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臨近畢業季,瘋狂漲價的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服務,引發不少畢業生不滿。有人抱怨:“論文查重簡直就是坐地起價,畢業前還要被宰一次。”“為什麼口罩、頭盔漲價有人管,論文查重漲價就沒人管?”
畢業論文查重價格,每逢畢業季都會有所上漲,今年更是如此。“2月初120元,后來550元,翻倍地漲”,到6月份甚至達到每篇1200元,這種扶搖直上的價格,對應的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為預防和遏制學術不端,高校普遍採取對畢業生學位論文進行查重。對高校而言,這是一個捍衛畢業論文純潔性的手段。對很多畢業生來說,這不僅關乎學術道德,還關系到畢業論文能否順利通過,自己能否順利畢業,屬於“剛需”。按理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問題是學術不是買賣、學生不是羔羊,論文查重不能變成一門“宰客的生意”。
作為論文查重主要服務機構之一的知網明確表示,其提供的碩士論文查重服務是免費的。但有一個前提,隻針對單位,不面向個人。按知網的說法,隻要是建立合作關系的高校,知網均免費提供“和畢業生數量挂鉤”的查重額度,如果不夠用,高校可申請追加。
既然知網提供的是免費服務,動輒每篇幾百元上千元的查重收費進了誰的腰包?有媒體報道稱此為高校內部人士倒賣資源所致。倘若如此,那就不是一個服務價格的問題,而是赤裸裸的腐敗問題。對此,有關部門應予以調查,堅決打擊不法行為,確保大學的廉潔和干淨。
也要看到,論文查重只是防止學術不端、確保學術純潔性的一個技術手段,而非根本手段。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增強學術誠信意識,恪守學術操守,踏踏實實完成論文,才是遏制學術不端的根本。大學應該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免費查重的便利。畢業生也應該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意識。認真調研、獨立思考、堅持原創,寫出有獨到見解、有學術價值的論文,自然不怕“重復”,更不必花高價去反復查重。
論文查重亂象折射出一個社會現象:人們在解決某個問題時很容易對看似立竿見影的手段過度依賴,而忽視了本質,結果造成新的問題。重“術”輕“道”實不可取。就治理學術不端而言,高校可以借助查重技術輔助,但絕不能把它當成萬能的靈丹。相反,那種學生寧願被“宰”,也要一哄而上競相購買查重服務的急切和不滿,恰恰是對審查方式、評價手段單一的一種映射。
與不惜花高價查重之類的“剛需”相比,誠信篤實、嚴謹細致、獨立思索、自由探究等學術精神,才是真正的剛需。
(作者:李思輝,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