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借力 塑强做优 奋力谱写黄山馆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年01月19日12:55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近年来,龙口市黄山馆镇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契机,突出党建引领,聚合产业、文化、人才等多元要素,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矢志打造独具特色的“古驿黄山馆、和美新家园”,成功跻身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高标准承办了烟台市美丽乡村现场观摩会。

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增强乡村振兴“引领力”

筑牢夯实“强阵地”。以支部建设标准化、学习教育规范化、党员服务常态化“三化合一”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双星联创、双联双诺等制度,保证支部运行规范有序,建好“桥头堡”,最大化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功能。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的总体思路,统筹做好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对 7 个支部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扩能”,配齐软硬件设施,丰富活动功能。新建成的驿东社区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在发挥原有作用的基础上,赋予其镇级部分服务功能,采取全开放式办公,实施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设有综合服务大厅、戏曲驿站、舞动驿站、党员大会议室等 14 个厅室,着力打造“高效、热情、周到”的为民服务新标杆,成为党支部活动的坚强阵地和温馨的党员群众之家。

优化提升“举旗人”。创建“ 红驿? 黄山馆”党建品牌,推出红心引领、同心筑梦、初心融合、凝心助力、重心攻坚“五心”版块,与全镇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让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骨干队伍在党建品牌的牵引下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率先在全市开展党员集体政治生日活动,654 名党员走进“机关党校”忆初心、践使命,让党员这个党组织中“最小的细胞”时刻迸发活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镇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村级“两委”干部主动牵头,812 名村级党员每人划分一块“责任田”,51 名机关党员干部每星期到 1 个村集中整治,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营造出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良好局面。

锤炼锻造“实干家”。坚持以实干、苦干的奋斗姿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干事创业、奋力拼搏。在违建拆除工作中, 聚焦拆违不拆心,广大党员干部冲在先、干在前,带着最强的责任、最真的感情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72 处、2.4 万平方米违建顺利拆除。聚焦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本领不放松,经常性组织外出学习观摩、招商引资,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风电、新材料磨具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上马”,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群众增收创造了更多机会。

让资源在一线融汇,集聚乡村振兴“助推力”

因势利导壮大产业元素。借势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整合土地资源, 科学划片、一体推进,实现示范片区打造与群众致富增收双促进。引导各村集体对接域内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格润富德农牧科技股份两大农业企业,将闲散、撂荒土地进行整合,探索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型农业企业”合作经营模式, 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抱团发展,镇域共建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9 个、联合社 1 个,入社村民可获得“每亩地 400-600 元保底分红”+“企业支付收益的10%-15%二次分红”收益,还可优先到产业项目务工获取工资收入,有效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9 个行政村集体年均收入达到 10 万元以上。

守正创新涵养文化元素。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开展“乡村记忆”工程,深入挖掘馆驿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孝德文化资源,对各村古文化、古树、古宅、古物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一条连接 7 个村、长约 10 公里的民俗旅游观光带;对辖区内徐镜心故居进行扩展,打造农耕文明展示基地,实现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有机融合;创建志愿梦三角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二十四孝贤”、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让“孝、仁、忠、义、礼、信、勤”的传统美德化于心、见于行。同时,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将黄山馆镇打造成集度假休闲、 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

外引内育激活人才元素。持续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作用,着力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组建“招才引智”专班,与企业建立双向沟通联络机制,每年常态化走进科研院校、 企业开展招引工作,先后柔性引进来自中国工程院、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的 5 名高层次人才和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研究所研发团队,深度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兴企、科技兴农。鼓励在外人才参与家乡建设、 服务家乡发展,搭建青年农民创业园,先后有 5 名乡贤返乡创业、3 名青年人才创办农场。同时,全力做好内部挖潜文章, 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力促进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

让成效在一线彰显,夯实乡村振兴“保障力”

在强化服务支撑中壮根基。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 科学统筹各项保障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 力”。聘请专家团队进行总体规划,广泛征求机关干部、人大代表、乡村贤达、法律顾问等意见建议,对 30 余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安排领导干部包项督查施工质量,保证创建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利用村内空闲民房建立“雷锋驿站”,在路边墙体、水塔绘制风情彩绘,收集石块打造诗词墙,利用竹竿、秸秆编制草编工艺品、篱笆等,做到“取之于乡、用之于乡”,浓厚乡风乡韵,留住乡愁。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严格按照流程对每项资金“精打细算”,统筹用于绿化工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景观节点打造等,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在强化宣传推广中树亮点。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广度,有力提升镇域知名度。对内,配齐配强宣传队伍,推出《驿读》杂志专刊,升级“红驿?黄山馆”微信公众号,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全方位宣传域内工作动态,让全镇群众了解并主动参与创建美好家园,实现思想统一、力量凝聚。对外,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大众网、凤凰网、农村大众报、烟台日报、仙境烟台等10余家媒体平台,累计发表100余篇介绍黄山馆镇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报道,多次在外举办特色产品展示推介会,邀请网红达人直播宣传,镇域形象得以有效外树;同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举办摄影大赛、宣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各类文娱活动,充分展示黄山馆风土人情,让古驿小镇充满时代活力。

在强化督导考核中促落实。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农村工作考核办法》,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任务,让村级干有方向、做有抓手,考核结果作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资金奖补、财政转移支付、评先树优重要依据,倒逼村“两委”干部担当作为。建立“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和“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不定期到现场查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强化问题导向,以发现、整改问题为切入点,做到第一时间认领、第一时间整改、限时反馈办结,利用微信工作群时时汇报调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构建“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进行。(曲玲玉 王欣伟)

(责编:宋歌、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