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在全省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立足防大汛抗大災,確保黃河安瀾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在全省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東平湖龐口防倒灌閘,湖水自此向北流入黃河。(方壘 白世玉)
今年秋汛期間,黃河利津段東壩控導現場,防汛人員正在進行投石作業。(李明 王吉祥)
當前,黃河秋汛正值退水期,濟南黃河河務局職工堅守大堤防汛一線,探摸根石。(趙國陸)
遠眺東平湖戴村壩。(曹儒峰 李玉建)
“黃河寧,天下平。”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
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入海口,憑欄遠眺,察看河道水情,詳細詢問徑流量、輸沙量等。他指出,要強化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提升水旱災害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黃河沿岸安全。10月22日,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災,針對防汛救災暴露出的薄弱環節,迅速查漏補缺,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要加強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加大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力度,嚴格保護城市生態空間、泄洪通道等。
山東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完善現代化防洪體系,提高災害應急救援能力,加強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構筑沿黃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穩固防線。
立足防大汛、抗大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今年山東省水旱災害形勢復雜嚴峻,發生多年罕見嚴重秋汛。黃河9天內連發3場編號洪水,來勢洶洶﹔漳衛河兩次發生1997年以來最大洪水﹔南四湖、東平湖多次超警戒水位,全省一度有12座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截至目前,山東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重要湖泊無一出險,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水利工程總體運行平穩。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防汛屏障,確保安全度汛。”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武甲慶說。
“總書記指出,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災,針對防汛救災暴露出的薄弱環節,迅速查漏補缺。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防汛工作指明方向。”武甲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進一步構建完善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提高預報、預警、預案、預演能力,切實增強防范化解水安全風險能力。
探摸水位、記錄水情、安全巡查……10月25日下午,雖然黃河水位已全線持續回落,陽谷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仍在黃河陶城鋪險工段忙碌。面對今年異常嚴峻的汛情,陽谷縣水利、黃河河務、應急等部門組成專班,建立在線水情監測預警機制,24小時巡查堤防,對險工險段除險加固,目前險情已經解除。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是增強防洪能力的有效途徑。今年汛期來臨之前,陽谷縣新改建涵閘347座、橋梁291座,疏浚渠道430公裡,極大提升了防災減災、黃河水高效利用的能力。
“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高於一切!總書記強調,全面提高災害防控水平,守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陽谷實際,切實抓好防災減災、高效節水、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等各項重點工作。”陽谷縣委書記陳波說,“十四五”期間,全縣要完善汛情水情信息通報制度,健全與周邊省市防汛預警監測協調機制,重點建設陽谷縣抗旱水源工程、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陶城鋪灌區配套節水改造等項目,健全“一網二庫三橫四縱”防洪工程體系,確保黃河安瀾、人民安全。
東平湖面,漁船點點,湖邊升起裊裊炊煙。眼前景色,令東平黃河河務局總工程師劉樹軍舒了一口氣。“總書記來山東視察,十分關心黃河防汛,要求確保黃河沿岸安全。我們防洪人員必須扛牢守好‘母親河’的責任!”劉樹軍說,如今,東平湖水位已降至警戒水位以下,水勢總體平穩,防汛迎來階段性勝利。“但防汛工程長時間浸泡,接下來的工作,更要謹慎。”
統籌黃河干支流防洪體系建設,聯防聯控暴雨等引發的突發性洪水,是做好黃河防汛工作的重要內容。東平湖是黃河流域重要蓄滯洪區和南水北調東線重要調蓄樞紐,連通黃河、大汶河、小清河等水系,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意義重大。“防汛抗旱責任重於泰山。”泰安市委副書記、東平縣委書記曲鋒說,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扎實做好防汛各項工作,加快推進金山壩培高加固、清淤擴容、泄洪通道等重點項目,提高“汛期蓄洪、旱季保水”能力,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黃淮海流域防洪體系協同,是提高防洪避險能力的應有之義。漳衛河屬海河流域,流經山東省聊城、德州、濱州等地。10月25日,“90后”小伙、武城縣魯權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職工趙新赫在漳衛新河德州段值守。7月21日以來,受漳衛河上游行洪及強降雨影響,漳衛新河德州段逼近警戒水位。面對洪峰考驗,武城縣黨群一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搶險工作中,趙新赫也是其中一員。
“總書記來山東視察,強調要做好‘防大汛、抗大災’工作。我們年輕人也不甘落后!”趙新赫說,要牢記總書記囑托,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條底線,為堅守黃河安瀾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年秋汛,濱州市濱城區裡則街道聞“汛”而動,機關干部、黨員群眾、志願者近2000人次奮戰一線。“我們基層干部要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嚴格落實上級要求,成為防洪抗汛的堅實力量。”裡則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江濤說,此次防汛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的身先士卒,更離不開廣大群眾全民參與。“我們要認真總結此次抗洪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動群眾力量,為今后做好防汛工作打好基礎。”
“總書記要求做好防汛工作,我們更得守好家鄉!”10月25日,利津縣鹽窩鎮夾河村村民唐文生再次來到臨黃生產堤,看著眼前流量減小的黃河,他舒展了眉頭,說今年雨水大,防汛一開始,縣裡、鎮上黨員干部都駐守在這,日夜巡邏。“我在黃河上擺渡了8年、出海捕撈20多年,是‘老黃河’了。汛期來了,我也加入巡堤搶險隊伍了。守護堤壩,就是守護我們自己的家!”
