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熱播,誰是你心中“大宋文人天團”的C位?

劉穎穎

2020年04月19日10:27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清平樂》熱播,誰是你心中“大宋文人天團”的C位?

  “他來了,他帶著背誦全文來了……”近日,古裝劇《清平樂》熱播,劇裡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語文書的常駐嘉賓”陸續登場,讓許多喜愛宋朝文化的觀眾驚喜不已,紛紛在彈幕裡為心儀的偶像“打CALL”。劇中,有宋一代的文化名人悉數登場,誰是你心中“大宋文人天團”的C位?快來pick吧。

  晏殊:不會寫詞的神童不是好宰相

  左為晏殊畫像,右為喻恩泰飾演的晏殊

  “小閣重帘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靜謐的雨夜,喻恩泰飾演的晏殊於閑庭信步間吟唱詞作《浣溪沙·小閣重帘有燕過》。這一場景,仿佛帶觀眾直接回到了那個古風雅致的宋代。不少網友直呼:“宋詞原來是唱出來的!”“意境太美了。”

  被劇中這一“名場面”直接帶“出圈”的晏殊,在《清平樂》中更多是展現了政治方面的才能:初登場時,宋仁宗得知了身世真相,沖動欲見守陵的親生母親。身為帝師的他策馬趕到,提醒宋仁宗顧全大局,將其勸回﹔他知道太后會打壓自己,故意殿前失儀,給太后一個借口將自己貶黜出京,讓皇帝看清目前的時局,趁機告訴他“治國如執秤”的道理。

  歷史上的晏殊確實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他出身平民,5歲就能作詩,有“神童”之稱。14歲就參加殿試,才華受到宋真宗贊賞,賜同進士出身。之后歷任要職,一度官居宰相。他大力發展教育,與范仲淹一起提倡州縣立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在西夏侵擾邊境的時候,他向皇帝出謀劃策,最后順利平息了進犯。

  當然,晏殊更廣為人知的是他的文學成就。詩詞文賦他皆擅長,其中尤以詞最為突出,他開創北宋婉約詞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都是千古名句,這也為他贏得了“宰相詞人”的美譽。

  范仲淹:“不拘小節”的精神偶像

  左為范仲淹畫像,右為劉鈞飾演的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但在《清平樂》中,他的出場讓人有些“大跌眼鏡”:他頭戴斗笠,身穿粗布衣,拉著驢車來到應天府教書,被小學子們出言恥笑,甚至認為他是假冒的,但他毫不介意,最后晏殊出現証實了他的身份。

  在劇中,范仲淹這種隨性、豁達的性格也十分突出。他被貶桐廬郡,卻毫無被貶之苦。看著眼前的大好景色,他赤腳跑到河裡,一邊撩水一邊賦詩:“瀟洒桐廬郡,烏龍山靄中。使君無一事,心共白雲空。”

  歷史上的范仲淹,為人耿直剛正,總是在朝堂上慷慨直言,因此三次被貶。據釋文瀅《續湘山野錄》所記,范仲淹每次被貶都被士大夫們看成是光榮之事。范仲淹自己也曾打趣說“仲淹前后三光矣”。他還主導了著名的“慶歷新政”,為之后的王安石變法打下了良好基礎。在經典的《岳陽樓記》中,他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絕唱,抒發了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情懷。

  他也因為這樣的成就,被后世許多士大夫視為“偶像”。歐陽修這樣評價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朱熹則評價他是“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

  歐陽修:千古伯樂為你轉身

  左為歐陽修畫像,右為張本煜飾演的歐陽修

  在劇中,歐陽修一出場就經歷了命運的反轉。參加省試時,他發現考題中故意埋下的破綻,考官晏殊對他十分賞識,因而獲得了第一名。歐陽修對接下來的殿試十分自信,還洋洋自得訂做了一身“狀元袍”。然而,在殿試時,太后卻以他有寫“艷詞”之名而反對定他為狀元,最后變成了第十四名。歷史上也是相似的情節,據晏殊回憶,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雖然歐陽修自己在科舉上不盡人意,但他卻樂於發掘、推薦青年才俊,“唐宋八大家”裡面,宋代的蘇軾、蘇轍、蘇洵、曾鞏、王安石全部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而名揚天下。因此,他被后世稱為“千古伯樂”。《宋史·歐陽修傳》說他:“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

  歐陽修本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開創了一代文風。他在被貶滁州時,寫下了名篇《醉翁亭記》。他的詩詞“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帘幕無重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等傳誦至今。

  蘇軾:樣樣精通的“寶藏男孩”

  他開創了豪放詞風,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又道盡無盡相思之意。

  雖在《清平樂》一劇中尚未出場,但蘇軾擔任大宋文人天團的C位,已然被許多觀眾期待。

  據歷史記載,年少的蘇軾跟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進京趕考,當時的考官便是歐陽修。他看了蘇軾的作品以后驚嘆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蘇軾也因此聲名大噪。

  而且,蘇軾可謂當時的“全能偶像”:在詩歌方面,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作方面,與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散文方面,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在書法方面,他是“宋四家”之一﹔在繪畫方面,他第一個提出了“士人畫”概念,尤擅畫墨竹、怪石。

  此外,蘇軾愛好廣泛,饒有生活情趣,對烹飪、醫藥、佛教等領域都有研究。詩人余光中就曾說:“旅行,跟蘇東坡一起就很好,他很有趣,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他發明了東坡肉、東坡魚等經典菜肴。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了解當地的美食,並寫下自己的“美食點評”。到嶺南,他寫“日啖荔枝三百顆”﹔到湖北黃州,他寫“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樣的“寶藏男孩”,怎能讓人不崇拜呢?

  這樣群星閃耀的“大宋文人天團”,雖然距今已過千年,卻實實在在地圈了一大波粉。隨著《清平樂》劇情的播出,上學時的“背誦全文”似乎已不再是陰影的代名詞,而是重新挑起了人們對宋代文學的興趣。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文化大家出圈“成團”,給予觀眾更多驚喜。

(責編:孫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