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邊小攤就是保中國經濟生機

2020年05月31日10: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原標題:保路邊小攤就是保中國經濟生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可謂意有所指,深刻觸及了當下中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重大現實挑戰。

  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造成巨大沖擊。以網店、街邊小店、路邊小攤為主要業態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疫情沖擊中可謂最為脆弱,受損也最為嚴重。

  但是這些不起眼的小店,卻是維系社會運轉的“毛細血管”,它們創造了巨額GDP,吸納了大量就業。它們是中國經濟重要的支撐,也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生機。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統計,我國個體經營者數量在2018年末即已達到6000多萬個。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各類中國小店數量約為1億家,帶動了3億人就業。

  毫無疑問,小店之中乾坤大。小店活,則經濟活、民生興。正是敏銳意識到了小店的巨大作用,去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有針對性地發展“小店經濟”,今年2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盡快讓這些‘血管’暢通活絡起來”。

  因此,在目前抗疫取得戰略性勝利的關鍵時刻,如何千方百計幫助這些小店渡過難關,從而增強中國經濟社會的韌性以及發展后勁,不僅具有現實價值,也是應該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

  目前,許多地方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傾斜。有的減租免租,有的進行增值稅減免。國家層面,也已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低成本貸款2.85萬億元。這些政策傾斜和資金注入,無疑為各類小店的復蘇和持續運營提供了及時雨。

  當然,僅靠宏觀層面的支持還不夠,發展小店經濟、暢通“毛細血管”,一方面要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助力,另一方面也要明確小店經濟的發展瓶頸和痛點,從而實現精准發力。

  最近有兩個案例引起了各界關注,它們在不同側面說明中國小店經濟最需要何種幫扶。其一是國家對地攤經濟的政策性包容。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今年3月,成都市為應對疫情沖擊,也臨時放開了地攤經濟。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成都市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超過10萬個,助力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98%。

  另一個案例是生活服務平台美團,在前期幫扶商戶的基礎上,近日又宣布啟動“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推出了線上化運營、優惠貸款、供應鏈服務等六大舉措﹔同時利用自身大數據優勢,有的放矢地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僅5月首周,平台上小店的訂單量相比2月首周就增長了28倍。

  這兩個案例說明,幫助各類小店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找准它們的發展痛點是關鍵。政策上更加包容,在保障公共衛生與安全的基礎上給商戶適度“鬆綁”,減少不必要的剛性要求,能夠有效地緩解小微企業的發展壓力,激活城市和社區的活力。

  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方式,有助於緩解它們的燃眉之急。而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有序對小店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也是一種對“造血”功能的激活,讓小店也能有大作為。

  小店的興衰,直接關系到整個經濟社會的穩定與興旺。“給點陽光就能燦爛”,是小店經濟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這說明小店經濟的頑強與韌性,同時也表明隻要政策得當、發力精准,就能夠事半功倍地實現小店經濟的復蘇與興旺。(祝春江)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