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黑土“掘金”!小韭菜“長”出農民致富大產業

2020年05月21日17:5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村民忙著收割韭菜

人民網青島5月21日電 葉寬味甜長半米的韭菜,兩斤裝可賣到99元﹔用煮熟的大豆制成養料無公害種植,每年隻割一茬,暢銷膠東半島﹔從地頭收割到商超上架僅需一小時,全鎮菜農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作為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靈山鎮農業生產的重要增長點,韭菜種植輻射帶動3個村庄經濟發展,連片發展無公害韭菜種植1000余畝,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在青島靈山韭菜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韭菜大棚遍布田野,棚內一畦畦韭菜綠意盎然,村民們正忙著收割韭菜並裝箱,運輸車在地頭等待裝車。這些韭菜,一小時后便能出現在當地的商超裡。

“我們的韭菜主要供給商超和大型食品企業,客戶提前一天訂貨,第二天從田間收割后配送到商超,全程隻需一小時,保証新鮮。”青島靈山韭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成奎介紹,靈山韭菜年產量在150萬斤以上,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銷售旺季,“靈韭王”品種2斤裝可賣到59元,春節期間上市的“靈山貢韭”品種2斤裝可賣到99元,在膠東半島廣受歡迎。

靈山韭菜為何能夠賣到如此高的價格還供不應求?劉成奎給出了答案:“一是得益於良好的土地條件,這裡的黑土壤硒含量高。二是用心經營,我們的韭菜一年隻收一茬,不施農藥化肥,隻用可食用的生物制劑除菌除虫和發酵豆餅喂養,有機認証轉換証已申請下來。”

“上世紀90年代全鎮曾有上萬畝的韭菜種植規模。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和農產品種植結構調整,靈山韭菜規模和品牌逐漸萎縮。”劉成奎原本在即墨城區經營一家公司,2016年他不忘家鄉熱土,在鎮黨委招引下,回鄉創業,圍繞“靈山韭菜”農業品牌,以“示范園+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高端農業和精品農業。

韭菜種植給靈山鎮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李前庄村、韓流庄村、西黃家庄村3個村庄村民靠此致富,同時每日100余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

60歲的仲偉彬就是其中之一,他將自家9畝2分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年可獲得7000余元的土地流轉費,平日在合作社打工,月收入3000余元。

“種了一輩子地,沒想到,老了還能靠它過上小康生活。”仲偉彬臉上挂滿了笑容。

韭菜種植的良好效益,讓村民嘗到了甜頭。去年,劉成奎又創新“土地流轉+承包”形式,除土地流轉外,村民可再承包合作社大棚,隻要管理得當,一年能收入十萬余元。

“合作社提供種子、有機肥料、技術和水電等基礎設施,我們就負責管理,收獲后賣給合作社,沒有成本風險,也不愁銷路。”45歲的村民仲啟昭率先承包6畝韭菜大棚,成了時下流行的“農業創客”。

未來,靈山韭菜合作社將投資1200萬元建設深加工生產線,生產韭花醬、韭種醬,在蔬菜深加工產業上大做文章,打造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經濟,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孫林 王靜 於曉麗 鞏萍)

收割后的韭菜在地頭稱重裝箱即刻運往超市

(責編:孫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