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劍指高質量,啃下“硬骨頭”

2020年01月17日09:11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劍指高質量,啃下“硬骨頭”

又逢一年省兩會,正是攻堅奮進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滿懷豪情與期待,帶著沉甸甸的議案、提案和意見、建議,會聚一堂,共商大計,共話發展。

2019年,工作落實年。山東聚焦聚力八大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一些趨勢性、關鍵性重大變化。

2020年,重點工作攻堅年。唯有敢於啃“硬骨頭”,敢於蹚“地雷陣”,頭拱地、向前沖,才能讓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實。

濟南市槐蔭區區長朱玉明代表,去年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抓項目中。盤點一年收獲,他對統籌穩增長與新舊動能轉換頗為感慨:“全年簽約過億元的項目83個,協議引進資金9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15%。這些項目讓新興產業擴容倍增,隨著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23個進駐項目陸續開工,我們的醫療康養產業正強勢崛起。”

今年,槐蔭區已確定省市區三級大項目153個,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實現項目快速落地,還存在金融環境不完善、土地等要素資源制約等突出困難,必須以攻堅的姿態加快突破。”朱玉明說。

山東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漢斌委員認為,我省各地去年“雙招雙引”成效顯著,但具有決定性、帶動性的巨型項目還是偏少。“建議省裡加大要素資源統籌力度,多招引世界500強等重大項目,以其為龍頭,補鏈強鏈,帶動若干項目、企業‘星羅棋布’,形成一個個產業集群。”

破解高質量發展瓶頸制約,關鍵在制度創新,核心是流程再造。

去年,新泰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對596個進駐事項進行標准化梳理和顆粒化拆分,通過“一窗受理”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佔比達99.9%。新泰市市長趙書剛代表介紹,新泰去年全年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49.7%,以流程再造優化營商環境仍是今年的改革重頭戲。

深化改革,就是要勇於自我革命、打破利益藩籬。2019年,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在54家試點單位全面鋪開,撤銷工作機構近七成,去行政化改革讓開發區真正“活起來”。

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代表講了一件事:濱州在4個開發區進行改革試點,推行全員崗位聘用制,所有人員全體起立、參與競聘。僅高新區就有109名員工落聘,5名干部在原局長崗位上退居副職或輔助崗位。濱州還在全省率先實施跨縣區園區整合,北海經濟開發區就與無棣縣經濟開發區、魯北高新區、新海工業園整合為“一區四園”。

機制一活,全盤皆活,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源頭活水。2019年,山東能源集團跑出國企“倒計時”改革的“加速度”。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位民委員介紹,他們已有14戶企業完成混改任務。旗下的盛隆公司由棗礦、馬鋼兩家國企和民企沙鋼共同持股,形成“三足鼎立”的股權結構,

“國有資本、民營機制”,釋放創新潛能,企業人均利潤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獨立焦化企業第一名。

“從資產規模看,山能証券化率還不足5%。今年,我們要拿出最優質的煤炭、醫養健康產業推動混改上市,力爭實現資產証券化率達到40%。”李位民說。

經濟發展質量高不高,企業是晴雨表。前不久,由杰瑞自主研發制造的7000型電驅壓裂橇成功下線,並順利通過測試。這是全球第一台7000型電驅壓裂橇,是杰瑞在裝備研發領域又一次領先於全球同行業的重大突破。在剛剛公示的山東省“勇於創新獎”先進個人名單中,煙台杰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杰代表光榮上榜。

“未來杰瑞將持續攻堅,走出一條從油氣勘探開發到裝備生產制造,再到工程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讓企業更具抗風險能力。”孫偉杰說。

去年,令人矚目的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青島成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成為港口集團貫穿全年的發展主線:全力爭引全球前20大船公司在山東港口開航線、升運力,全年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位;2019“一帶一路”陸海聯動(青島)高峰論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的舉辦,持續放大開放效應……

“今年是重點工作攻堅年,我們將聚焦八大發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圍繞建設‘港通四海、陸聯八方、口碑天下、輝映全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發展願景,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服務、輻射、帶動山東乃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讓海洋真正成為山東的最大優勢、最大資源、最大潛力。”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霍高原列席代表說。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關鍵之年,保持定力、激發活力、凝聚合力,山東高質量發展新嬗變必將演繹得更加精彩紛呈。(大眾日報記者 趙洪杰 李子路 )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