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大代表張貴民:加大創新性人才培養 推動 “智慧化” 生產轉型

2020年01月22日15:21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山東省人大代表張貴民:加大創新性人才培養 推動 “智慧化” 生產轉型

人民網濟南1月22日電(宋翠)“我建議加強培養計算機、機械自動化儀表等與智能制造、“聯網互+”相匹配的人才,以滿足產業轉型的需求。”21日,山東省人大代表張貴民、魯南制藥集團董事長張貴民接受記者採訪表示。

近年來,醫藥行業政策頻出,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魯南制藥始終堅持以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全面創新破解各種發展難題,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企業實現了較好的發展。在2019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0強榜中位居山東省第六位,在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排行榜中列25位。這得益於企業主動進行的企業轉型升級。

“新舊動能轉換企業是主體,越早越主動”。 張貴民介紹說,近幾年,魯南制藥投入20多億元,進行車間的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建設。如貝特25車間一條生產線上隻有5個人,95名職工的車間,年可創造產值30億元,人均產值達3000萬元。車間生產人員比國內同類生產線減少三分之二,生產效率提高3倍以上。目前,企業所有生產車間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半自動化,企業也逐步由傳統的手工制造業轉變為智能工廠。新時代藥業創新能力及系列新藥產業化建設項目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名單。

生產“智慧化”的轉型迫切需要相匹配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對此張貴民建議,在人才培養上,相關高校、企業培訓也要“轉型升級”。

對此,張貴民建議,一方面高校要改變辦學方向。隨著生產智能化的推進,需要培養更多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所急需人才,比如自動化、儀表方向、IT人員、互聯網銷售等綜合性、交叉性、實用型人才。

同時,加大企業內部培訓,對減下來的富余人員進行轉崗、分流,選拔有提升能力的人員去新建車間工作,選拔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去全時空客服中心、互聯網銷售。

“突破人才瓶頸、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的要求是,人才和生產要‘轉型升級’,人才結構的調整要跟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張貴民表示,魯南制藥始終把培養和造就人才作為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圍繞企業轉型升級和戰略規劃要求,不斷完善和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優化人才結構,多渠道引進專業人才、多專業打造技術團隊,最大限度發揮人才集群優勢,激發創新創效活力。

企業很注重高端產業領軍人才團隊建設,不斷引進高科技人才。聘請陳芬兒院士為公司首席科學家,聘請廖萬清院士、陳凱先院士、黃璐琦院士為公司院士工作站的特聘專家。今年,又有清華大學的3名生物學博士加入公司,人才高地優勢逐步形成。

記者了解到 ,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藥健康”新業態發,近年來,魯南制藥打破了醫藥企業的傳統營銷模式,成立了互聯網銷售部,在天貓、京東開設旗艦店,成立24小時客戶服務中心,打造“互聯網+醫藥健康”平台及客戶服務體系,構建一個全新的消費者需求、體驗和服務的生態系統。2019年互聯網總銷售收入是2018年的4.13倍、是2017年的20倍。一批“互聯網+”創新性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責編:聶俊穹、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