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景大道、花漾街區扮靚環境 濟南這座城市的顏值,越來越高啦!

2020年05月25日11:20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花景大道、花漾街區扮靚環境 濟南這座城市的顏值,越來越高啦!

  編者按

  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推進大會上提出,要實施城市品質提升攻堅行動。近日,本報記者走訪各個區縣發現,今年,在多個區縣或者街道,在城市品質提升方面,都有一些“大動作”即將或者正在實施。或對城市廣告標牌進行治理,或不斷加強城市綠化和照明,或對河道展開整治和美化……一系列舉措的推出,都在讓這座城市越來越靚麗、越來越舒適和宜居。

  世紀風廣場美如畫。

  花漾街區

  花景大道、花漾街區扮靚環境

  建設65條花景大道、35條(處)花漾街區,是今年濟南市為民再辦23件實事的其中一件實事。記者採訪獲悉,今年,濟南高新區將打造5處花卉景觀大道和兩處花漾街區,目前,高新區多處花卉景觀大道和花漾街區基本成型。

  還記得濟南高新區的25號路嗎?這幾天,這條長約2.5公裡的網紅路兩側,藤本月季花開得正盛,吸引了不少路人賞花拍照。據濟南高新區城管局綠化辦主辦沈龍介紹,這條路是高新區多年來打造的重點景觀道路,今年也被列為高新區要打造的花卉景觀大道之一。

  “今年將打造5處花卉景觀大道和2處花漾街區。”沈龍介紹,目前高新區已有多處花卉景觀大道和花漾街區基本成型。

  花漾街區刷新城市顏值(李冬陽 攝)

  舜華路也是高新區重點打造的花卉景觀大道之一。記者在舜華路與工業南路交叉口附近看到,周邊的綠化進行了調整,世紀風廣場也重新進行了設計和裝扮,花卉布置有上千平方米。“世紀風廣場以飄帶作為設計元素,蜿蜒流暢的曲線構造大氣絢麗的模紋花卉,地栽花卉品種採用角堇小錢幣系列的橙紫復色、天竺葵安東尼系列猩紅色、粉色與黃晶菊,花卉中點綴2組共10個直徑花球為環境帶來空間感,花卉品種選用非洲鳳仙、四季海棠、角堇、柑橘,整體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景觀氛圍,串聯道路兩側綠地,與遠處花壇遙相呼應。”沈龍介紹。

  除了科創路、舜華路,今年高新區將重點打造的5處花卉景觀大道還包括旅游路、龍奧北路、經十路高新段。記者跟隨高新區城管局對這些路段進行了探查,有的路段正在布置中,有的路段已經成型。沈龍告訴記者,花園東路、世紀大道高新段今年也已經進行了重點綠化打造,同時還將在漢峪金谷、海信賢文世家周邊打造2處花漾街區。

  堅持“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今年,歷下區將著力提升城區形象面貌,重點將馬鞍山路、山大路、龍奧周邊道路高標准打造成“席地而坐”道路。同時,打造龍奧南路、洪山路、旅游路、舜耕路、馬鞍山路5條示范路,創建問題發現全域化、管理流程規范化、監督考核標准化的樣板項目。

  同時,重點打造舜華北路、輕風路等13條花卉景觀大道;對縣西巷、榜棚街等5條城市商業特色街區,利用花牆等打造靈動時尚、特色鮮明的花漾街區。增加百姓身邊綠色福祉,完成二環東路節點游園、盛福庄游園等8處城市公園。在經十路、泉城路等重點道路栽植花卉16000平方米,對青龍橋、旅游路荊山橋等11座橋體挂花,努力營造優美、舒適的城市綠化環境。

  聚焦精細精致,將管轄范圍內的公共綠地按照行政區域、植物配置等原則在大網格的基礎上細化為64個小網格。提高苗木修剪標准,豐富修剪形式。提升生態游憩空間,持續推進山體綠化和山體公園建設,建設完成燕翅山西坡、扁石山山體公園。科學規劃綠道網絡,有機串聯主要公園綠地、山體、生態區和歷史人文空間等重要節點,逐步構建起全區綠道基本框架,今年完成半邊山、老君崖等5公裡山體綠道。通過以上舉措,營造優美宜居的城市環境,不斷增加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緯北路街道對濟南火車站周邊開展綠化美化工作。

  統一牌匾

  建筑外立面有了規范化廣告牌

  “慢一點,注意安全,一定要把廣告牌固定好。”近日,歷城區港溝街道文旅城蘭亭居小區一處底商門前,在港溝街道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市容隊長張彬的指揮下,工作人員最終將廣告牌匾成功懸挂。

  “‘精細對待、提前溝通’是街道城管服務中心新推行的工作方法。”張彬介紹,前期調研發現,轄區內城市建筑外立面和廣告牌匾存在不規范的情況,今年,轄區有融創文旅城蘭亭居、點翠園等多個有底商商鋪的小區新交房,港溝城管主動上門服務,提前對接業主、物業,對底商管理規范進行告知,統一牌匾制作要求,減少后期修改牌匾增加的額外費用,並加大巡查監管力度。

  經過三個月的運行,新小區底商均自覺遵守各項規定,效果明顯,提升了主次干道建筑外立面的市容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港溝街道城市管理服務中心“繡花精神”的服務理念體現在工作的各個方面。當前,各生產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在此過程中,許多企業面臨疫情防控、流程申報、企業開工等問題,港溝街道城市管理服務中心進行“面對面上門服務”,及時將開工復工疫情防控指導方案及開工復工明白紙下發到轄區各企業,並上門梳理細化開工復工申請流程,提高企業上報信息效率。

