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蓝谷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构筑“大海洋、一盘棋”

2020年06月02日18:40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青岛6月2日电(孙林)向海而兴,逐梦深蓝。山东省提出要大力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再造一个“海上山东”。

作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C”位城市,打造双向互济、内外联动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岛未曾改变的梦想。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被明确列为“经略海洋攻势”2020年作战目标。

“要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加快海洋科研及成果转化流程再造,统筹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面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有着清晰而长远的认识和判断。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动力源,产业是着力点。如今的山东青岛蓝谷正在从创新资源集聚期向产业发展期迈进,趟出一条用平台思维做乘法、生态思维创环境、政府在前引导、市场紧跟发展的“海洋攻势”2.0版。

优生态:以平台思维共享资源新组合

6月1日,山东青岛鳌山湾畔,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如期举行,43家海洋科技领域的院所与企业“牵手”结盟。这是青岛蓝谷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的生动实践。

联盟内联了蓝谷入驻单位,外接了区外相关优质资源,涵盖创新平台、重点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资源,搭建了立足青岛蓝谷、辐射全市全省全国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平台。

“内联”促进了蓝谷院所间、院企间、企业间的联合创新、产学研对接以及产业链协作。联盟成员青岛糖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10余人的小微型企业,却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脑苷脂与鞘磷脂的公斤级合成,为世界化工巨头荷兰DSM供货,这得益于其与同在蓝谷的山东大学的深度合作。

“蓝谷的院所资源、专家资源很好地赋能了企业发展,今天发起的联盟正好解决了很多企业寻求院所合作时‘找不到路、敲不开门’的困境。”尝到甜头的公司总经理曹学峰深有感触。

“外接”则推进了更广泛的要素整合,是对蓝谷现有资源的有益补充。据统计,联盟现有成员链接的国内外顶级大学、重量级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组织就有近300家,其中不乏欧美顶尖研究机构、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以及行业龙头。

外部资源的链接正在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上市公司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在青岛校区内共建环境技术研发中心的同时,在蓝谷落地了全资子公司。航天科工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合作基础上,在蓝谷落地了航天时代(青岛)海洋装备科技公司,海洋重力仪项目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6000万元。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平台化思维的工作思路,蓝谷的海洋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成为新时期蓝谷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器。”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表示,联盟成立后,将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蓝谷大循环为主体、区内区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蓝谷海洋创新资源从“聚合”走向“聚变”,构筑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充分发挥蓝谷助力海洋强国战略的“科创大脑”作用,加速推进海洋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创环境:用生态思维厚植创新沃土

从去年以来,“海洋攻势”深入人心,海洋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寻求科研转化方面的新突破,青岛蓝谷按照功能区去行政化的定位要求,本着“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的思路,积极提高服务能力,有效补位市场,为蓝谷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搭建形成有力支撑。

上接天线抓链接。蓝谷管理局改变“打法”,一方面,主动登门拜访科技、工信、工商联等部门,链接全市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区域协同,联合即墨区相关部门制定协同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工作方案,链接即墨大后方的产业优势。重点推进建设集人才、院所、企业、仪器为一体的海洋科技资源线上共享平台,加快“院校与园区”“院校与企业”“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各项合作。仅海洋仪器设备共享一项,就得到园区院所的大力支持,拟共享设备价值超过7亿元。

下接地气抓服务。蓝谷积极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提高协同性”要求,深化流程再造,建立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项目需求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出台了《加强服务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暂行办法》,建立服务专员制度,深入每个院所和企业做信息员、调研员、协调员、服务员,同时局领导“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为各主体牵“红线”。

一方面,从供给端解决科研成果“有得转”的问题,深入高校院所征集梳理了 300余项可转化成果;另一方面,从需求端解决科研成果“接得住”的问题,先是逐一对接蓝谷700余家准科技型企业,确定210家重点企业进行滴灌式精准培育,协同即墨区科技等相关部门建立规上高企数据库, 1-5月份蓝谷区域内技术合同登记额6700万,其中企业横向登记额5800万,同比增幅41%。

投融资对接会、科技政策宣讲会、产学研对接会层出不穷,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重点,一个活力十足、富有成效的良性创新创业环境正在蓝谷形成。

壮产业:让市场思维向新动能要效益

刚刚过去的一年,山东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朝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精准发力。青岛蓝谷也在由创新资源集聚期大踏步向产业发展期迈进,树立鲜明的成果导向,让市场论英雄,从宏观上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活力,从中观上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从微观上提升涉海企业的盈利能力。

找准穴位、靶向发力。蓝谷充分发挥资本对创新合作的助推作用,引进14家银行机构,23家创投风投机构,设立总规模120亿元的6支基金;对接引进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清泰联信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补齐了科技机构多而服务机构少的短板。

转换路数、改变打法。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与大工青岛研究院、启迪海洋创新中心合作,构建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创新端和需求端。以市场化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引进高校院所突破身份限制, 通过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合法合规成立产业化平台公司,将市场化引入院所,创新驱动,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新动能。

坚定不移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向着星辰大海出发,青岛蓝谷将继续吹响向蓝色海洋进军的号角,用辛勤汗水与智慧心血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责编:邢曼华、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