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要堅持問題導向

2020年06月20日15:2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鬆,波濤洶涌也不行。”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

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有關社會治理的總體部署,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委區政府將社會治理突破行動作為2020年重點工作之一。綜合分析嶗山區在城鄉結構、產業發展、社會矛盾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工作中的瓶頸問題,我們堅持因時因勢、精准施策,推動全區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一、聚焦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的特點,著力構建部門分工聯動、社會力量補充的社區治理工作體系

嶗山區共有城市社區24個,農村社區139個,城鄉二元結構明顯。緊盯此形勢下社區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我們從四個方面強化工作措施。

一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居民自治機制。全面落實基層黨組織“1+7”標准化體系,對照農村、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基本標准,對163個社區逐個“過篩子”,實現社區黨組織標准化建設全覆蓋。完善“185”新型鄉村治理體系,開展鄉村治理示范點、示范帶(圈)以及城市基層黨建示范點培育工作。加強和規范居務監督工作,制定社區自治章程,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嚴格落實“三議兩審兩公開”、“一諾兩審三評”、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提高社區自我管理水平。

二是積極推進村改居向城市社區轉型。研究探索轉型條件及程序,統籌組織民政、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工作力量,推進社區集體資產改制,完善民主程序,加強經費保障,按照成熟一個轉型一個的原則,穩妥推進條件成熟的村改居社區轉型為城市社區,並做好原村改居社區與新成立城市社區運轉銜接工作。

三是創新社會組織治理路徑。重點支持社區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4類社會組織發展。聚焦低保、特困、困境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運用“社工+志願者”的工作模式,打造“困境人群零危機支持行動”等服務項目,構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綜合支持網絡。

四是突出解決物業管理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區級、街道、社區三級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推動住建、公安、綜合執法、市場監督、環保等相關部門執法進小區,解決物業管理中行業監管力量弱、管理體制不順暢等重點、難點問題,形成物業管理工作合力。

二、聚焦基層社會矛盾隱患,著力構建源頭預防、多元化解、司法確認、應急處置等環節協同推進的矛盾風險全鏈條處置工作體系

深入研究民間糾紛、非法集資等多發頻發問題以及苗頭性、趨向性矛盾隱患,我們將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作為社會治理突破行動的重點工作。

一是創新矛盾風險源頭預防機制。發揮網格員基礎信息採集員、社情民意信息員、政策法律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等職責作用,圍繞社區婚戀、家庭、債務、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矛盾糾紛,強化基礎排查、動態摸排,建立定期研判機制,建立矛盾隱患排查預警工作台賬,實現基層矛盾源頭掌控。

二是暢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線上依托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建立“嶗山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平台,開辟網上受理渠道,實現信息共享、聯動聯調﹔線下建立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婚姻家庭、物業糾紛等16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發揮行業部門職能優勢,加強非訴調解與司法程序的銜接,落實法院對具有民事合同性質協議等調解事項的司法確認,著力構建調解、公証、仲裁、行政復議和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立體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三是推進“心防工程”建設。建立完善全區三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正面引導、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搭建基層、行業、專業三大平台。在區級建立社會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在5個街道綜治中心和30個管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心理咨詢室,搭建醫療機構、教育系統、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重點行業領域等心理服務平台,實現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全覆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公益活動,推進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實現突發事件心理援助響應及時率100%。

三、聚焦阻礙經濟發展及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著力構建快查、快糾、快偵、快捕、快訴、快判的重點領域聯打聯治工作體系

2020年,是嶗山區開啟“戰略北進”戰略目標的開局之年。隨著再次創業的全面推開、全面起勢,一系列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隨之凸顯,這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充分發揮政法系統及各行業主管部門合力,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切實為全區中心工作保駕護航。

一是嚴打重點領域違法犯罪。緊緊圍繞聚眾阻撓項目施工、尋舋滋事、強攬工程、強買強賣等違法犯罪,創新建立“智慧政法”多部門協同辦案平台,實行一案一專班,挂牌作戰,為全區重點項目建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針對金融產業這一在全區2019年GDP佔比達18%的支柱產業,著手打造“金智谷”金融產業政法服務智慧平台,開展金融業違法犯罪專項治理,著力淨化金融生態。

