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山東分行發力“強村貸” 助力保民生

2020年04月29日09:39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煙台4月29日電 在山東省煙台福山門樓鎮兩甲村,錦程大櫻桃專業合作社的自動調溫大棚裡,紅透了的福山大櫻桃“美早”,一簇簇挂在枝頭,讓人不禁垂涎。果農們熟練又小心地摘下熟果,送到合作社的電商裝配中心,在這裡裝箱、打包,分發到全國各大超市和電商下單的客戶手中。

兩甲庄村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先期已經流轉了68畝土地,主要從事大櫻桃、火龍果和草莓種植。“我們打算再流轉300畝地,建大棚,再增加聖女果、荷蘭杏等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合作社向農行申請了300萬元‘強村貸’,疫情期間,利率更加優惠,貸款下來后,就可以著手干了,一點不耽誤。”兩甲村黨支部書記孫承遠說。作為村裡大櫻桃種植的帶頭人,孫承遠坦言,‘強村貸’太優惠了,為保障種植送來了及時雨。

煙台作為中國北方水果重點生產基地,素有‘水果之鄉’之稱。春末夏初關鍵時期,保障“果籃子”供應的腳步更不能停歇,“強村貸”的推出無疑給眾多果品專業合作社帶來福音。

據悉,“強村貸”是山東省委組織部牽頭,省農行和省農擔公司聯合創新推出的貸款產品,著重發揮“農行+農擔”的金融杠杆作用,將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在群眾中的聲譽轉化為可評定的信用等級和申請貸款的依據,旨在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提供金融服務。

其實早在今年開春,農行煙台分行便向棲霞市蛇窩泊鎮東院頭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放了全省首筆“強村貸”140萬元,有力支持了合作社蘋果苗木更新換代和農資購買,為東院頭村蘋果規模化種植與生產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春風和煦,萬物生長。順著青州市何官鎮南小王村嶄新的柏油馬路,一片片智慧大棚整齊劃一,各色蔬菜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民們在大棚裡忙碌著,裴德相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從村裡的合作社租了兩個大棚,這茬西紅柿前幾天剛採摘完,馬上就運往北京了。”裴德相種植的番茄、青椒喜獲豐收,他干起活來格外有勁兒。

“我們的‘南小王’牌蔬菜獲得了國家級有機蔬菜品牌認証,在田間地頭就可以把菜運往到全國各地。”孫國貞是南小王村的村支部書記,2011年,他帶領村民創辦了晟豐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想通過蔬菜規模經營,推廣先進技術,節約生產成本。如今,合作社社員已達到380戶,流轉土地4300畝,建有溫室大棚125個。

今年年初,合作社打算建造12個溫室大棚用於培育種苗。疫情發生后,雖然對蔬菜種植沒有太大影響,但上市時間卻有所推遲,資金回籠也隨之延后,300萬元的資金缺口讓合作社暫停了擴建的步伐。

“疫情期間,我們想要申請貸款,卻一直找不到門路,多虧了農行客戶經理多次上門服務,為我們提供了貸款支持。”孫國貞介紹說。南小王村是農行服務鄉村振興示范村,在前期對接過程中,農行青州市支行了解到合作社資金需求,依托“強村貸”產品,迅速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全路徑開辟綠色通道,多部門、多層級協調聯動、平行作業,最終僅用3個工作日,為合作社發放了300萬元“強村貸”。

記者從農行山東省分行了解到,為落實中央‘六保’要求,對沖疫情影響,該行與各級組織部、省農擔加強合作,對全轄四星級以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進行摸排,進行點對點對接、實地走訪,加大果蔬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切實保障疫情期間‘果籃子’金融服務。”“強村貸”正在為山東民生穩定注入越來越多的金融動能。

威海文登區栗景合作社在村書記於海峰的帶領號召下,村民們紛紛將土地流轉到村裡,現有種著草莓、藍莓、西紅柿、羊角蜜、黃瓜、辣椒、貝貝南瓜等蔬果的冬暖大棚26個、種植園110畝,合作社成員也由最初的15人,增加到了現在的136人。收入多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穩步提高。

“我家原先有2畝地,每天起早貪黑才剛夠家裡吃喝,后來把土地流轉給村裡,我到合作社干活,干的多拿的也多,還年年分紅,合計合計一年能拿到4萬左右,而且再也不受季節影響了,冬天都有農活兒干、有工資拿,一會兒我們要到山上去種貝貝南瓜,這活兒越干越有勁,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一談起合作社,村裡的老大爺李廣打開了話匣子。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合作社的發展節奏,於書記遇到了難題。本來計劃再擴建的21個大棚,沒有了資金,無法實現了。”就在於書記愁眉不展之時,農行威海分行的工作人員上門為他送來了——“強村貸”,經過上下聯動,特事特辦,300萬貸款很快發放到賬,讓於海峰心頭的石頭落了地。(郇長亮)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