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出名果然要趁早

2020年04月17日11:1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秦海璐:出名果然要趁早

秦海璐在《河山》中飾演姜雅真

就目力所及,時下的抗戰劇,雖然的確規避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那樣太過八卦的低級錯誤,卻也難得再見戰爭劇如《歷史的天空》、諜戰劇如《懸崖》那樣質地的作品。在《歷史的天空》中有不俗表現的王新軍,執導並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河山》,攢了一眾老戲骨,包括在《歷史的天空》中合作過的李雪健、劉小寧,以及申軍誼、王輝這樣已經略嫌臉生的老面孔,捎帶陝籍秦人尤勇、張嘉譯助陣,戲拍得不好說沒想法,可看上去更多是自嗨。老戲骨當然是寶貝,像雪健老師就是定海神針一樣的大法器。但如果讓老戲骨們更多扮演明顯超齡的角色,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即便演技好,也不免彌漫暮氣,相當影響代入感。

於是,權且放下對本劇的臧否,來說夫妻搭檔給自家干活、擔當“領銜主演+藝術總監”,又列名“出品人”的秦海璐。

張愛玲有句著名的話,出名要趁早。不論張說此話是抒發機智還是看破世情,拿來說秦海璐,則是蠻合適的。蒙班主任常莉推薦,中戲臨畢業的秦海璐接了出道的第一單:電影《榴蓮飄飄》。據說她隻花了吃一碗面的工夫,聽導演陳果說完故事大綱就決定了接演。這是自然。作為一枚菜鳥,任誰都不會做另外的選擇。而陳果相中她,據說是看上了她身上的江湖氣。

陳果極會講故事,而片名中的榴蓮,也頗富寓意,耐人尋味。作為一名香港導演,陳果對東北的表達,沒有任何違和,而且在劇情裡切合了女主本人早年的戲校出身,以及看家的《天女散花》,取景就放在她的出生地營口。

本片獲得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多項提名,並收獲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最佳女主、最佳新人、最佳原著劇本諸多獎項。二十剛出頭的秦海璐不但是最佳新人,更是影后,而且是與梅艷芳、張艾嘉、舒淇競力中的勝出。將華語電影三大獎的重頭獎項收入錦繡囊中,成名夠早。

也許是起點過高的緣故,暴得大名之后的她,似乎顯得略略平淡,仿佛在用正弦曲線的波浪起伏照應盛名的難得,需要一個稍嫌漫長的等待做平衡。她還和那個時代許多同齡人一樣去做音樂,簽約的也是知名唱片公司,這在個性散發上自然足夠隨性,也未必不是路徑的探詢,誰又能預知自己的未來呢?不過就演員本位的專注度而言,那大約是有些跑偏的,她的擅場原不在這裡——雖然這樣的履歷果然能夠助力她去參加《跨界歌王》之類的綜藝。

她的個人音樂專輯名為《幸福回味》和《單行線》,聽來頗有些讖兆的意味。

不能簡單說那時的她處於邊緣或曰打醬油,但作為演員的專業再認可,卻在積年之后,並且依然是電影:《桃姐》《鋼的琴》和《到阜陽600裡》。

《桃姐》是名導許鞍華攜手劉德華、葉德嫻奉獻的誠意之作,入圍威尼斯電影節,收獲諸多重頭獎項。秦海璐則憑此片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這距離她上次獲得金像獎最佳新人,轉眼十年。《鋼的琴》是秦海璐擔當大女主並首任出品人的作品,業內贏得相當口碑,收攬諸多獎項,她也憑此受到諸多提名,並獲得上海電影節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在諸多提名中也包括金馬獎最佳女主,距離她上一次獲得金馬影后和最佳新人,同樣轉眼十年。

由她領銜主演僅用18天就拍竣的《到阜陽600裡》,和《桃姐》《鋼的琴》一同入圍當年的金馬獎。而秦海璐個人的斬獲頗有意味——獎項是富有張力的最佳原著劇本,她因在拍攝中積極且有創意的參與而列名編劇,這對十年積澱的她,具有相當的符號意義。

不難看出,她的高光勝績更流連於富有文藝氣息的電影范型,而且飾演的多是底層的小人物,有媒體採訪時就后一點提出質詢,秦海璐則自嘲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夠傾國傾城。這是一個有智慧的應答,作為一個女演員,透露出不局促於顏值的自信。當然,也不妨視為對當年某著名娛刊頭條所謂“金馬最丑影后”雲雲的一個后發回應。

這果然能顯示“出名趁早”的好處,譬如大名之后即便徘徊十年找回自己做演員的峰值,她也依然擁有年齡上的收放空間。雖然不再是小花旦,卻依然可以在青春的尾巴上,展示沉潛之后於人生於演戲都有不俗長進的別樣亮色。實在說,女演員的確有年齡方面的隱衷,或者如姚晨所雲的尬與惑,無怪海清們為不再年輕喊話。這是她們的穴點,值得嚴肅關注,而與性別歧視無關,或者說正是女性平權的站位。

十年之期似乎也體現在劇集方面。與王新軍領銜主演的抗戰劇《獨立縱隊》收視率頗有收獲,兩人的結識也自有收獲。與陸毅、吳越、郭京飛等合作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被視為年度劇,她出演的高干女兒程真真,展露出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並憑此提名白玉蘭獎最佳女主。在大IP劇集《紅高粱》中,以怨婦大嫂角色與周迅兩妯娌斗戲分庭抗禮,在余佔鰲九兒主線之外,另辟一番新天地,她也由此斬獲白玉蘭獎最佳女配。在與張嘉譯、何冰、劉佩琦等一眾實力派合作的《白鹿原》中,她也完成了自己應有的擔當,憑此提名飛天獎優秀女演員和白玉蘭獎最佳女主。

話劇舞台上,她與導演田沁鑫合作《紅玫瑰與白玫瑰》《四世同堂》和《青蛇》,前者創下當年國內話劇票房紀錄﹔后者為香港藝術節委約作品,作為中國代表劇目參加國際戲劇節﹔而在《四世同堂》中出演的經典角色“大赤包”,則為她贏得金獅獎優秀演員獎。

找回峰值的秦海璐,個人生活也順風利好,一派幸福。在一檔訪談節目裡,她將老公與水和食物並列。職業角色也頗頗延展,四十挂上零的她也在消解中年的穴點,上春晚,作評審,當導演,拍片的名字也饒有意味:一意孤行,這倒切合她自言的座右銘——不求盡善盡美,隻求為所欲為。據說她為當導演,也是准備了十年。(半夏)

(責編:宋翠、劉穎婕)

推薦閱讀