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國家戰略”照亮沿黃城市夢想 濟南搶先機謀蝶變聚力奮發

2020年06月09日11:26  來源:濟南報業全媒體
 
原標題:“黃河國家戰略”照亮沿黃城市夢想 濟南搶先機謀蝶變聚力奮發

穿城而過的母親河,源源不斷地為沿黃城市提供著生產生活用水,也是這些城市的驕傲和重要象征。與此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黃河生態脆弱、不能通航等成為制約沿黃城市發展的因素。如何跨越黃河,是沿黃城市長期以來的共同夢想。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猶如照亮夢想的一道強光,為沿黃城市帶來重大利好。立足濟南,遠眺黃河流域,站在更大的區域格局中謀劃濟南的定位與使命,與沿黃城市共同扛起國家戰略,既是濟南作為中心城市應有的擔當,也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沿黃城市的“煩惱”

黃河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裡,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對沿黃城市來說,如何讓流經城市的母親河更好地助力發展,是這些城市共同的夢想。然而,現實情況是黃河治理帶來的制約因素一直困擾著很多城市。

長期以來,黃河治理雖然取得了輝煌成就,但生態脆弱、防洪隱患等成為推動黃河兩岸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從防洪和安全角度考慮,黃河岸灘必須保持一定距離,不能隨意縮短。作為城市本身而言,拉開發展框架,就必須把跨越黃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推進。以濟南為例,泉城呈現東西狹長的帶狀布局,空間資源分配不均,南部城市要素集聚、用地趨緊,北部廣闊空間亟待開發利用,北跨是實現大城之夢的必由之路。但當兩岸相隔一定距離后,黃河如同阻斷南北兩岸聯系的“天塹”。

為了跨越“天塹”,交通是沿黃城市需要突破的第一關。從目前情況看,這仍然是制約很多城市跨河的難關。一方面,跨河通道相對較少。濟南目前現有通車的黃河大橋有:濟南黃河大橋(黃河一橋)、京台高速黃河大橋(黃河二橋)、青銀高速黃河大橋(黃河三橋)、濟陽黃河大橋(黃河四橋)、平陰黃河大橋、建邦黃河大橋。此外,東起槐蔭區濟齊路、西岸止於齊河縣的齊河黃河大橋也於2018年通車。目前,穿越黃河的“三橋一隧”也在建設當中。位於黃河上游的蘭州,是唯一一個黃河穿越中心城區的城市,目前橋梁達30余座,有公路橋23座、鐵路橋6座、管道橋4座、人行橋4座。整個河南省的境內黃河大橋有20多座。但現有的跨河通道數量距離跨河發展的交通需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另一方面,很多跨黃通道收費運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跨河發展。但由於投資原因,多數跨河通道短期內很難實現免費通行。

而且,與長江經濟帶相比,黃河流域的城市發展程度相對落后。比如,整個黃河流域GDP過萬億的城市僅有鄭州一個。而長江經濟帶則有上海、武漢、重慶、南京等多個城市。經濟實力整體相對落后,使沿黃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可謂任務艱巨。

跨越黃河是沿黃城市的共同夢想

雖然沿黃城市的情況各有不同,但跨越黃河是他們的共同夢想。

在上游,黃河穿越蘭州中心城區而過,母親河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內河。跨河發展格局形成已久的蘭州,一直在做“黃河”文章,特別是加快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加快發展。2016年12月,蘭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理委員會,致力於整合黃河兩岸現有各類旅游資源,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文化強市為一體的“蘭州黃河風情線5A級大景區”,成為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作為黃河流域首個GDP過萬億的城市,鄭州認為,要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中心城市,就必須把黃河變成內河,優化市域空間格局,擴大發展空間,帶動中原城市群綠色發展,讓黃河、嵩山的綠水青山成為河南的底色和亮點。鄭州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中明確提出,鄭州要“北聯”,探索向北“跨黃河”與新鄉毗鄰地區聯動發展,加快一體化進程。

在黃河下游,北跨是濟南長期以來的夢想。近年來,隨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落戶黃河北,加上濟陽撤縣設區,一系列機遇為濟南推動擁河發展帶來了有力支撐,跨河發展的思路日益清晰。

跨越黃河,雖然任重道遠。但對沿黃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而言,這是城市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跨河夢”迎來國家戰略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樣,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對追求“跨河夢”的城市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機遇。隨著區域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城市群的重要性從來沒有這樣凸顯過。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沒有哪座城市願意錯過。一方面,這對所有沿黃城市而言,都會迎來共性利好,比如生態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等等。另一方面,對濟南、鄭州、西安等中心城市而言,自身的定位和發展的思路,將直接影響其在區域格局中的龍頭地位和虹吸能力。這意味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迎來了做大做強的機遇和挑戰。

當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后,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加速區域融合發展。

此次,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鄭州、西安學習考察,就是為了通過深入交流、洽談對接,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對外開放、生態保護、科技文化、體制機制等領域達成更多共識,構建長效合作機制,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共同落實好國家戰略,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而在此前,濟南發布了《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明確提出,將推動建設黃河下游城市群。推動濟南都市圈和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引領帶動山東中西部地區和中原地區協同發展; 加快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區域聯系與協作,共建“一帶一路”陸海雙向開放大通道;推動沿黃各市加強產業協作,共建沿黃產業協作示范帶……

顯然,“跨河夢”迎來國家戰略,既釋放出機遇與利好,也考驗著沿黃城市的應答能力。(王彬)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