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思考

朱 磊

2021年04月06日17:43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疫情这场大考中,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首当其冲,凸显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实践表明,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建弱,基层治理就弱。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为从党建视角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引,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着力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推动实现党的领导上下贯通、纵横一体,集聚快速动员、快速行动的强大组织力。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基层社会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的关键,必须着力加强。要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推动为街道社区赋权增能减负,明确街道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基层治理的主责,赋予街道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等,配齐配强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机构和力量,提升街道整体治理能力。要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落实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服务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建强社区党组织,推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感情融洽在基层。

着力严密基层党组织体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党的各项工作需要基层党组织去落实。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基层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有助于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力量服务下沉,从而把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到最小单元。要合理设置小区党支部,明确党员楼长、党员中心户,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要强化保障,建好小区“红帆驿站”,作为党支部服务群众、办公活动场所,保障运转经费。要建立服务机制,党支部成员开展工作“六必访”、居民服务“六必到”,收集社情民意,提供便民公益服务,定期组织“居民说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通过实现小区有支部、有阵地、有经费、有志愿服务、有协商共治机制“五有”要求,引领优化治理服务,形成在小区党支部领导下,各方共同参与的居民小区治理体系。

着力增强基层工作力量。社区工作者处于基层治理的最基层、最前沿,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社会稳定提供保障。要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选用管育全链条发力,真正把政治过得硬、群众信的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优秀党员选拔上来。要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面配齐配强,健全3岗18级薪酬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拓宽职业发展通道,使社区工作者有为有位、受社会尊敬。

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推进社区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科技支撑”,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区域化信息平台,构建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推行“O2O线上线下同步”“马上办、网上办”,实现群众反映问题快速办结。要整合各部门微信公众号,统一汇入“12345”服务热线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民意诉求解决机制。要建设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推动“街呼区应”向社区、网格延伸,健全“网格呼叫、街区响应、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提升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

着力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合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疫情防控实践启示我们,必须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把居民组织动员起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要深化机关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收集民声民意,解决群众诉求,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要推动“红色物业”融入社会治理,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下的物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基层治理合力。要推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要教育引导群众,在党组织主导下,把热心群众、志愿者组织起来,健全居民自治、民主协商机制,让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打造基层治理的幸福同心圆。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