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代表:堅持“六個精”,打造精致城市樣本

2020年05月26日08:25  來源:東岳客
 
原標題: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代表:堅持“六個精”,打造精致城市樣本

張海波,威海市委書記,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堅持“六個精” 打造精致城市樣本

山東團代表 張海波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威海視察,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的殷切期望,為威海城市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兩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強化政治擔當,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作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先后召開市委十五屆五次、六次全會研究貫徹實施意見,從寬窄兩個口徑推進精致城市建設。在寬口徑上,用精致的理念統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處理好精致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經略海洋、對外開放等五個關系,奮力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在窄口徑上,注重精當規劃、精美設計、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准服務、精明增長,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樣板。

一、堅持精當規劃,在優化頂層設計上求突破。

建設精致城市沒有先例可循,我們從抓好頂層設計入手,認真總結威海城市發展經驗,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城市做法和專家意見,探索建立精致城市的法規和標准體系。一是定標准。制訂了《威海市精致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50個核心指標,涵蓋生態環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務、發展動能、社會治理5個方面,使各項工作可量化、可操作,近期將作為地方標准予以印發。二是出綱要。啟動編制《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設規劃綱要》,預計今年三季度完成,將提出“十四五”以及更遠期的發展目標和建設策略,以目標導向引領精致城市建設。三是抓立法。研究起草了《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設條例》,從城市規劃設計、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普遍遵守的行為准則,爭取9月底前通過省人大批准並頒布實施,為精致城市建設保駕護航。同時,以這些法規和指標體系為遵循,我們統籌整合土地規劃、城市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鄉村規劃等規劃,探索編制新的國土空間規劃,努力實現“多規合一”,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堅持精美設計,在做亮城市特色上求突破。

立足威海山、海、灣、灘、島、泉交相輝映的資源優勢,以及所特有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積極開展城市設計試點,凝煉城市特色,留下城市“記憶”,擦亮城市“底色”。一是像設計景區一樣設計城市,保持“大山海、小珠鏈”總體風貌,加強建筑形式、色彩、材質等的控制,與山海環境相融合,保護城市天際線,做到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透海,彰顯城市山海景觀特色。二是以藝術家的眼光設計每個片區、每棟建筑,將歷史文化街區、交通樞紐地區等劃定為城市設計的重點地塊,建成城區實景三維數據平台,精心做好特色街區、園林綠化、景觀照明、街道界面、城市家具、城市雕塑等要素的設計,營造精巧別致的城市空間。三是將城市設計法定化,督導各級認真執行《威海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在土地招拍挂時一並附帶詳細的城市設計。目前,威海老港區及棲霞街、生肖街、新威附路等特色街區改造工程啟動實施,一大批“新地標”散落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一大批“網紅打卡地”火遍線上線下。

三、堅持精心建設,在提升城市品質上求突破。

以開展國家“城市雙修”試點、“美麗城市”建設試點為契機,積極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改造,把做足“面子”與扮靚“裡子”結合起來,持續提升城市承載力、包容度和宜居性。一是化解城市成長的“煩惱”。認真聽取群眾呼聲,敢於直面歷史問題,從2018年開始開展城市建設領域矛盾糾紛化解行動,解決了10.4萬套房屋辦証難問題,涉及群眾7.7萬戶﹔從2019年開始啟動實施閑置項目及“半拉子”工程處置行動,目前盤活處置125處,年內全部完成盤活處置﹔今年又推動開展城區低效用地規劃整治工作,奏響了化解城市成長“煩惱”的“三部曲”。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內涵品質。實施了14條歷史街區保護開發,推動博物館群建設,打造了城市展示中心、城市國際化交流展示中心、產業創新展示中心等“城市會客廳”,啟動了海港公園、金線頂公園和千公裡海岸線濱海步道建設,打造“千裡海岸線、一幅山水畫”特色海濱景觀。三是全力解決城市長遠發展問題。實施了廣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節約水“六水共治”,推動威海新機場、萊榮高鐵、文萊高速和地下綜合管廊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海綿城市達到37.5平方公裡,地下綜合管廊累計建成40.6公裡。四是常態化抓好環境整治提升。開展了山景線、海景線、鐵路線“三線”環境綜合整治,下大力氣治理沿線建筑物、墳頭、垃圾等,搞好綠化美化,讓威海的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四、堅持精細管理,在創新治理模式上求突破。

拿出“繡花”功夫,運用更現代的理念、更科學的方式、更管用的手段,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堅持網格化管理。成立實體化的市、縣、鎮三級網格化治理中心,劃分城市、農村、企業、園區等網格,配專兼職網格員6090名,梳理制定18類240余條網格事項清單,建立網格事項發現、受理、分流、處置、跟蹤、督辦、反饋、評價閉環運行機制,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二是堅持智慧化建設。以實施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為契機,啟動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建設,搭建“城市大腦”平台,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方便、社會更安全,年內平台將投入運行。三是堅持一體化推進。建立健全城市治理綜合協調體系,推動各項工作環環相扣、緊密銜接,同時建立“啄木鳥”問題反映機制,開發上線了城管“市民通”APP,市民可以隨時隨地反映13大類234小類城市管理方面問題,推動精致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五、堅持精准服務,在提高民生溫度上求突破。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融入到精致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細節中,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更加注重群眾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注重解決群眾的痛點難點問題,讓民生“溫度”持續提高。在做好普惠性民生保障的同時,堅持從細節入手,從具體問題改起,圍繞出行難、停車難、如廁難、公共活動場所少、老舊小區環境差等群眾的痛點難點問題,實施了21條瓶頸路打通工程、10個停車場項目、10個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錯時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位7213個,新建改造公廁20座,改造提升5處菜市場,建設運營10處“社區食堂”,免費向社會開放227所學校體育設施,受到群眾熱烈歡迎。今年初,我們堅持“百姓點單、政府辦事”,確定口袋公園建設、過街天橋建設等20項民生實事,年內將全面完成,切實讓群眾享受到精致城市建設帶來的實惠和變化。

六、堅持精明增長,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求突破。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以實施新舊動能轉化重大工程為統領,推動產城融合、綠色發展。一方面,推動生態產業化。在投資25.5億元優化提升華夏文旅集團生態修復項目的基礎上,實施最嚴格的環境監管、最集約的資源利用、最積極的生態建設,持續推進“1+1+8”工作部署,實施海岸線修復、山體修復、河道治理、河庫綠化等三年行動計劃,近兩年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資金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達到17.3%,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兩個城市”,都是全省唯一。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濱海旅游、全域旅游,生態優勢日益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兩年全市接待游客年均增長9%以上,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另一方面,推進產業生態化。在充分考慮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基礎上,規劃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康養旅游等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企業沖擊新目標行動和招商引資沖擊新目標行動,通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實施智能化改造等,發展壯大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在產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的同時,2019年全市萬元GDP能耗比2018年下降4.17%,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能耗下降目標。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