提升水旱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守護黃河沿岸安全
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強化對水文、氣象、雨情等動態監測和科學分析,是強化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水情預報測報早一點、准一點,就能為防汛抗洪贏得更多主動權。過去水文部門進行水位監測,基本上是用眼看、用手抄。現在依靠遙測水尺、電波流速儀、全自動測船等自動化儀器設備,山東水位、雨量全部實現自動測報,流量自動化測驗達到了70%,既方便又准確,為各級防洪減災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勵我們要進一步做好水文監測工作,為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等貢獻力量。”省水文中心總工程師衣學軍說,作為雨水情預警監測部門,省水文部門將不斷加強能力建設,著力構建覆蓋全面的“空天地”一體化水文監測體系,力爭實現水文全要素、全量程自動監測,切實做到水文數據處理、預測預報和分析評價全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為水旱災害防御提供不可替代的“尖兵”“耳目”作用。
行走在濟南黃河大堤,險工雄峻、備石列陣。從1952年到2020年,黃河濟南段先后進行了4次復堤,堤防工程集“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功能於一體,成為黃河防洪的“水上長城”。1971年參加治黃工作至今,濟南黃河河務局原總工程師李明已走過黃河大堤50個年頭。今年黃河迎來罕見秋汛時,已經退休的李明再度披挂上陣,以流動專家組組長的身份奔走在濟南黃河兩岸。
“‘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黃河人’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作為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除水害、興水利需要持續推進,久久為功。”李明說,作為長期參與治黃工作的“老黃河”,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他最惦念年輕人的成長,希望抓住一切機會向年輕人傳授防汛搶險經驗,讓更多年輕人成為護衛安瀾新的主力軍。
10月1日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以來,省防指組織派出45個工作組、130個專家組赴一線督導,確保各項部署落實到位,組織黃河沿線投入專業人員5000余人、群防隊伍近1.3萬人開展巡壩查險,全力保障行洪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做好防汛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一級調研員王秀中說,省應急管理廳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強化細化防汛責任落實,優化“綜合+專業”防汛工作機制,持續提高短臨預報、洪水預報等預報預警能力,常態化開展防汛隱患排查整改,同時不斷加強省、市、縣防汛專業隊伍建設,優化防汛物資倉儲布局,建立省級和地方儲備相互補充、政府和商業儲備相互結合、實物和產能儲備相互銜接的防汛抗旱物資儲備體系,持續提高防汛搶險救援能力。
今年黃河秋汛來臨之際,濱州黃河河務局堅持“前置主動,預字當先”,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預先投入1000余人專群結合的防汛力量、230台(套)機械設備,部署於各個險點險段,預先落實防汛物資、特別是防汛石料的后續補充工作,掌握了防汛工作的主動權。
“‘提升水旱災害應急處置能力’,這需要不斷加強應急方案預案、預警發布、搶險救援等綜合能力建設。”濱州黃河河務局局長孫明英說,下一步,將統籌推進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提升灘區安全保障。同時,全面提升防汛能力建設,健全完善防汛責任體系,協調推動各項防汛責任制高效落實。抓好多方應急力量的聯勤聯訓、應急聯動,真正筑牢防汛安全的壓艙石。
在人員密集地方發放有關防汛形勢和防洪知識的宣傳單頁,引導公眾提高愛護黃河和防汛意識﹔在危險河段設置警示牌、警示條幅等,提醒公眾注意安全﹔在各新媒體發布涉水安全公告,做好涉水涉河的安全宣傳……每年汛期,東明黃河河務局會通過各種方式開展防汛知識宣傳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防洪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總書記此次視察山東,很關心黃河防汛工作,作為黃河系統基層單位,我們備受鼓舞,也深感重任重大。強化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建設,防汛宣傳教育工作是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將按照總書記重要講話要求,一方面繼續加強防汛知識宣傳教育,一方面積極構建抵御自然災害防線,認真落實好防洪工程建設,提升水旱災害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黃河沿岸安全。”東明黃河河務局副局長梁闖山說。
加強防洪排澇體系建設,筑起城市堅實“裡子”
山東沿黃9市人口及工業設施集中,是防洪的重點。沿黃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關乎沿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挂。
