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应急”一线风采|大河之上抒写应急担当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在改革中砥砺前行

2021年01月04日14:32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践行黄河战略,迈向黄河时代。立足济南,站在更大的区域格局中谋划定位与使命,既是济南作为中心城市应有的担当,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2019年3月22日,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在大格局中找准定位,树立“大安全、大应急、大联动”的观念,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三条主线,逐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立机制 搭稳应急管理“四梁八柱”

建局之初,市应急管理局就确立要以宽肩膀勇担重任,以先手棋布局落子,着眼新时代应急管理新要求,客观研判应急管理新形势,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力求实现应急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

一年多来,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探索建立起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应急指挥机制、应急协同救援机制、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机制、军地协调联动机制等机制,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和接报处置等制度,应急值守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健全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科学、迅速、有序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前提保障。目前,济南市已编制了完备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起以总体预案为核心,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重点企事业单位预案、重大活动预案为基础,覆盖多层级、多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

重精准 打出监管执法“组合拳”

9月1日上午,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来了一队人马,他们中有市安监支队的执法人员、安全专家、人大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座谈、看资料、查现场、反馈、督导整改等流程“一气呵成”。这是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开展的一次“执法开放日”活动。

针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区县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弱、行业安全监管不到位等“老大难”问题,济南市应急管理局设立“执法开放日”,邀请新闻媒体、企业界政协委员,全程监督、指导安全生产执法过程。

同时,济南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各级执法力量,打破原有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2+2”(在全市范围开展2次异地执法检查、在执法力量薄弱的功能区开展2次“下沉式”执法检查、在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较落的区县开展2次“帮扶式”执法检查)执法活动。今年1至10月份,全市范围内已执法检查企业8303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6955条,联合检查次数位居山东省第1位。

市安委会办公室也积极发挥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的作用,综合运用约谈、警示、通报、考核等手段,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随之,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夏季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未成年人防溺水、危化品道路运输、反“三违”、企业“四项制度”落实、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专项督查密集展开,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夯基础 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我们小区有住户家里着火了,赶快来救火!”伴随着急迫的求救声,历下区建新街道社区应急救援站的队员迅速赶到失火住户家中,扑灭了着火的抽油烟机和窗户。询问失火原因,住户称做饭时到别的房间接电话,时间一长忘记了正在燃烧的炉子,引发了火灾。如果不是应急救援队员及时赶到,后果无法预料。

挪开砸车的树、捅掉马蜂窝、救助走失的宠物,撤下炉子上烧干的锅……一年多来,济南通过试点建设社区应急救援站,为社区居民的安全生活干了不少“抬腿就到、伸手就帮”的事。救助家中失火、处理线路自燃、清理高空坠物更是应急救援队员的看家本领、必备素养。

2019年,济南在历下区试点建成20个社区应急救援站,形成了“1分钟接报、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救援体系,实现了“打早灭小、快速救援”的目标。通过一年多的运行,社区应急救援站已成为老百姓身边的第一道安全防火墙。今年,市政府将应急救援站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专项建设奖补资金400万元,不断加大全市建设社区应急救援站地力度。目前,22个社区应急救援站已建设完成,总数达到42个。

济南社区应急救援站

抓队伍 锤炼应急救援拳头力量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是改革发展对应急人提出的新要求,能否解决好“人”的问题成为关键,打造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以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采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将散落在全市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的应急装备、应急力量整合起来,组建起涵盖专业救援力量、社会救援力量、民间救援力量,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社会精准参与、军地密切协同”的救援新机制。

迎战“利奇马”台风、紧急处置山火、为患病儿童开辟空中绿色通道、处置山体滑坡等重大应急战斗中,都有“应急铁军”坚强有力的身影。

强融合 建立应急管理“一幅图”

改革与创新,从来都是相伴而生互为依托的。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在工作中掀起了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新热潮。

“一旦发生灾情,指挥员随时知道救灾队伍在哪里、物资在哪里、装备在哪里、专家在哪里,有利于迅速决策,第一时间开展施救。”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介绍。

依托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图像传送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现场通过180部可视化对讲视频、语音模块结合自组网系统可与单兵头戴式摄像机、无线对讲、无人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实现跨网络,跨地域互联,将现场音视频画面通过单兵装置自组网传输到前方指挥平台,可对突发事件实现快速处置,实现救援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零距离”处理和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直升机救援

广宣教打造宣传教育“新阵地”

本着“一人受教育、全家都受益、社会共进步”原则,8月12日上午,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与济南老年人大学、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七兵堂应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安全知识联合宣教意向书》,并设立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出多责于一岗的安全宣教“济南做法”。

“安全生产月”期间,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围绕“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的主题,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了 “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行动、应急救援演练、安全宣传五进、天天学应急等丰富的宣教活动,对提高全社会本质安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质效创新开展行政许可“云审查”

针对疫情期间企业的审批需求,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创新开展“云审查”服务,着力解决疫情期间新上项目无法现场审查的难题。

“云审查”,就是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环节、不同要素的相关参与方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对不需要实地勘查的项目进行审查。“应减尽减、能减则减”,压缩了办理环节,提高了办理速度,最大限度便民利企。2月24日,在疫情防控最严格的时期,济南市应急管理局采用“云审查”模式,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圣泉集团高端电子化学品项目的安全审查,确保了企业正常开工。截至发稿,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共对56个建设项目进行“云审查”。

“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对我们的项目进行审查,也没有想到在这种非常时期,应急管理局能为企业提供如此便捷高效的服务。”一家尝过“云审查”甜头的企业负责人说。目前,该做法作为服务民生、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长期坚持并广泛推广。

除了“云审查”,济南市应急管理局还对落户济南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等行政许可实行精准服务,一企(项目)一方案,优化审批流程,全程高效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云审查”服务

制规划推动物资储备和产业发展

应急物资是应对安全风险的有力“武器”。多一份应急物资保障,就会多一道安全屏障。

为准确掌握全市应急保障到底“要多少”“有多少”“产多少”,济南市着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纳入2020年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任务之一,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为此,济南市应急管理局牵头编制了全市日均消耗医用防护物资需求清单、库存清单、防护物资生产(销售)企业清单。

围绕“三张清单”,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加强了实物、产业和协议三项储备。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制定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市级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并督促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按照7天到10天的储备量,各区县不少于1个月的储备量,不断厚实自备应急物资储备基数;协调市工信局规划、引进、壮大一批具有强链补链作用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分门别类建设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加快推进平阴应急装备产业园、商河防疫物资产业园建设,实现应急物资储备“本土化”;与中石化山东济南分公司、中国中丝集团、稳健医疗集团等企业签订应急物资代储协议。同时,将各区县应急物资代储协议单位纳入全市“应急物资虚拟库”,实施统一管理调度,确保关键时刻“为我所用”。与“三项储备”一同推进的,还有向社会发布的《济南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大河奔流,浩荡向前。拥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在千年古城渐已形成,磨砺以须的济南应急也必将在大潮中倍道而进。(图/文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责编:宋歌、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