網絡,推動中醫藥群眾化。(子木)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聽取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黨組,省紀委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黨組工作情況匯報﹔聽取省委常委和各黨組書記關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情況匯報 1月7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詳細】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