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草,認識你真好(說道·我們的綠色生活⑦)

智春麗

2020年04月29日13: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一花一草,認識你真好(說道·我們的綠色生活⑦)

跟一花一草的熟悉感,總是很容易喚起人內心深處對自然的熱愛,也更容易讓人注意到周圍人對環境的付出

早上在小區散步,不經意間一抬頭,發現刺槐樹竟開出一串串深紅色的花。白色槐花常見,紅色還是第一次遇到。拍照留存,就像是認識了一位新朋友。

不只是刺槐,還有藏在拐彎處開白色小花的山楂樹,萬年青后面像撒了一樹黃色星星的棣棠花,草地邊一場雨后就猛躥的二月蘭、夏至草……在花草識別軟件的幫助下,原本不怎麼留意或者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認識得越來越多。

這種跟一花一草的熟悉感,總是很容易喚起人內心深處對自然的熱愛,也更容易讓人注意到周圍人對環境保護的付出。在春寒尚且料峭之時,物業工人就拿著高壓水管,一點一點清洗水塘裡的鵝卵石,這才有了孩子們蹲在一池清水邊看魚兒暢游的童趣。“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態環境背后,有著許多人辛勤的付出,也最需要大家一起愛護。

關注是愛護的第一步。我國《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第一條就是“關注生態環境”,“關注環境質量、自然生態和能源資源狀況”。認識身邊的花花草草,如同打開了一扇感受自然陪伴的窗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是生態保護的理念,也是越來越受認可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各種花草識別軟件受歡迎、博物類科普博主在社交媒體走紅,以及裝幀精美的花草科普書籍流行,都說明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在提高。某款花草識別APP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上線3年用戶識別植物總次數超過5.4億次。新浪微博上,“博物雜志”有1000多萬粉絲。

對花草樹木的關注,還傾注著人文的溫度。據獲得第十一屆文津圖書獎的《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一書統計,《詩經》中有百余篇提到植物。因此,孔子說,學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離騷》中以香草比喻君子,唐詩中折柳送別,《紅樓夢》中有海棠詩社、黛玉葬花。中國人對一花一草一木,實在是愛得深沉。那麼,從身邊開始,認識它們吧。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9日 14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