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山東“三圈”,究竟要承載怎樣的歷史使命?

2020年06月23日08:43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理上網來|山東“三圈”,究竟要承載怎樣的歷史使命?

山東畫了三個圈。

1月,山東發布《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近期,山東又陸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至此,山東“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戰略形成完整閉環,也標志著山東“群時代”、“心時代”基礎上的“圈時代”的到來。

16市“入圈”

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台、濰坊、威海、日照5市﹔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庄、濟寧、菏澤4市。

三大經濟圈,完整而又不重疊地囊括了山東省全部16個設區市,在濟南、青島兩大區域中心城市及山東半島城市群之間,嵌入了三個圈,形成了由小到大的完整的圈層結構,是山東省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裡程碑。

“三圈”的提出,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山東區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基礎稟賦、長項短板和未來趨勢任務的更深刻的研判﹔是山東省從單純承接國家戰略,向從自身實際出發,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山東區域發展實際需求相結合、形成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自主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轉變﹔是中央頂層設計與山東自身創新的有機融合,標志著山東通過與多項涉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成功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區域一體化發展道路。

近年來,山東相繼獲批“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也居於龍頭地位,可以說已形成國家戰略的集成疊加態勢。

但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是從國家層面的重點任務出發制定的,是各地區域發展戰略的基本遵循,山東有責任也有義務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大格局。但國家涉魯區域發展戰略,不能代替自身的主動謀劃,更不能把國家戰略簡單拷貝過來作為山東的區域發展戰略。

科學的區域發展戰略,既要全面准確地貫徹國家相關區域發展戰略的要求,也離不開基於自身實際的全面科學的主動謀劃。

去年以來,山東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支持濟南、青島積極創造條件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加上今年三大經濟圈發展指導意見的出台,“一群兩心三圈”的形成,標志著山東科學自主的區域發展戰略時代的來臨。

廣東“五個圈”,長三角“六個圈”

山東“圈時代”來臨,並不是孤立的。

5月,廣東畫了五個圈。《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

更早的長三角一體化規劃,則畫了六個圈,明確提出打造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六大都市圈。

從國際范圍來看,紐約都市圈、倫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東京都市圈等都是世界知名的都市圈,對所在區域和國家的產業經濟發展,都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都市圈是一種介於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間的空間組織形態,以一個經濟較為發達、城市功能較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為核心,以一系列不同規模等級的中小城市為主體,共同組成功能上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層式結構的地域空間組織。

都市圈最大的特點,是圈內城市之間密切互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都市圈的提出,是要在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之間搭建一個橋梁,解決中心城市對整個城市群輻射不足、群內城市之間聯系鬆散的問題。

城市群是產業人口的重要承載區,對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規劃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有重要影響的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

2019年,山東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在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形成一個重要的經濟隆起帶,擘畫了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的全景式藍圖。

雖然城市群對城市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范圍比較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難免受到一定限制,城市之間的協作也不夠,一體化程度較低。都市圈的出現,可以有效彌補城市群發展的不足。

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和周邊若干個大中小城市組成,相對城市群來說距離更近,經濟社會聯系更加密切,協同成本更低,中心城市輻射引領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出來,有利於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同時,城市群對各中心城市的協同,也可轉化為對各城市圈的協同,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城市群的協同效率。

“三圈”定位

膠東經濟圈是山東三大圈中整體發展水平最高、最均衡也最具活力的經濟板塊。在全省GDP總量前四位中,有三個市都在膠東經濟圈﹔全省入圍全國百強縣的縣(市),絕大部分也分布在這個區域。

但與國內外先進經濟圈相比,膠東經濟圈也存在核心城市首位度偏低、產業同質化發展、區域協同程度不高、后續發展乏力等問題,亟需通過一體化來提振發展后勁,突破發展瓶頸。

首先,要讓青島這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龍頭昂起來。青島是山東經濟實力最強、最為開放、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城市,是膠東經濟圈當之無愧的龍頭城市。但青島首位度還不夠高、輻射能力不夠強。對青島而言,需要把格局放得更大一些,做好膠東五市的“國際會客廳”、高端生產性服務和高水平生活性服務的供應商。

青島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自覺地把其他市作為產業轉移的承接地,而不是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轉﹔要更多發揮“大腦”和“心臟”的作用,當好膠東經濟圈雁陣的領頭雁。

其次,煙濰威日都要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中尋找自身定位。膠東經濟圈的最大症結是同質化嚴重。未來的一體化格局中,各市要對自身進行再定位,實現錯位發展。在主導產業選擇上,要選擇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將之做強做大,果斷放棄和壓縮不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實現分工合作、雙贏共贏。例如青島的船舶和海洋工程、煙台的海洋智造、濰坊的動力裝備、威海的海洋生物、日照的精品鋼基地等,應通過延鏈補鏈,將各自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

