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青島藍谷,在世界坐標中尋找“定位”

2020年06月09日17:19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青島6月9日電(孫林)3000多公裡綿長海岸線,16萬平方公裡蔚藍國土,蘊藏著山東向海圖強的夢想。波濤成頌,碧海傾城。山東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進一步開闊視野看海洋,全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發展勢頭強勁。

就在閉幕不久的全國兩會上,“發展海洋經濟”再次被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而在山東的“橋頭堡”,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被明確列為青島“經略海洋攻勢”2020年作戰目標。

藍谷全景

擔當:發起海洋攻勢,助推海洋強國

向東,向北,向大海。8年前,一處定位於中國唯一海洋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在青島落下棋子,她被賦予了一個詩意而響亮的名字—“青島藍谷”。從此,肩負著助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使命的她,在黃海之濱舒展著日益豐滿的羽翼。

伴隨著山東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出台了一批高含金量的“硬核”措施,標志著山東海洋發展從戰略規劃階段正式轉入全面實施階段,也為青島藍谷的發展啟動了“新引擎”。

2018年6月12日,那是一個載入青島藍谷史冊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首站就來此視察,對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科研、海洋經濟作出重要指示。

牢記殷殷囑托,隻爭朝夕乘勢而上。“總書記親臨青島藍谷視察后,我們把藍谷的目標定位由原來的‘青島藍谷、中國藍谷’提升為‘世界藍谷’。總書記的要求和囑托,我們一定牢記在心,一定不負重托,全力以赴把藍谷建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努力為海洋強國戰略作出我們藍谷人的新貢獻,加快實現總書記強調的共同夢想。”即墨區委書記、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書記張軍表示。

打造雙向互濟、內外聯動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島未曾改變的夢想。從去年以來,“海洋攻勢”深入人心。勇當“海洋攻勢”的主陣地,青島藍谷發揮海洋科技和產業優勢,構建高端研發機構和人才高度集聚、海洋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海洋戰略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金融資本等要素活躍流動的藍谷發展新生態。

全國海洋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協同發展示范區、全國經略海洋的旗幟樣板和全球海洋創新的戰略高地……這些,都成為青島藍谷一路高歌猛進的動力和方向。

國家深海基地

魅力:聚焦海洋創新,建設科技新城

位於黃海之濱、鰲山灣畔的藍谷擁有世界四大溫泉之一的海水溴鹽溫泉,森林覆蓋率達56%,PM2.5常年個位數,基因生而優良。地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前沿地帶、山東半島城市群、青煙威協同發展的聯絡中樞,地鐵、高速、機場、港口織就的陸、空、海立體快循環交通脈絡,給這片443平方公裡的魅力之谷又增添了后天馳騁的“跑道”。

這裡有中國唯一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在逐步成為全球七大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之一﹔這裡有國家深海基地,是中國唯一、世界第五個海洋探測、技術支持和設備研發基地,是“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的母港﹔這裡有大洋鑽探船,將成為我國深海資源勘探開發與大洋科學研究的“大國重器”……

這裡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峰會,是國際海洋峰會的頂級盛宴﹔這裡連續四屆舉辦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全面展示國內外海洋科技發展最新成果﹔這裡連續三屆舉辦國際海洋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全球超過600個創新創業項目參與……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燕-L”長航程水下滑翔機無故障運行141天,續航裡程3619.6公裡,刷新了國產水下滑翔機連續工作時間最長和續航裡程最遠記錄﹔海檢集團主持編制的國家標准《海洋工程裝備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要求》正式發布,填補了國內以海洋工程裝備腐蝕控制工程生命周期為對象的綜合性應用指導標准的空白﹔中船重工725所深海腐蝕試驗深度從表層海水延伸至深海3000米以下,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青島國信集團和中船集團北船重工正式簽約,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

23個“國字號”科研平台的扎堆,國際交流活躍,讓它有了敢於沖刺“中國藍谷”、“世界藍谷”的十足底氣。放大重大科研平台的集聚效應,打造開放創新合作平台,藍谷的優秀“解題思路”受到國務院的通報表揚。

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近年來,藍谷的城市功能也在逐步完善。青島19中、嘉峪關小學藍谷分校、山大附小及幼兒園正式啟用招生,山大附中今年啟動建設﹔醫學巨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已落地開工,連同國家級沖浪訓練賽事基地、國際水准水上摩托賽事基地、沖浪體育公園、港中旅海泉灣度假區、銀座新天地等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實現產業、城市、生態、文化相互滲透、一體發展的生態智慧型城市新區。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活力:瞄准雙招雙引,提升硬核實力