城市防洪工程是百年大計。山東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表示,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沿黃城市群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加強防洪減災、排水防澇等公共設施建設,讓城市不隻有光鮮的“面子”,更有能抵御洪澇災害的實在“裡子”。
“總書記非常關心城市防汛工作。這項工作意義深遠,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王強介紹,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原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用統籌的方式、系統的方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下大雨也不積水,這個沿河公園建得真不孬!”10月25日上午,正在濟南市萬科城小區西側大辛河公園“遛娃”的居民謝洪橋,提起家門口的這個海綿城市項目,露出一臉的“小驕傲”。他說,建設之前,河道存不住水,一到雨季就成了泄洪溝。如今,大辛河裡蘆葦等水生植物茂盛,分級建設的攔水壩下魚蝦成群。
大辛河公園隨處可見海綿元素。“這些步道生態鋪裝全部用透水磚,以碎石層、粗砂層、細沙層替代傳統的混凝土墊層,快速下滲,降雨量在27.7毫米-41.4毫米時,不需要外排。”該項目投資建設運營方中建八局城市運營公司海綿工程項目總經理劉浩東介紹,綠地以下沉式“雨水花園”為主,地下建有雨水收集系統,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對雨水的利用、調蓄、吸納能力,帶來“會呼吸”的城市生活。
近年來,山東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到2020年底,全省城市和縣城共建成海綿城市面積1658.6平方公裡,佔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面積的23.5%。以濟南為例,海綿城市建設幫助解決泉水減少、內澇多發、水源不足等問題,試點區域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5%以上,實現促滲保泉、洪澇控制、資源回用、污染控制四大目標,水生態及“保泉”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建設無內澇城市,東營要走自己的路子!”東營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步科說,東營中心城地下水位高,土壤吸水量少,雨水形成的橫向徑流量大,東營通過河道改造和水系貫通讓洪水有了去處,又通過城區排水設施給洪水鋪上“跑道”。如今,東營市中心城區防洪排澇能力由過去的整體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今年7月,台風“煙花”帶來強降雨,東營市中心城區路面積水均在短時間內排空,經受住了考驗。“原來這條路雨季積水能達到40厘米,好多車輛因進水熄火。今年路上幾乎看不到積水,出行更安心了。”家住東四路大海鑫庄國際小區的居民郭先明說。
“總書記指明了努力方向,指出了關鍵任務。這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聊城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永勝說,“十三五”期間聊城完成水利投資140多億元,初步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調水工程體系,河湖(庫)調蓄水能力大大增強。“下一步,我們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公共服務需求,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近期,泰安居民感受到,幾場大雨過后,沒出現以前那樣的內澇。
“這一變化主要得益於泰安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泰安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呂桂平告訴記者,有一段時間,當地排水管網管理、雨污混流、汛期排水不暢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市民安全出行和居住環境。“我們將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確定城區113平方公裡范圍內的排水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共出動人員3500余人次,動用智能探測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對城區136條市政主次干道、1700余個庭院單位、10條河道及其支流排水管網進行普查,建立了准確翔實的數據庫,徹底摸清了管網底數。”
“總書記的囑托讓我們更有干勁了!我們肩負的是老百姓的期盼,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根基和血脈。”呂桂平表示,今后將以“源頭管控、雨污分流、擴容提標、黑臭治理”四方面為突破口,集中攻堅,全面提升污水處理工作效能,改善泰城水環境質量。(劉一穎 方壘 齊靜 張文婷 李夢 孫亞飛 王洪濤 曹儒峰 姜斌 張海峰 李明 李劍橋 付玉婷 趙念東 趙國陸 高田 李廣寅 吳華 於寧 李永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