省會經濟圈是黃河戰略的承載基地。

省會經濟圈的版圖,基本涵蓋了黃河下游山東段的絕大部分區域,中心城市濟南,是黃河下游地區重要區域中心城市,東營是黃河入海城市,擁有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區﹔泰安的東平湖,是黃河下游重要的蓄洪滯洪區。

擁河發展是省會經濟圈的一大特色。與此同時,省會經濟圈產業轉型的任務也比較繁重,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對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省會經濟圈既要做好黃河戰略大文章,更要努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文化“雙創”發展,為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山東示范和樣板。

魯南經濟圈在三大經濟圈中,經濟發展基礎最為薄弱,沒有出海港口,又位居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帶,也缺乏眾望所歸的區域中心城市,因此未來發展變數最多。但同時發展潛力也是最大的,是山東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應考慮明確此區域的中心城市,並從省級層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加快中心城市的發展步伐。從現實來看,臨沂在魯南經濟圈四市中經濟總量領先,發展勢頭良好,是魯南經濟圈的首屆輪值城市﹔在最近國家確定的物流樞紐城市中,臨沂佔據一席﹔同時,臨沂中心城區在全市經濟中的首位度也最高。綜合來看,可以考慮以臨沂作為未來魯南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來打造。

隻有核心城市,才能提供高水平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形成經濟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不致被周邊更具優勢的中心城市所吸引,導致經濟圈城市的貌合神離。

強心、強圈、強群

山東“三圈”,如何更好承載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

應充分借鑒國內外經濟圈發展經驗,突出特色、強心強核,通過省級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積極推動,大膽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三大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而服務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更高目標。

根據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膠東經濟圈目標是建設國際知名的青島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省會經濟圈目標是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魯南經濟圈目標是建設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培育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這些目標的共同點,是都將區域高質量發展作為核心定位,同時根據各自的區位稟賦和發展基礎,明確自身的特色定位和重點領域。

經濟圈不是將圈內的幾隻小舢板綁在一起,而是要共同打造一艘揚帆出海的大船。沒有一個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核心城市,經濟圈就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核心城市的定位不僅是行政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區域競爭中主動作為、脫穎而出。

首先,要提高核心城市的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其次,要強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推動產業和城市功能向高級化方向發展﹔再次,核心城市要在都市圈的框架下定位,要從謀“一城”的發展,轉變為謀“一圈”的發展,不僅要實力強,而且要格局大﹔最后,要注重軟實力的發展,對周邊區域的帶動不止是簡單的產業轉移,更是技術服務軟實力的輻射。

經濟圈一體化,包括公共設施、公共服務、營商政策、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多個維度。目前三大經濟圈一體化指導意見已經出台,省級層面的工作機制和三大經濟圈牽頭城市或輪值城市也已經確定,應該說一體化發展的四梁八柱都已經搭建好,但因為經濟圈涉及跨行政區域,各市地方利益很可能會推動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阻礙經濟圈一體化的發展。

對此,省級的框架設計和動態的過程協調必不可少。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建立更加激勵相容的要素流動機制,如“飛地經濟”、跨市共建園區等,就是打破利益藩籬的有效創新形式。

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尤其要尊重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對企業的跨區域協作和建立新的生產基地,要減少壁壘和障礙。要充分發揮商會、協會、學會等中介組織,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如1929年建立的紐約區域規劃協會,就在紐約都市圈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不是區域發展的終極目標。都市圈最終要合力形成一個更大范圍的一體化發展城市群或綿延城市帶。

山東“三圈”的最終目的,也是要提升整個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水平。也隻有在山東半島城市群這一層級上,山東才能和京津冀、長三角及中原城市群形成更廣泛高效的協作關系。

要通過網絡化交通聯系,將三大經濟圈緊緊連在一起。濟青高鐵等貫通了膠東經濟圈和省會經濟圈,京滬高鐵連接了省會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魯南高鐵又串聯了膠東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形成了密織的高鐵交通網絡。未來,全方位、立體化的交通一體化網絡,將在“三圈”融合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要進一步發揮濟南、青島兩大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大對魯南經濟圈的政策傾斜力度,扶持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著力促進三大圈平衡發展﹔最后,要把三大經濟圈內部一體化的成功經驗,進行全省層面的推廣,全面提升全省經濟發展的協同度、整合度。

(作者:董彥嶺,系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清偉 李檬)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