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藍谷推動創新資源向產業集聚,構筑“大海洋、一盤棋”

2020年06月02日18:4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青島6月2日電(孫林)向海而興,逐夢深藍。山東省提出要大力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再造一個“海上山東”。

作為山東省海洋經濟的“C”位城市,打造雙向互濟、內外聯動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島未曾改變的夢想。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被明確列為“經略海洋攻勢”2020年作戰目標。

“要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加快發展海洋產業,加快海洋科研及成果轉化流程再造,統籌推進‘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面對發展現代海洋產業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有著清晰而長遠的認識和判斷。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是動力源,產業是著力點。如今的山東青島藍谷正在從創新資源集聚期向產業發展期邁進,趟出一條用平台思維做乘法、生態思維創環境、政府在前引導、市場緊跟發展的“海洋攻勢”2.0版。

優生態:以平台思維共享資源新組合

6月1日,山東青島鰲山灣畔,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成立大會如期舉行,43家海洋科技領域的院所與企業“牽手”結盟。這是青島藍谷推動創新資源向產業集聚的生動實踐。

聯盟內聯了藍谷入駐單位,外接了區外相關優質資源,涵蓋創新平台、重點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等各類高端創新創業資源,搭建了立足青島藍谷、輻射全市全省全國的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平台。

“內聯”促進了藍谷院所間、院企間、企業間的聯合創新、產學研對接以及產業鏈協作。聯盟成員青島糖科學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隻有10余人的小微型企業,卻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腦苷脂與鞘磷脂的公斤級合成,為世界化工巨頭荷蘭DSM供貨,這得益於其與同在藍谷的山東大學的深度合作。

“藍谷的院所資源、專家資源很好地賦能了企業發展,今天發起的聯盟正好解決了很多企業尋求院所合作時‘找不到路、敲不開門’的困境。”嘗到甜頭的公司總經理曹學峰深有感觸。

“外接”則推進了更廣泛的要素整合,是對藍谷現有資源的有益補充。據統計,聯盟現有成員鏈接的國內外頂級大學、重量級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組織就有近300家,其中不乏歐美頂尖研究機構、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院以及行業龍頭。

外部資源的鏈接正在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上市公司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在青島校區內共建環境技術研發中心的同時,在藍谷落地了全資子公司。航天科工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合作基礎上,在藍谷落地了航天時代(青島)海洋裝備科技公司,海洋重力儀項目預計今年將實現產值6000萬元。

“按照青島市委、市政府平台化思維的工作思路,藍谷的海洋創新資源集聚優勢成為新時期藍谷跨越式發展的引擎器。”藍谷管理局局長肖焰恆表示,聯盟成立后,將著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藍谷大循環為主體、區內區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協同創新機制,推動藍谷海洋創新資源從“聚合”走向“聚變”,構筑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的產業生態體系,充分發揮藍谷助力海洋強國戰略的“科創大腦”作用,加速推進海洋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創環境:用生態思維厚植創新沃土

從去年以來,“海洋攻勢”深入人心,海洋成為青島市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為尋求科研轉化方面的新突破,青島藍谷按照功能區去行政化的定位要求,本著“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的思路,積極提高服務能力,有效補位市場,為藍谷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搭建形成有力支撐。

上接天線抓鏈接。藍谷管理局改變“打法”,一方面,主動登門拜訪科技、工信、工商聯等部門,鏈接全市優質企業﹔另一方面,加強區域協同,聯合即墨區相關部門制定協同推進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的工作方案,鏈接即墨大后方的產業優勢。重點推進建設集人才、院所、企業、儀器為一體的海洋科技資源線上共享平台,加快“院校與園區”“院校與企業”“科學家與企業家”的各項合作。僅海洋儀器設備共享一項,就得到園區院所的大力支持,擬共享設備價值超過7億元。

下接地氣抓服務。藍谷積極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提高協同性”要求,深化流程再造,建立創新平台和孵化載體項目需求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出台了《加強服務創新平台和孵化載體暫行辦法》,建立服務專員制度,深入每個院所和企業做信息員、調研員、協調員、服務員,同時局領導“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為各主體牽“紅線”。

一方面,從供給端解決科研成果“有得轉”的問題,深入高校院所征集梳理了 300余項可轉化成果﹔另一方面,從需求端解決科研成果“接得住”的問題,先是逐一對接藍谷700余家准科技型企業,確定210家重點企業進行滴灌式精准培育,協同即墨區科技等相關部門建立規上高企數據庫, 1-5月份藍谷區域內技術合同登記額6700萬,其中企業橫向登記額5800萬,同比增幅41%。

投融資對接會、科技政策宣講會、產學研對接會層出不窮,月月有活動,季季有重點,一個活力十足、富有成效的良性創新創業環境正在藍谷形成。

壯產業:讓市場思維向新動能要效益

剛剛過去的一年,山東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朝著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精准發力。青島藍谷也在由創新資源集聚期大踏步向產業發展期邁進,樹立鮮明的成果導向,讓市場論英雄,從宏觀上增強海洋經濟發展活力,從中觀上提升海洋產業競爭力,從微觀上提升涉海企業的盈利能力。

找准穴位、靶向發力。藍谷充分發揮資本對創新合作的助推作用,引進14家銀行機構,23家創投風投機構,設立總規模120億元的6支基金﹔對接引進青島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清泰聯信等各類科技服務機構,補齊了科技機構多而服務機構少的短板。

轉換路數、改變打法。推動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與大工青島研究院、啟迪海洋創新中心合作,構建市場化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創新端和需求端。以市場化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引進高校院所突破身份限制, 通過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合法合規成立產業化平台公司,將市場化引入院所,創新驅動,培育海洋新興產業新動能。

堅定不移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定是一場持久戰。向著星辰大海出發,青島藍谷將繼續吹響向藍色海洋進軍的號角,用辛勤汗水與智慧心血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