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胶州湾海星泛滥:经科学捕捞已有效缓解

本报记者 侯琳良 李 蕊

2021年03月25日09: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胶州湾海星泛滥致渔民经济损失

经科学捕捞已有效缓解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海域部分养殖区海星泛滥,造成渔民经济损失,引发广泛关注。经调查,此次海星暴发主要集中在胶州湾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区。据粗略统计,海星密度达到平均每平方米50个,受灾面积约10万亩,预计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

此前,有专家指出,海星泛滥可能是受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为何发生变化?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侯旭光表示,可能存在两大宏观因素。

一是极端气候导致水温上升,带来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水温对海洋生物种群产生影响,海星在适宜温度下大量繁殖,而捕食海星卵及幼虫的鱼类数量减少。缺少天敌的情况下,海星幼体成活率提高,海星进入成年后,能捕杀它的天敌便很少,只有海鸥和海獭偶尔来捕食。同时,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为活动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海域污染。水产养殖加重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新的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捕食海星卵及幼虫的天敌生长。“不过,海星泛滥的原因,目前都处于推测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侯旭光说。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管理保障中心研究员林治术介绍,胶州湾是贝类养殖区域,海星主要捕食双壳贝类、海胆、牡蛎和海葵等,胶州湾底播的牡蛎、蛤仔等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为海星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环境基础。2007年,青岛也发生过海星泛滥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养殖区。

如何有效解决海星泛滥问题?相关负责人说,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捕捞。海星暴发期间,青岛市允许渔民在特定海域人工潜水采捕,必要时允许渔民在养殖区内围海底布设大网目地笼网进行诱捕。

在青岛市红岛渔港码头,一名渔民告诉记者:“最近两天,我们能捕捞到的海星数量大幅减少。前段时间,我们最高一船能捕捞4000多斤,现在只能捕到1000多斤。海星收购价从4元涨到5元多了。”

“现在,海星市场销量好,批发商整船订购,有时供不应求,有效缓解了海星泛滥的情况,海星密度已经大幅下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对养殖区及外围的海星生物量进行持续监测,科学评估海星影响,建立海星灾害科学处置长效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5日 第 16 版)

(责编:郑浦丽、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