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建党百年足迹 网络名人山东行】稀土催化开辟东营点“土”成金道路

2021年05月13日19:26  来源:鲁网
 
原标题:【追寻建党百年足迹 网络名人山东行】稀土催化开辟东营点“土”成金道路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形象生动地道出了我国稀土资源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可以与石油媲美的战略资源,稀土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从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到导弹、雷达、潜艇,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等多领域,成为新材料制造和新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被称为“万能之土”。

  5月11日,“追寻建党百年足迹——网络名人山东行”采访团走进位于东营市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走进稀土这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却又相对陌生的领域,在深入了解稀土应用之后,不禁惊叹于其在东营的蓬勃发展。

  抢抓机遇 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卡脖子”问题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工信部支持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由天津大学牵头,联合潍柴动力、云贵集团、威孚高科、国瓷材料等八家稀土汽车催化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成立的、国内唯一的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2019年8月落户东营,同时加挂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催化材料分会牌子。

  走进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稀土资源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打铁还需自身硬’,为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卡脖子’,攻克我国自主汽车催化产业存在的短板技术、空白技术,保障汽车产业链安全,打破国外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为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做支撑,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的成立立足于构建学术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新型研发创新体系。”研究院副院长李增明为大家介绍道。

  采访团一行实地参观了稀土催化在发动机尾气处理方面的作业原理,以及催化剂的运用原理。网络名人@洪源被稀土催化技术深深吸引,“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的建立,充分实现了产业结构内循环,促进了东营的高质量发展。”

  稀土催化让99%以上的汽车尾气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汽车尾气催化,只是稀土催化应用领域之一,它可以催化汽车尾气的反应,使尾气99%以上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李增明介绍说。

  研究院以稀土催化技术创新及高端应用为研究范围,一期将主攻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实现国六突围、国七布局,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的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二期主攻工业废气治理等固定源催化;三期主攻新能源催化,打造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已成功协助潍柴实现气体机后处理催化剂贵金属减量,年节约采购成本近20亿元;突破了BASF柴油机后处理SCR催化剂专利壁垒,为2021年7月1日实施的柴油机国六赢得发展空间;填补了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思想的后处理系统数字化仿真设计国内空白。

  稀土资源全面、高效和平衡利用,将推进新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这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科学意义。网络名人“七年环球”期待稀土催化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能更快一些。

  “以院带园” 打造企业、产业“双领军”

  研究院在全省率先推出“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与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系统规划、同步建设、一体推进,打造闭环运营体系,实现稀土催化关键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双融合”,领军企业和领军产业园区“双领军”。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区占地567亩,作为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的实践应用平台,集中摆布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计划3—5年内建成“小而精、小而强”的稀土催化产业技术转化示范基地,年产值160亿元、利税20亿元。目前,产业园已进驻总投资33亿元的7个项目,其中,年产3000吨高性能氧化铝、3000万升/年蜂窝载体、1000吨/年铈基储氧材料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000吨/年车用脱硝分子筛材料、1500万升/年催化剂封装等3个项目即将动工。(殷会丽 边兴珂)

(责编:郑浦丽、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