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黨委常委滿慎剛代表: 加快智能化開採和井下機器人研發

2020年05月27日08:50  來源:東岳客
 
原標題:山東能源黨委常委滿慎剛代表: 加快智能化開採和井下機器人研發

滿慎剛,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常委,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支持煤炭企業加快智能化開採

加快煤炭企業井下機器人研發與應用

山東團代表 滿慎剛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佔據了主導地位。由於我國煤炭資源的可靠性、價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潔淨性,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內,煤炭主體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未來5年總量還將維持在40億噸左右。煤炭開採業也比較艱苦,煤礦工人常年工作在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層深處,勞動強度大、體力消耗大、生產環境艱苦。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正致力於實現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發展應用將有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強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煤機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智能開採推動了煤炭生產的“技術革命”,這是煤炭開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煤炭行業安全高效生產的迫切需要,是減輕工人勞動強度、促進礦工體面勞動幸福生活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我國煤礦普遍災害比較重,下井人員多、危險崗位多、安全風險大,重特大事故仍然時有發生,煤礦百萬噸死亡率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據統計,全國煤礦有5800處,在249萬從業人員中,從事採煤、掘進、運輸、安控等危險繁重崗位人員達60%以上,煤炭生產依然是高危行業,面臨著專業技術人員不足、一線職工招錄難、年齡急劇老化的窘境。同時,在全國正常生產煤礦中,單班入井人數在800人以上的有78處,其中900人以上的還有36處。解決這些問題矛盾,加快煤炭企業井下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是實現“從減少災害損失到減輕災害風險”的重大舉措,也是破解當前煤礦安全生產突出矛盾、實現減人提效的現實需要,更是煤礦企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科學之路。

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堅持煤炭開採以人工智能為引領,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實施“一提雙優”建設(提升裝備水平、優化生產系統、優化勞動組織),在全國煤炭系統率先取消煤礦夜班生產,引領了全國煤炭行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近三年,累計裝備投入145.6億元,是前三年的2.1倍﹔

智能化工作面由6個增至51個,增長7.5倍,自動化智能化率達45.5%﹔

快掘線由34條增至70條,翻了一番,綜掘率達到68.2%﹔

取消夜班礦井由20對增至36對,增長近一倍。

其中,權屬棗礦集團實現了山東省內11對礦井智能化工作面全覆蓋,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開採礦區,承辦了全國煤礦薄煤層智能開採現場推進會。

通過實施智能化生產,推動了煤礦生產組織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大幅提升了煤礦工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與此同時,當前一些煤炭企業智能化開採也還存在思想理念認識不到位、研發投入相對不足、高端研發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智能化水平建設有待進一步提高等諸多問題。對此,為加快煤炭企業智能化開採、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將智能化開採納入國家能源技術創新戰略、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和國家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協調機制,統籌安排部署,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智能開採技術創新有力有序推進。

二是有關部委對煤炭企業加快智能化開採給予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措施,鼓勵企業開展智能開採。研究制定相關金融、財稅、信貸等優惠政策,鼓勵煤礦企業推廣使用智能開採的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有效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煤炭開發利用效率。

三是圍繞煤炭綠色智能無人化開採需求,搭建開放合作的研發平台,促進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高標准建設智能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引導煤炭開採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等聯合開展深部煤炭資源開採關鍵技術開發,以液壓支架跟機智能化、採煤工作面智能切割、視頻監控、遠程集控、智能化集成供液控制等技術為重點,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煤炭工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四是樹立“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理念,大力推廣山東能源集團等先進經驗做法,持續推進取消夜班作業、5天工作制等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嚴格執行國家《煤礦井下單班作業人數限員規定》,借鑒山東省關於沖擊地壓礦井採掘工作面限員規定等,建設一批單班百人礦井。

五是從行業層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人工智能與煤礦安全生產深度融合。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傳感網等先進技術,對煤機裝備進行智能化改造,促進煤礦生產調度系統、安全監測監控系統、企業管理系統等的有機銜接和集成協同,促進煤炭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水平的整體躍升,助推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佔據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主導地位的煤炭產業,加快煤炭企業井下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提高煤礦安全保障系數和生產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2019年1月,國家煤監局發布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國家煤礦安監局2019年第1號公告),提出重點研發應用掘進、採煤、運輸、安控和救援5類、38種煤礦機器人,研發一批重點崗位的機器人,建設一批智能化無人採煤工作面,建成一批智能化無人(少人)示范礦井,將有力推進煤礦機器人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高度重視生產優化和技術創新工作,著力建設智慧礦山,對煤礦生產系統進行機械化、自動化提升、智能化改造,加大井下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部分生產工作面實現了“有人巡視、無人值守”,實現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和遠程操作,大幅減少井下作業人數,提高了煤礦安全保障程度,減少了礦工職業健康危害,改善了井下作業環境,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有關專家表示,煤礦機器人推廣應用,預期效益驚人,機器人化開採大約可減人80%、降低成本40%。500萬噸的傳統綜採礦井,井下生產人員約500人,實現機器人化開採后,井下人員可以少於80人。對此,為加快煤炭企業加快煤炭企業井下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有關政府部門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標准,支持煤礦企業與國內外科研單位、機器人制造企業開展合作,堅持應用導向,推進煤礦機器人相關科技成果應用轉化,並提供相關政策和信息服務。同時,加強政策激勵,吸引社會各界科研力量和資金進入煤礦機器人的研發和大規模商用中來,形成產學研用各個主體共創共享發展格局。

二是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結合國家煤監局《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引導煤礦企業積極與國內外科研單位、機器人制造企業廣泛合作,研究應用煤礦採掘、運輸、安控和救援機器人,攻克掘進機自動定位截割、錨杆自動鑽裝、放頂煤自動識別控制等關鍵技術。針對煤礦井下作業環境復雜多樣,在能源動力技術、導航技術、通信技術、可靠性技術等方面進行專項攻關,尤其要保障井下機器人具有防爆、防塵、防潮、防水、抗腐蝕等功能,具有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技術等,解決井下機器人的穩定性和精准度問題。

三是大力研發推廣工作面巡檢機器人,充分利用巡檢機器人搭載三維激光掃描設備、紅外成像儀、高清攝像儀等裝備的集成平台,為智能化開採控制提供運載平台,通過自動跟機巡檢、工作面快速巡視、故障點專項巡檢等方式,為打造工作面“無人操作、無人巡視”的智能化生產模式提供技術支撐。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