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費”是暢通經濟循環的“先手棋”

2020年06月11日15:12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免稅費”是暢通經濟循環的“先手棋”

日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的通知》,受到廣泛關注,“山東十條”成為網絡熱詞。有網友跟帖:突然想起了周村古商街上的“今日無稅”碑,當年的免稅措施,成就了周村天下第一村商埠。

在山東淄博的周村古商城大街北段,有一座六角形石碑,正面刻著“今日無稅”。

據載,周村古商城大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約公元 1410 年)。清代早期,縣裡在這裡設了“二公衙門”,派出專人收征市稅,真個是“稅如牛毛”。市場上有些惡人強行充當“駔儈”,向賣貨者索要“介紹費”。許多客商隻好下了門板,不敢貿易。有些外地客商隻好降價銷售,打算處理完存貨離開周村。

一次,清朝刑部尚書李化熙回鄉探親,和客商、鄉親們聊天,得悉大街上這些事非常憂慮,回京后便向順治帝稟告,建議皇帝下令,免除周村市稅。順治皇帝說,那就免一天的市稅吧。於是,周村人刻了一塊五尺石碑,立於市中,上書“今日無稅”四個大字,並曉諭眾人,奉諭立碑,違令者嚴辦。“今日無稅”沒有說明哪一天是“今日”,周村街上無人再敢收稅了,那些巧取豪奪者也不敢胡作非為了,“今日無稅”越傳越遠,四面八方商人趕來設立鋪號。

當然,“今日無稅”是指“免一天市稅”,李化熙最清楚這四個字的來歷和內涵。為了不使周村街商家再受欺負,李化熙慷慨解囊,代替商家納稅,不再向商人征收一文,周村由“官集”變為了“義集”。李化熙死后,他的兒子李溉之、孫子李斯佺、曾孫李可淳又是一輩接著一輩代完市稅,持續了至少七代人,大約二百年時間。

從“稅如牛毛”到“今日無稅”,周村“天下之貨聚焉,熙熙然貿易有經如游化日”,成了商賈雲集煙火鱗次的“旱碼頭”。可見,稅收是一把雙刃劍,經濟社會正常運轉離不開稅收,沒有稅收是不現實的,但是,稅收過多過重,也會傷了商家,傷害經濟循環。尤其在特殊時期,“今日無稅”是一個促進就業、繁榮經濟、穩定民心、保証經濟社會良性循環的“特事特辦”。

“今日無稅”,山東人歷來有“小舍”換“大得”的智慧。今天,“免除一切稅費”,面向的不是一條街,而是整個齊魯大地﹔受益的不是幾十個商號,而是1000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舍”之多不可同日而語,“得”之大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前,受疫情沖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再加上一系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對我國經濟循環系統造成了一定沖擊和影響。企業是市場主體,是經濟循環的“細胞”。目前山東全省有1088.6萬戶市場主體,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已經超過1000萬戶。山東免除一切稅費等措施,直接惠及到了1000萬戶以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正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高招妙招!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免除一切稅費”,保企業“留得青山”,這既是當下穩住就業基本盤、保住百姓家庭生計的必然要求,更是暢通經濟循環,保持健康持續發展,“贏得未來”的大命題。可以相信,政府拿出最大誠意,為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放水養魚”,必然增強全社會闖過難關的底氣和力量,必然更加有效地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釋放出來,讓經濟大循環的“動脈”更通暢,經濟社會發展的“肌體”更健康。(孫秀嶺)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