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197條河流超警,洪水發生集中,近年少見

全力以赴防大汛

王 浩

2020年06月24日15: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全力以赴防大汛

核心閱讀

洪水來勢洶洶,汛情牽動人心。綦江發生超歷史洪水、烏江發生超警洪水……南方汛情嚴峻,防汛進入關鍵階段。與往年相比,汛情發展趨勢如何?防汛還有哪些薄弱環節?應對措施是否到位?

6月20日以來,西南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降大到暴雨,重慶、四川、貴州等12省(區、市)5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6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條中小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當前汛情有何特點?

強降水過程多、超警河流多、洪水發生集中、江河水位偏高

與往年相比,今年汛情有哪些特點?

“今年汛情呈現四大特點:強降水過程多、超警河流多、洪水發生集中、江河水位偏高。”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分析。今年以來,全國面雨量達2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出現22次強降水過程,較常年同期偏多﹔17省份21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較常年同期偏多35%,其中21條發生超保洪水、10條發生超歷史洪水。

“從洪水發生時段看,6月以來的20多天,197條河流超警,其中10條超歷史,洪水發生集中,為近年少見。”劉志雨介紹。受持續降雨影響,當前南方江河水位大部分偏高。

為何今年強降水過程偏多?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去年11月以來形成的弱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天氣氣候的影響尚未結束,目前有利於雨帶維持在西南東部至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一帶。

多輪強降水疊加,為防汛帶來諸多考驗。上述地區前期出現持續降雨,江河水位大多偏高,如再遇強降水易發生洪水﹔強降水區與山洪災害易發區重疊,前期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災害發生風險進一步增加。“此外,水庫安全度汛也是防汛難點。長江、珠江、太湖流域水庫數量多,前期降雨導致水庫水位偏高,中小型水庫防洪壓力較大。”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

汛情將如何發展?

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淮河、太湖等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目前我國全面進入汛期,接下來汛情將如何發展?

當前,江南、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均已入梅。據氣象預測,6月底前,主雨帶位於西南東部、華南西北部、江南北部和西部、江淮和黃淮南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7月上旬,主雨帶位於黃淮、江淮等地,降雨量也較常年同期偏多。

“預計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淮河、太湖等可能發生超警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大洪水,防汛形勢嚴峻。”劉志雨介紹。

長江流域預計今年氣象年景總體偏差﹔6月19日,黃河干流唐乃亥水文站形成黃河2020年第1號洪水﹔1963年以來,海河已近60年沒來大水,發生大洪水概率在增大。今年大江大河汛情將如何發展?

“確保大江大河防洪安全是防汛重中之重。”王章立介紹,“歷史上,我國各大流域均多次發生大洪水,但七大流域已多年未發生超標洪水,加上今年汛期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多發,可以說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

防大汛有“硬牌”。5級以上堤防30多萬公裡、9.8萬多座水庫、超過10萬座水閘……經多年建設,我國已逐步形成較完備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體系,大江大河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實際發生的最大洪水能力。

防大汛要未雨綢繆。今年3月初,水利部指導督促各地、各流域編制修訂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河流和縣級以上防洪城市的超標洪水防御預案,目前,部分大江大河超標洪水防御預案基本編制完成,其余可在6月底前完成。

防汛措施是否到位?

梳理風險點、加快補短板,讓防汛鏈條環環相扣

“當前防汛存在一些難點。”王章立介紹,中小河流洪水發生快、漲勢猛,容易造成人員傷亡,且防洪標准相對較低、監測預報能力不足,防御難度大。此外,目前我國病險水庫數量多,蓄滯洪區啟用難﹔部分基層干部群眾防洪意識不強、抗洪搶險實戰經驗不足等問題,也值得關注。

“水情監測預報是防汛的‘耳目’,但當前洪水預測預報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北方流域洪水預報難度較大。”劉志雨介紹。

面對嚴峻汛情,水利部門逐條河流、逐個環節梳理風險點,及時補上短板。水利部派出6個工作組赴安徽、湖南、貴州、江蘇、廣西、廣東等地防汛一線,協助指導地方做好防御工作。

如何確保9.8萬多座水庫安全度汛?近期,水利部已督查暗訪了1390多座小型水庫,對發現的問題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對大中型水庫,強化“線上線下”監管,嚴禁違規超汛限水位運行,依法科學精細開展防洪調度運用。

“還需做好預報預測,為防汛充分贏得時間。”劉志雨介紹,根據洪水防御、洪水調度工作需要,水文部門對七大流域160多個重要斷面預報方案進行了優化完善,組織長江、海河、淮河、鬆遼等流域相關水利部門實戰演練,“目前效果已經顯現,6月上旬,水文部門提前兩到三天准確預報西江發生編號洪水,為洪水災害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24日 14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