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苑 | 弘扬中国气派的匾额文化,引领文化自信的艺术潮流

张仲亭

2021年01月15日10:23  来源:东岳客
 
原标题:艺术苑 | 弘扬中国气派的匾额文化,引领文化自信的艺术潮流

匾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一种优秀文化,匾额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历史底蕴。然而,匾额应用和发展的长期停滞导致优秀文化日渐流失,匾额文化的无序恢复也可能有损其时代生命力。有鉴于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该重视弘扬中国气派的匾额文化,以期引领文化自信的艺术潮流。

认清匾额文化的历史意义、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

匾额书写着历史。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早出现匾额的时间是汉高祖六年,萧何题写“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自是以后,匾额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地理到经济、文化,题匾挂匾形成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民国文献中就留有城乡“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描述。有关匾额的历史佳话更是广为传颂,清代紫禁城乾清宫正殿就高悬着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匾额文化并非局限于国内,而是影响着整个东亚文化圈,韩国、日本的许多名胜古迹上也不乏以汉字题写的匾额,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展显了华夏风采。匾额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符号,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故事。

超然楼 欧阳中石题 图片由荆向海提供

匾额诉说着道德。优秀匾额的文字内容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人文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德,持久散发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正能量。中华美德、古训名言通过匾文书写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认知,时刻指导着国人的道德实践。匾额文化还担负着民间旌表的特殊使命,文献中可以看到匾文表彰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内容,有些匾额镶于牌坊屹立于通衢达数百年之久,成为一方百姓引以为荣之物事,其精神嘉勉功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匾额内容是中华道德的具象载体,匾额文化承担着传续道德的重要作用。

黑虎啸月 张国英题 图片由张国英提供

匾额彰显着艺术。匾额集书法、雕刻、漆艺与装饰艺术于一体,各种艺术形式通过匾额得以融会贯通。匾额文化最为凸显的就是书法艺术,富含人文意蕴的嘉言古训通过正大气象的书法展现出来,观者在仰视之中体悟庄重,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之下被传统美德所感染。不同内容的匾额通过不同风格的书法进行展现,观赏匾额就是品读书法,若匾额处处可见,则书法亦随地可瞻。一块匾额的制作,从选题到书写,从雕刻到装饰,参与者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在匾额揭幕的那一瞬间,它的历史意义、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都将昭示于世、濡化于人。

正视匾额文化的传承困境和创新难题

匾额文化的传承弘扬刻不容缓。由于历史原因,匾额文化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现代人对于匾额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对匾额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缺乏深层认同。不会读匾、看不懂匾导致各种尴尬事件,面对这样的文化之殇,世人怎能不为之痛心。缺少了匾额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名不符实的,到处充斥的电脑字体让一个城市单调乏味,城市同质化、艺术低俗化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匾额文化的流失。面对日益消逝的匾额文化,有责任的文化学者应该勇于担当,破解匾额文化的传承困境,重新建立匾额文化的社会基础。

老泉茶楼 李福增题 图片由李福增提供

匾额文化的开拓创新亟待行动。匾额文化的传承不是照搬历史上的典故,而应该在历史经验的映照下寻求与新时代相融合的创新途径。曾经,一些人也试图对匾额文化加以传承,但他们要么完全局限于历史上的思维定势,要么为了创新而不守规矩随意创造。匾额文化的开拓创新就是为了让其重新焕发生命力,让其再次走进公众、走向家庭。照搬历史的做法只能是保存匾额文化之形,而不能得其精神要义;不守规矩随意创造的做法也会损害匾额文化本身的庄重性和纯粹性。所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同时坚守传统才是匾额文化复兴的正途。

完善匾额文化的弘扬策略和践行途径

2014年,“欧阳中石书中华美德古训展”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美术馆举行。先生是书法大师,一直坚持不办个人书展,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八十六岁高龄之际,举办了这个书法展。现在回想起来,先生此举颇有深意,其用意正是想通过书法艺术展现传统美德和古训名言,就是想把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奉献给社会、服务于群众。中央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指示,国家也出台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系列文件,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责任继续前人的事业,做好匾额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拓创新。弘扬匾额文化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该探索完善匾额文化的弘扬策略和践行途径。在此,我谨提出以下倡议。

首先,增强各社会主体传承匾额文化的责任意识。政府方面,文旅工商部门在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商业网络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匾额的应用推广,教育和宣传部门在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时应该为匾额文化的普及提供条件。社会方面,工商企业在营造企业文化时要注重添加匾额因素,社区和家庭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也可以尝试应用匾额。只要各方协调联动,我们就可以通过匾额丰富我们的城市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进而打造出一张张靓丽的匾额名片。

文忠园 荆向海题 图片由荆向海提供

其次,呼吁有一定水平和资质的书法家为社会为人民创作出雅俗共赏、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以适应匾额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一些适应匾额文化发展需要的书法创作和展演活动,把书法作品的创作、展出和销售同匾额文化的传承弘扬结合起来,使匾额文化得到书法艺术的坚实支撑。书法支撑着匾额,匾额美化了城市,人们通过匾额认识一座城市的同时也就能够了解到它拥有的书法家,也就能够了解到一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和艺术水准。

臻鹿泉大舞台 张仲亭题 郭元金摄

最后,建立匾额文化传承发展协会,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匾额文化的有序发展。我们可以号召有关匾额文化的各方面学者和艺术家,围绕匾额创作过程的一系列环节开展研讨会和工作坊,挖掘匾额文化的历史资源、开发匾额文化的现实价值、丰富匾额文化的成果形式。努力把匾额文化打造成为城市名片,让匾额应用形成风尚,进而营造一个有关匾额的文化圈、艺术圈、产业圈,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进路中寻求匾额文化的新生。

文化自信是社会进步的深层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匾额文化不失为一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形式。从匾额文化做起,以书法艺术为支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座城市的艺术气质必将会焕然一新。

(张仲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责编:郑浦丽、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