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园与保护区的不同?
公园是保护的延伸,是价值阐释的平台。文化公园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效提升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化应用水平。
国家文化公园常常建立在巨型文化遗产、大遗址的广阔空间内。以大运河为例,其南北跨越了10个纬度,全线涉及8个省市。如今,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沿岸最基层的村镇。局部与整体之间,保护与体验之间,需要“骨骼”与框架。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这意味着,国家文化公园应具有开放、共享的格局;社会公众可以进行真实、完整的价值体验。
以申遗为起点,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征:具有鲜明的公共资源特点,带有开放的热情、磅礴的气度并提供广阔的文化地理环境。这就促使各地的规划者,不仅要阐释好自己局部的文化要素,还要“瞻前顾后”形成串联统一的文化氛围;既要建设好“点”,更要有意识地规划好“线”——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体验,意味着长时间、长距离的反复“丈量”。“丈量”非常可贵,展现着文字难以比拟的可信力量。对沿线各地的每个运河文化公园来说,不能只想赢在“点”上,否则就有可能输在“线”下。
具体来说,如果把国家文化公园视为一个宏大的世遗文化传播平台,要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应包含两个基础性阐释要素:“博物馆”方法和“遗产小道”方法。前者以“点”的形式阐释价值;后者通过串联,保持文化遗产空间的整体与统一。(齐 欣)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详细】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为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详细】
韩正: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记者齐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6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