二是深化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整合行業主管部門工作力量,加大對侵蝕基層政權、濫開濫採、壟斷交通運輸、欺行霸市、操縱經營“黃賭毒”、“套路貸”、網上黑惡勢力等十大行業領域的整治力度。

三是依法打擊違法信訪行為。加大對兩高一部《關於依法處理信訪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的規定》的宣傳力度,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對纏訪鬧訪人員逐人、逐案進行研判,制定化解措施,對確屬無理訴求的,堅決依法予以打擊。對擾亂公共秩序,組織、資助非法聚集,尋舋滋事,阻礙執行公務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依法打擊並加大典型案例宣傳力度。

四、聚焦治安亂點重點,著力構建點線面均衡布局、網上網下交匯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打防管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工作體系

嶗山區的城鄉二元結構特點,決定了“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勞務市場等治安亂點重點多,我們要持續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查找並堵塞治安漏洞,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一是推進智能化手段深度應用。推進“智慧安防社區”試點,充分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年內完成16個智慧安防社區建設,建立小區人員全息檔案,實現對特殊人群、流動人口的智能分析和動態跟蹤。深化“雪亮工程”建設,強化涉及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相關數據資源的智能應用,年內實現各街道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無盲點,實現全區重點人、重點群體、重點場所動態管控。

二是創新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管控機制。建立街道屬地排查與行業主管部門執法聯動工作機制,重點整治治安亂點,對重點問題挂牌督辦。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人員、吸毒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工作,壓實職能部門和屬地管控責任,按照“五個一”的要求(一名重點高危人員、一套信息檔案、一個責任單位、一個管控小組、一套工作方案),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做到特殊人群排查率100%、動態風險評估率100%、重點高危人群管控率100%。

三是夯實綜治基層基礎。加強區、街道、管區、社區四級綜治中心規范化、標准化、實體化建設,充分發揮街道綜治中心的實戰型作用,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規范化水平。健全群防群治力量參與社會面治安巡防等級響應機制,探索建立保障、培訓、激勵機制,提升群防群治工作規范化水平。制定出台“平安街道、平安示范社區”創建標准,開展評先樹優活動,不限名額、不定比例,激發基層平安創建積極性。將見義勇為表彰納入全區道德模范表彰范圍,增強社會關注度、弘揚社會正能量。

五、聚焦網格化治理提檔升級,著力構建全域覆蓋、運維順暢、服務高效的“三建聯動”網格化治理體系

2017年,嶗山區建立起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社會建設和城市建管為重點,以網格化治理為主要手段的“三建聯動”網格化治理機制,全區劃分654個基礎網格,招聘735名社區專職網格員,進一步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的根基,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社區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兩年多的運轉情況來看,網格職能單一、網格員管理不規范、網格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網格布局精准化、平台智能化、職能多元化、力量專業化,在提升網格化治理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運行機制。圍繞黨的建設、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社會建設、民生建設、隊伍建設六大領域,發揮“三建聯動”網格化治理平台統籌調度職能,實現“問題收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處理反饋—核實結項—綜合評價”全過程閉環管理,強化一線解決問題導向。

二是完善網格職能拓展延伸機制。充分考慮社區拆遷回遷、商業經貿發展、外來人口持續增加等因素,科學調整網格劃分。將轄區企業、樓宇、城市部件等全部納入網格范疇,將網格職能向民生、經濟領域拓展延伸,建立區網格化治理平台與政務熱線信息聯辦回訪工作機制,打通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裡”。

三是完善網格平台融合應用機制。探討“互聯網+網格+應用”,推動“嶗山網格”APP研發優化,實現“智防風險、智輔決策、智助治理、智利服務”。推進公安人臉識別系統與區“三建聯動”網格化平台數據共享和信息交互,按照“雙網共享、安全可控”的原則,調度網格員及時完成人臉識別系統推送的人口採集任務,強化重點人員和流動人口管控。

四是完善網格隊伍管理運行機制。在原有“5+X”網格力量配備的基礎上(“5”即1名街道包社區干部、1名社區兩委成員、1名民警或協警、1名居民小組長或樓長、1名專職網格員﹔“X”即網格內的代表委員、老干部、志願者、法律顧問等網格力量),整合吸納平安建設、文明創建志願者等各方面資源,完善待遇保障機制,落實獎懲措施,著力打造“黨建引領+准軍事化管理+10項全能”的基層網格化治理主力軍。

(作者: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春) 

(責編:孫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