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創辦的“荷雅學堂”
十村整合養驢項目
脫貧攻堅以來,歷城區始終盯緊“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教育、醫療、居住及飲水安全等各類政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完成。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4372人次,資助資金502.8萬元,全區貧困學生從學前到高等教育全部免除學費,學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職助學金,義務教育生活費補助、雨露計劃、泛海行動等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全部落實到位;投入資金1150余萬元,救助幫扶貧困人口2.8萬余人次;全面落實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大病保險、扶貧特惠保險、商業補充保險等醫療保險政策,確保所有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病有所醫。居住條件方面,投入資金484.34萬元,對197戶貧困戶進行了危房改造;同時,通過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作,貧困戶的居住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此外,全區脫貧享受政策戶全部實現安全飲水。
力行創新之舉 善謀突破之策
脫貧攻堅到了收官之年,有效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的現狀,從而真正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任務,是脫貧攻堅的最終目標。在認真落實好上級各項常規政策的同時,歷城根據實際情況,邊摸索邊前進,探索出一系列符合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人居環境提升 生活更有奔頭
在歷城區彩石街道韓家峪村的一處小院子裡,66歲的呂素富正院裡院外地忙著,把地面洒掃一新。說起以前的日子,呂素富至今難忘,“一下大雨就害怕,老房子是泥夯的,時間久了外牆被沖掉了一層,有個角還塌了一塊,下雨漏水不說,就怕哪天塌了。”呂素富感慨道。
呂素富家的改變,得益於歷城區開始實施的貧困戶人居環境提升工程。該工程因戶分類施策,圍繞貧困戶實際需求和缺項“開藥方”“下菜單”,對貧困戶室內外及周邊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改造。根據人居環境改善提升工程,去年為呂素富家修建了大門和南屋,北屋重新刷漆,廁所和廚房進行提升改造,硬化院落地面。
如今,呂素富家庭面貌煥然一新,家中干淨整潔,室內寬敞明亮,室外結實美觀。呂素富說:“今天的好日子,吃、穿、住都是黨和政府給予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一定要好好珍惜。”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歷城區投資1000余萬元在全市率先實施貧困戶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為近2000戶貧困戶的居住環境進行了提升,進一步提高貧困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值得一提的是,歷城區還為全區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免費安裝了電熱碳晶板,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貧困群眾冬季清潔供暖,有效提升了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創新干部管理機制 扶貧工作“有規可循”
“黨和政府給俺裝了吊頂,粉刷了牆,早上睡醒一睜眼就看到亮堂堂的房間,心裡也格外敞亮。”看到煥然一新的房屋,王舍人街道東沙河三村貧困戶梁紅笑得合不攏嘴。
梁紅是東沙河三村貧困戶,她和女兒患有肢體殘疾,不能干活,一家三口全靠患有心臟病的丈夫打零工維持生活。脫貧攻堅以來,梁紅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政策幫扶,一家人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眼下,梁紅還有一個小願望,她居住的房子修建多年還沒吊頂、沒粉刷,“一進門黑乎乎的看不清,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烤爐”。
今年3月底,東沙河三村的扶貧專干路飛揚到梁紅家走訪閑聊時,了解到梁紅這個“小願望”,立即向上級部門反映。針對梁紅一家的實際情況,梁紅所在街道辦事處隨即著手對梁紅家的房子開展房屋吊頂、牆面粉刷工程,幾天時間內就完成施工。
扶貧專干制度是歷城區根據轄區實際創新的制度之一。2019年9月起,歷城區在有貧困戶的村中設置扶貧專干,由對本村情況熟悉的村民擔任,由扶貧專干落實扶貧措施,指導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做好扶貧監測、統計、宣傳、信息交流等工作。相對於上級扶貧干部,扶貧專干吃住在本村,對本村貧困戶更為熟悉,更能及時發現貧困戶困難並解決問題。
“幫扶責任人制度化、規范化,從根本上解決了幫扶責任人聯系群眾不經常、服務群眾不到位的問題,也讓我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有了可遵循可借鑒的路子。”近日,歷城區幫扶責任人老陳說,因為有了幫扶責任人制度,開展具體幫扶工作有了方向和指南,讓幫扶工作事半功倍。