發展海洋產業的著力點是招商,這一點,青島市早已找准穴位。

據統計,2019年,藍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7%﹔新簽約項目投資額和數量分別增長30%和48%﹔各類人才增長33.3%。今年一季度,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2%﹔新簽約項目投資額和數量分別增長236.5%和880%,成為青島市海洋領域“雙招雙引”的樣板地。

對於制勝“秘籍”,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肖焰恆認為是在實戰中堅持了市場化、平台化、生態化的三個導向,在體制機制上予以創新突破,按照“管委會+公司”模式推進功能區改革,構筑“6+8+3”的雙招雙引作戰體系,建立藍谷與即墨區協同融合發展機制,並做了一套量身定制的“作戰”方案。在這套方案中,有指揮部、產業五戰隊和22支分隊,大家在總指揮的率領下分工配合、協同作戰,“攻山頭、炸碉堡”。

建設海洋強國,產業發展必須強。按照“藍色、高端、新興”定位,藍谷構筑起以信息、海洋生物、海洋技術及裝備三大產業為主導,以眾創服務、高端服務、金融三大產業為支撐的“3+3”產業體系,建立以加快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為主體,以科技、人才、金融政策為配套的“1+3”政策體系。

以海洋技術及裝備產業為例,藍谷以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中船重工725所、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智能航運先行示范區等項目為龍頭,帶動海洋技術裝備相關產業集聚,成為中國海洋工程技術裝備科技支撐力量。

而在海洋生物產業方面,以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威剛生物科技、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為依托,以智能超算耦合生物實測的篩選體系,構建起鏈接上游基礎研究和下游產業化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在信息產業方面,以超算升級、華錄山東總部基地等項目為龍頭,加快超算與海洋大數據深度融合,推進藍光存儲應用產業化,形成“孵化、研發、服務”三維一體的綜合型大數據產業示范平台。

在眾創服務產業方面,引進斯坦福青島研究院、OceanWe國際海洋創新工坊、國信藍谷孵化園等一批眾創服務項目,輔之以240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構建起從“眾創空間”到“孵化器”再到“專業產業園區”完整的孵化服務鏈條。

在高端服務產業方面,落戶中國唯一的海洋領域技術轉移平台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集聚啟迪海洋創新中心、聚信匯智知識產權加速器等一批科技服務項目,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要素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完善科技服務鏈條,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

向陽紅09蛟龍號

開放:培育成長沃土,廣攬天下英才

筑起藍色海洋強國夢,關鍵在人才。“搞活一座城”,更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

對於高端精英,藍谷向來求賢若渴。全職或柔性引進院士、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泰山系列人才等各類高端人才6000余人。

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產業“興才”、環境“留才”的人才體系,不斷擴展著藍谷的“朋友圈”。產出了“海燕”萬米級水下滑翔機等一批原創性、戰略性、集成性成果,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可燃冰開採、水下滑翔機、溫差能發電、波浪能發電已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培育孵化了山東小巨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海舟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海洋科技型企業。

青島藍谷頂尖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獲得2019年度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導力最高獎——Ambassador獎,並同時被授予AGU Fellow,是AGU歷史上首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也是首位成為AGU Fellow的中國海洋學家。依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初步匯聚了一支2200余人的人才隊伍。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涉海精英人才等優勢要素的集中聚集,為藍谷源源不斷注入“裂變”因子。

山東大學(青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等23家高等院校在藍谷設立校區、研究院或創新園。山東大學(青島)將打造一批高端學術和技術創新研究機構,構建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匹配的協同創新平台,成為山東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先行區和全面綜合改革的試驗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國際科教新城分為北航青島校區和北航科技園兩個板塊,逐步開辦航空航天、材料科學、智能制造等7個專業,成為北航除北京外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鳥瞰藍谷

向海發展慢不得,慢了就要被動落后﹔向海發展也等不得,等待就會錯失良機。要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慢不得,等不起,藍谷更需要真正敞開胸懷,融入大江大海。在習近平總書記海洋強國戰略思想和“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在世界坐標系中尋找清晰的“定位”,用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用狠抓落實的責任擔當,向祖國和人民奮力書寫著一份向海而興、建設海洋強國的優異答卷。  

(責編:孫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