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十四五”:“七大工程”构建陆海统筹立体交通体系

2021年02月25日15:52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2月25日电(宋翠)今天,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该市交通运输领域将重点实施航空拓展、铁路提升、公路完善、水运复兴、轨道成网、枢纽融合、路网优化七大工程,加快项目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培育打造国际性枢纽城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建设交通强省,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样板城市,这些都为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带来新的更大发展空间。”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福林在会上介绍说,强省会,交通是基础、是先导,必须率先强起来。全市交通运输以打造交通强国样板城市为抓手,全面构建“三大网络”、打造“六大体系”,努力实现两个“123”,即聚力建设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直连直通、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建设绿色畅通、国际一流的城市交通网“三大网络”;聚焦打造立体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创新智慧的现代交通体系、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可靠灵敏的运输安全生产体系、规范有序的现代治理体系六大体系,在开辟新增通道、强化交通网络、提升枢纽功能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样板城市,打造“123”客运通达网:省会经济圈内实现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实现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实现3小时通达;建成“123”物流网,省内一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对交通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高,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和通行能力全国领先。

“强化互联互通,增强省会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姚福林表示,面向省会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统筹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共建共享。

“十四五”期间,按照“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推进”原则,省会经济圈“1+6”城市将实施交通重点工程110余个,总投资7900亿元,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交通有力支撑。

打造“轨道上的省会经济圈”。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一环十一射”高铁网,推动省会经济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省会经济圈7市高铁互联互通,圈内一小时通达,加强与“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高铁衔接,形成沿黄“一字型”高铁大通道,济南到郑州从4小时减少至只需1.5小时,到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都缩短一半时间。

建设外联内畅的高效公路网。按照“贯通、加密、扩容”的思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提前谋划连接省会经济圈内德州、聊城、泰安、淄博、滨州等各市的“高速大四环”,构建“四环十六射”高速公路网,路网密度跃居全国前列。

加快黄河流域通道建设。强力推进跨河桥隧建设,今年齐鲁大桥、凤凰大桥、济泺路穿黄隧道等工程将建成通车,加快济泺路隧道北延、G104黄河大桥复线桥等新一批桥隧。全部工程建成后,济南跨黄通道将达到26个,实现数量翻番,在沿黄城市中居首位。

构建一核多级区域机场群。高标准建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建成国际最高级别的4F机场,打造成为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优化完善机场航线网络布局,建设连通性好、直达性高的空中大通道。

打造绿色现代黄金水道。建设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加快小清河复航工程和济南港建设,加强与沿线港口战略合作,打造省会经济圈绿色、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便捷高效流动,更大范围带动和引领产业聚集、资源配置和城填化建设,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责编:宋歌、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