2018年,歷城區率先出台了全省第一個幫扶責任人管理辦法:《關於歷城區加強貧困戶幫扶責任人管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有效提升了幫扶責任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2019年,為進一步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歷城區出台了《關於加強管區、村兩級扶貧專干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一項項制度落地,一件件民生實事見實效,歷城區不斷探索創新,蹚出了一條困難群體高度參與、貧困戶幸福感持續增強、扶貧隊伍活力全面激發的鞏固脫貧之路。
扶貧資金“1×10”整合力量辦大事
“現在定期收到村裡的項目收益金,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感謝現在的好政策。”說這話的楊德才是歷城區彩石街道康井孟村一名貧困戶,楊德才所說的收益金來自於歷城區彩石街道的黑驢養殖項目。
彩石街道黑驢養殖項目自2017年9月開始運行,截至去年8月,4次產業項目共分配收益金60萬元,幫助10個貧困村增加村集體收入,助力75戶123人穩定脫貧,先后為5戶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單打獨斗力量小,項目實施風險大,項目維護管理難,作用非常有限。”2017年,彩石街道研究決定,將10個村的扶貧資金進行整合,入股建立濟南南泉牧業有限公司,集中資金發展規模化產業。結合當地實際,集中40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打造“黑驢養殖基地”和“300千瓦光伏發電”兩個項目。黑驢養殖基地聘請專業管理人員負責公司運行,第三方記賬公司負責公司財務,推進項目專業化、系統化管理。眼下,黑驢養殖和光伏發電兩個項目運行良好,每年彩石街道10個貧困村都能有6萬元的分紅作為集體收入,部分集體收入會再次分配給村裡的貧困戶,每人幾百至千元不等。此外,南泉牧業還會收購貧困村的秸稈等農作物作為黑驢飼料,多措並舉帶動貧困村脫貧。
著眼長遠發展,歷城區將產業扶貧項目作為治本之策,累計投入財政專項資金2199.07萬元,結合本地實際及扶貧需要,謀劃實施養殖、光伏發電、投資分紅等產業項目42個,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區對實施的項目加強監管,資產確權到村集體,扶貧資產在經管站記賬,全部納入“三資”管理平台。截至目前,所有項目均已完成資產確權,賬目清晰。
立足行業優勢 凝聚扶貧合力
行業扶貧作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政府主導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抓手。歷城轄區內有山區、有平原,有城市、有鄉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復雜,脫貧攻堅以來,歷城區發揮行業部門優勢,壓實行業扶貧責任,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康扶貧“五重保障”機制,創新出台醫療精准扶貧,建立健康扶貧“多重保障”;實施住房保障清零行動,實施危房動態管理機制,加大排查力度,有計劃地實施住房保障工程;教育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籌集社會資金100余萬元,大力實施中小學勵志獎學金制度,落實“雨露計劃”等助學政策,全區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實現建檔立卡學生全覆蓋;強化創業就業扶貧,2016年以來,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到100%;深入推進扶貧助殘,全面落實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截至目前,發放殘疾人護理和生活“兩項補貼”2714.78萬元,共計發放22萬人次;加快公路基礎建設步伐,實現全區貧困村通車通路100%……
搭建黨建紅色陣地 強化黨建促脫貧
走進港溝街道桃科村,遠遠地就看見村中心矗立的二層小樓,這是桃科村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各活動室、辦事大廳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不時有村民進門咨詢事項。
在這棟二層小樓旁邊,一個長5米、寬3米左右的藍色鐵皮集裝箱就是桃科村過去的辦公用房。“鐵皮房冬天冷夏天熱,冬天的時候手凍得握不住筆,夏天又悶又熱,寧願在外面晒著也不想進辦公室。”回憶起剛來桃科村時的情景,第一書記劉延眾感慨萬分。
村級辦公用房的更新,受益最大的就是村裡的老百姓。“現在過來可方便了,原來村辦公室在北頭,離我家兩公裡,有事憋在心裡也不愛去,自從建了新辦公室,遇到什麼事都過來問問。”村民王詩祥老人對記者說。
從“蝸居”在一處簡陋的鐵皮房裡,到搬進了如今600多平方米的獨棟新樓。在歷城多部門支持下,經過半年多的規范化改造,這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配套有便民服務代辦點、圖書室、多功能室、衛生室、糾紛調解室等,還實行了村“兩委”輪值坐班制,成為黨建引領、服務村民的“根據地”,在這裡村民足不出村,辦証、繳費等大小事情一站式搞定。
全面覆蓋靶向幫扶 夯實醫療扶貧
