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市委書記張術平代表: 抓牢實體經濟促“六穩”

2020年05月25日08:34  來源:東岳客
 
原標題:煙台市委書記張術平代表: 抓牢實體經濟促“六穩”

張術平,煙台市委書記,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抓牢實體經濟促“六穩”

山東團代表張術平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復雜的形勢,山東煙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山東省委的統一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以新動能增長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體系,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做好“六穩”工作的關鍵是將實體經濟牢牢抓在手上,以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煙台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壯大“八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先進結構材料和生物醫藥2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新材料、高端化工、海洋牧場、醫藥健康4個省級“雁陣形”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新興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

今年,煙台還將加快構建優良產業生態,研究制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的意見》,推出引領性、操作性強的具體支持政策,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取食品加工、海工裝備等優勢產業集群進入國家級行列,確保先進結構材料和生物醫藥兩大產業集群產值全年增長10%以上、“十四五”末達到兩千億元以上。

煙台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是一座因工業而興的城市,制造業佔據了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為此,煙台明確建設制造業強市目標,謀求由制造向“智造”轉變,實現制造業全省領先、全國一流、全球知名,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圍繞建設制造業強市、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煙台將主動融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主動融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突出產業優勢和發展特色,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全力加大創新型市場主體培育力度,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重點扶持,爭取年內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同時,加快建設重大創新平台,加強與“中科系”“高校系”“國際系”合作,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爭取年內新增國家和省級創新平台30個以上。整合資源、提升功能,集中力量推進煙台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做好總體規劃設計工作,確保年內啟動建設。

培育產業集群,筑牢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煙台將做大做強“2+4”產業集群,即先進結構材料和生物醫藥2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材料、高端化工、海洋牧場、醫藥健康4個山東省首批“雁陣形”產業集群,推出引領性、操作性強的具體支持政策,爭取食品加工、海工裝備等優勢產業集群進入國家級行列。積極培育創新型市場主體,年內將新增隱形冠軍、瞪羚、獨角獸等企業50家以上,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500家。

深度經略海洋,打造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特色。在海洋牧場建設上繼續領跑全國,啟動實施深水網箱“建設計劃”,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10萬畝,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牧場示范之城。在海工裝備制造上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支持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巨濤重工等骨干企業創新發展,研發制造更多像藍鯨1號、2號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國重器”,帶動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向國際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在涉海項目建設上全力突破,加快推進中國東方航天港、海上世界、海陽核電大型海水淡化等重大項目建設,以高質量涉海項目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突破“四園兩區”,豐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載體。年內統籌推進煙台國際招商產業園、中韓產業園、中日產業園、中德新材料產業園和山東自貿試驗區煙台片區、煙台綜合保稅區“四園兩區”建設,實現一體化建設、協同化發展、差異化招商,打造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戰場、穩增長抗下行的有力支點。

澎湃“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素。加快培育煙台西部沿海智造走廊和東部科創走廊。煙台西部沿海聚集兩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個全國百強縣市,域內即將形成空港、海港和德龍煙鐵路貨運中轉站、濰煙高鐵客運周轉站和城市軌道交通旅客換乘站“兩港三站”的綜合交通優勢,這裡企業集中、產業集聚,是現代制造業的重要板塊,將按照高端、高質、高效的發展方向,加快聚集創新主體,主攻高端裝備、綠色石化、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建設西部沿海智造走廊。東部沿海科教資源和人才集聚優勢明顯,將重點發展高等教育、科技研發、高新技術、文化創意等為主導的創新經濟帶,加快引進一批科創平台和高層次人才團隊,逐步形成東部沿海科創走廊。

突出投資拉動,用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抓手。充分發揮重大產業項目的投資拉動作用,聚力攻堅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特別是“新基建”項目。搶抓國家“新基建”等政策紅利集中釋放的窗口期,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快布局、快速破題。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