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学者谈“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起好步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单菁菁

2021年03月08日10:15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政府工作报告》就“十四五”和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十四五”的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干?《政府工作报告》怎么看?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部分专家学者谈谈看法。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重要领域,也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之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十四五”时期,要更好统筹推进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从国土空间的要素构成看,要立足人与自然耦合系统,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国土空间的资源禀赋看,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继续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提升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富集区等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从国土空间的开发模式看,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为抓手,推进集聚、集约和节约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从国土空间的治理手段看,要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划定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