醫療扶貧惠民生。為確保醫療扶貧進一步落到實處,針對貧困群眾辦理住院報銷輾轉多個部門、額外支出費用、墊付負擔過重等問題,歷城區深入調研相關部門各類醫療扶貧政策,將人社部門的居民基本醫保、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保險和民政救助、衛健部門的精准醫療扶貧救助、保險公司的醫療商業補充保險的報銷辦理進行流程再造,在定點醫院設置“一站式”結算窗口。貧困群眾辦理出院報銷時,隻需刷一次身份証,當場完成結算,解決了以往貧困群眾辦理住院報銷到處奔波的難題。各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住院幫扶、門診幫扶、慢病送藥、免費查體、失能人員救治等政策,救助幫扶貧困人口2.8萬余人次,投入資金1150多萬元。
歷城區醫療精准扶貧工作自2017年3月1日開展以來,研究出台各類實施方案近10個,針對各項幫扶后自付費用仍然較高的貧困患者,全區又統一進行二次救助,貧困患者看病就醫報銷比例大幅提升,自付費用控制在10%左右。
安全飲水全覆蓋 引得清泉潤民心
“村裡的自來水管網使用多年,有的地方出現破損、滲漏的現象,經常停水,去年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歷城區港溝街道燕棚窩村黨支部書記對記者說道。
據介紹,燕棚窩村地處歷城南部的山區,海拔相對較高,地理條件復雜,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供水管網陳舊。2016年以前,歷城絕大部分街道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均得到解決,但仍有少數貧困村及貧困戶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
貧困村通自來水
脫貧攻堅以來,歷城區通過逐村逐戶逐個指標進行復核,全面摸清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情況。對於居住分散、偏遠的村庄重點關注,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針對發現問題,一村一策建立台賬,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尤其是今年以來,歷城區對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壓實,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歷城區科學部署,積極籌措資金,通過六項“到位”措施,實施建設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精准排查整改工程,對荷花路、彩石、港溝等街道貧困村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工程內容包括管網改造、新打機井、新建水池等,投入資金500余萬元。每年由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水質檢測,確保貧困戶供水有保障、水質達標。截至目前,歷城轄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喝上安全放心水。
織密交通網 打通“神經末梢”
“原來我們出村太難了。早上太陽沒出來,俺就得走40多分鐘的路趕到南泉村,再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到唐冶,回到家也都夜裡了。”70多歲的村民楊如安這樣形容自己的出行路:“沒個一天時間,根本甭想回來。”
如今,康井孟村不通車的日子已成為歷史,“通車后,村民坐上公交車就去市裡了,出門再也不用‘兩頭黑’了。對老百姓來說,這就是天大的喜事。”康井孟村黨支部書記楊中山說。康井孟村通公交車拉開了歷城區貧困村通路通車的序幕。去年,歷城區老樹峪村、講書院村、斷岧村等不具備通公交車的貧困村全部實現擺渡車通車,村民乘坐擺渡車即可到達附近公交站點實現換乘。“歷城區所有貧困村全部通上公交車”的夢想已成為現實。
相對於平原地區來說,道路對歷城南部山區的貧困村更為寶貴。歷城區科學制定方案,加大資金保障,扎實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和交通精准扶貧工作,全區公路基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管養水平大幅提升,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為優化街鎮布局、服務精准扶貧提供了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截至2016年底,歷城區貧困村道路建設已達到“五通十有”標准。在此基礎上,歷城區不斷提高建設標准,自我加壓,結合實際窄道拓寬,水泥路改瀝青路,並通過公路建設提升,促進發展農村旅游觀光、農產品採摘、畜牧養殖業等扶貧產業的發展,完善內通外聯的網絡結構,支撐特色產業發展,進一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截至2019年初,歷城區18個貧困村“五通十有”工作已全部達到行業部門驗收標准。在此基礎上,該區高度重視貧困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工作,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全區18個貧困村級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全部完成優化提升。一個個旗幟鮮明、功能實用、方便民眾的村級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成為貧困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張敏 陳玲)
彩石街道平房村光伏項目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