  企業上報開復工申請、承諾書、疫情預案等資料后,港溝街道城管服務中心協調歷城區疾控中心對企業進行培訓,重點強化病毒認識、個人防護和消殺工作等;上門實地指導開工復工單位人員管控、疫情監測、消毒殺菌、門衛保障等防控保障工作,要求企業必須嚴格按照防控標准落實,切實做到一時一刻不放鬆、一絲一毫不馬虎。

  近年來,港溝街道從管理、制度、手段、共治等方面著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港溝城管服務中心將以提升管理水平為重點,著力打造智慧城市,堅持“以繡花的功夫抓好城市管理”理念,以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推動港溝街道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

  河道治理

  一河碧水濯兩岸 興濟河上演“大變身”

  在濟南的各條河流中,興濟河顯得有些“低調”。興濟河源頭是南部山區的興隆水庫,原來的興隆水庫屬於夏、秋季有水,春、冬季干枯的“季節性”水庫。同樣,興濟河汛期才有水,並且有周邊污水匯入。這不但造成環境污染,也讓生活在周邊的市民苦不堪言。幾年前,它臭氣熏天、污水橫流,人們多用“臭水溝”“泄洪溝”來稱呼它。

  據了解,位於經十路至張庄路段興濟河河道之上的興濟河商城,曾被稱為濟南面積最大、跨度最長的違建,2018年5月已全部拆除,同年11月治理工程開工。如今,興濟河已變身景觀河道,成為這座城市一道新的靚麗風景線。槐蔭區段北街道牢固樹立“生態段北”理念,下大力氣整治轄區內興濟河景觀綠化、人行棧道和觀水平台。經過幾年堅持不懈地治理,興濟河終於按下了“大變身”的“按鈕”,由一條不折不扣的臭水河變成一條讓人親近喜歡的“生態河”,興濟河兩岸也成了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5月6日上午,段北街道辦事處興濟河畔鋪設瀝青的工人們已經開始忙碌。在槐蔭區市政工程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興濟河西路段的道路通暢推進工程大大加快。隨著興濟園林花卉市場和劉家場社區房屋拆遷、閆千戶立體停車樓建設工程推進,興濟河周邊生態提升已進入新階段。

  段北街道高度重視興濟河沿岸的生態提升工作,從兩大方面重點發力,提升周邊居民的幸福感。一是做好興濟河沿線房屋的拆除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倒排工期,將尚未拆除的房屋拆除完畢,快速實現興濟河路段的全線通車。二是做好河道兩岸衛生環境、交通秩序、景觀的全面恢復工作。從提升轄區風貌和居民幸福感出發,加強兩岸的植被、道路管理,讓興濟河路段處處有花、步步有景。

  垃圾分類

  村裡每家每戶都有分類垃圾桶

  垃圾分類是民生小事,也是社會發展大事。在商河縣許商街道,垃圾分類工作是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

  這項工作怎麼抓?看看許商街道五裡廟村、靠城孫村兩個試點村,就有了答案。

  在那裡,基層黨建清單裡有垃圾分類,黨員承諾書裡也有垃圾分類,人人學先進,戶戶趕先進。

  在那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行有害垃圾、資源回收日,大家可以現場兌換生活用品、進行游戲互動。每個胡同口都有垃圾分類的宣傳牌,垃圾分類宣教室就在村委會,分類知識成為人們的常識。

  在那裡,保潔員既是垃圾收集員,又是垃圾分類宣傳員、指導員、監督員,指引群眾將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及其他垃圾分類投放,使得垃圾分類的投放精准度和運輸效率穩步提升。

  在那裡,走入每家每戶的除了垃圾分類宣傳手冊、挂歷,還有落實到每家每戶的分類家用垃圾桶,垃圾分類不僅有口號更有行動。

  黨建引領、宣傳引導、培訓管理、設施提升,許商街道正多措並舉,提升廣大居民知曉率、參與率、正確投放率,幫助百姓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實踐中來,攜手提升城市品質。

  環境整治

  精細化管理提升窗口單位形象

  “一出濟南的火車站就看到五顏六色的花,像一道彩虹,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一位剛從濟南站出站的乘客一路走,一路拍照片。

  作為濟南站的屬地街道,天橋區緯北路街道堅定扛起窗口單位整治的大旗。通過實施“雙創”模式常態化、“疫情防控”常態化,全面開展了保潔消殺、秩序維護、綠化亮化等多項重點工作。僅去年一年,街道在濟南站面貌提升上就投入資金近800萬元,整治牌匾1300余平方米、整治外立面1000余平方米、清運單車10萬余輛。同時,街道還創新推動“暖心火車站”建設,探索“一企一檔”精細化管理模式,推動濟南站成為展示泉城形象的“網紅”景點。

  除了做好窗口單位的“面子工程”,街道還不斷夯實“裡子”。為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九大攻堅行動”的目標要求,完成好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重點任務,街道把2020年確定為“城市提升攻堅年”,聚焦“管理水平提升、綠化美化提升、環境衛生提升、市容秩序提升、居住環境提升”五大攻堅任務,確保城市管理有實招、有實效。

  緯北路街道的“裡子”以老舊開放式小區為主,整體呈現基礎設施欠賬多、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多、城市管理難度相對較大的“三多一大”特點。近年來,緯北路街道堅持以聚力城市品質提檔升級為目標,大力整治轄區“臟、堵、亂”等“頑疾”。治“臟”沿用了“疫情防控”精細化環衛模式,加大對背街小巷、小區樓道的保潔力度,治“堵”採用了交通微循環的辦法,加快推進明湖西路以北、天成路以東開放式片區社區交通微循環工作,從根本上打通老舊小區通行的“腸梗阻”。街道還通過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進行精細化“治亂”,常態化開展佔道經營、亂堆亂放等城市問題的治理行動,確保街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城市環境更加優化。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